兴安盟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的“大戏”正在上演!

发布时间:2024-06-13 14:45:00丨来源:岭上兴安丨作者:丨责任编辑:苏文彦

在内蒙古的辽阔土地上,兴安盟正上演着一场畜牧业转型升级的“大戏”。这里,精准施策、全产业链发展的理念正引领着草原畜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打造饲草料中央厨房减轻草原承载压力

123家经营主体,70亿元总产值。近年来,兴安盟各地建立了“种草合作社+饲草加工配送企业+养殖主体”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让草原生态与畜牧业发展和谐共生。

眼下,全盟从事饲草种植、加工、销售的经营主体已经发展至123家,天然牧草、人工饲草、秸秆饲料产业总产值高达70亿元。

长势喜人的牧草

五大饲草产业园,年加工30万吨。兴安盟建成了五个集“种储加销”为一体的大型饲草产业园,年加工配送优质饲草超过30万吨,提升了饲草产业的加工配送能力,更为草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科技支撑,营养配比。兴安盟与内蒙古农业大学开展技术合作,为饲草料的科学配比提供了技术支撑。不仅满足了“过牧户”家畜转舍饲养殖后的饲草料营养需求,更为草原生态的保护与恢复提供了科学依据。

饲草加工

“一点对多源”,服务到户。兴安盟结合牲畜量、服务半径等实际情况,合理布局中小型牧草贮运配送站点,形成“一点对多源”的饲草秸秆加工收储机制。通过与养殖户签订协议,提供贮存、代加工、订单饲草免费配送等服务,建立了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减少了周边农牧户在贮草棚建设、机械设备采购、运输等方面的资金投入,同时也保障了饲草的应急供给。

舍饲圈养新模式,统养共富成现实

在兴安盟,舍饲圈养不再是新鲜事。通过“公司+村集体+合作社+农牧户”的利益联结方式,这里的畜牧业实现了“统养共富”。代养、寄养、分红……一系列创新举措让养殖更便捷、更高效,也为草原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在舍饲圈养、半舍饲、放牧+补饲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并实施了“公司+村集体+合作社+农牧户”的利益联结方式,共同书写“统养共富”的新篇章。

牧民准备的草捆

代养寄养,共享红利。兴安盟创新推出了“代养、寄养分红”模式。只需养殖户提出意愿,就可以将基础母牛委托给养殖企业或合作社代养、寄养,不仅实现了人畜分离、舍饲圈养,而且通过扩繁、盈利和分红,养殖户可以坐享收益,真正实现了轻松养殖、共享红利。

联户合租,降低成本。除了代养寄养模式,还推出了“联户合租合养”模式。养殖户可以租用养殖企业或合作社的牛舍进行育肥、扩繁。这不仅减少了用工量、降低了养殖成本,还加快了肉牛品种改良,有效减轻了草原的载畜压力。

在扎赉特旗巴达尔胡镇乌都岱嘎查肉牛集中繁育育肥基地,已经成功实施了“统养共富”模式。目前,已代养300头、合租合养800头肉牛。到2024年,计划完成代养5000头、合租合养5000头的目标,让更多的农牧户受益。

“劣畜换优畜”,草原上的“品种革命”

兴安盟深知,品种改良是畜牧业发展的关键。为此积极引导养殖户更新本地养殖品种,引进优质基础母牛、改良西门塔尔健康基础母牛等,让草原上的肉牛产业焕发出新的生机。

眼下,在兴安大地上,一场肉牛产业的迭代升级正在悄然进行。兴安盟各地积极引导养殖户开展现有本地养殖品种的迭代更新,快速推进“劣畜换优畜”,让肉牛产业提质增效,提升良种化率,加快品种改良。

扎赉特旗巴达尔胡镇乌都岱嘎查肉牛集中繁育育肥基地代养牛舍

依托扎赉特旗华昇农牧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和爱海集团两大龙头企业,扎赉特旗启动了宝力根花苏木“统养共富”养殖场和爱海集团2万头肉牛育肥场。

两大龙头企业引进优质基础母牛、改良3代以上西门塔尔健康基础母牛,以第三方动检实验室检测报告和《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为准。这些优质母牛的加入,将为肉牛产业注入新的活力,推动产业向更高水平发展。

优质基础母牛进场并完成隔离后,牧户可自行选择其中一个企业进行置换。价格由双方自行协商,置换成功后给予牧户每头优质基础母牛3000元补贴(每户5-10头)。两大公司对置换回收的劣质母牛进行集中育肥,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高标准草场建设,草原生态良性循环

在兴安盟各地,一场绿色革命正在悄然进行。实施了高标准羊草种植项目,累计发展人工饲草料种植面积225万亩,人工饲草料产量达到550万吨,让草原焕发出勃勃生机。

中科羊草种植基地(摄影:毕力格)

目前,已建成的5万亩高标准草场,不仅提供了丰富的饲草资源,更通过天然放牧场改良、划区轮牧等措施,缓解了天然草原的压力,实现了草畜平衡及草原生态良性循环。

展望未来,兴安盟计划于2024年种植5万亩中科羊草,引进奥地利、德国进口种植设备,为牧草全过程数据动态技术服务、草原生态修复系统提供技术支撑。

巴达尔胡镇乌都岱嘎查肉牛集中繁育育肥基地的饲料库房

生态修复,草原绿意更浓。如今,通过羊草种植基地建设,兴安盟优良牧草比例逐年增加,牧草产量明显提高。天然草地得以休养生息、自然修复,草原生态环境逐渐好转。草原植被覆盖率稳定在78%以上,为草原生态安全筑起了一道坚实的屏障。

奶养加一体化,产业升级新路径

在保持草畜平衡的基础上,兴安盟积极探索“奶养加”一体化模式,让养殖户、企业和消费者共同受益。通过开发奶食品加工,转变饲养方式,推动中小奶畜养殖场与加工作坊建立稳定、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

奶食品加工增收

兴安盟组织中小奶食品专业合作社实施了标准化改造,推动养殖场与加工作坊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科右前旗统一规划、设计、建设传统奶制品产业园。这里集生产加工、产品展示、培训体验、检验检测等多功能于一体,为消费者带来全新的购物体验。

金马鞍奶食品有限公司员工翻动奶豆腐(摄影:包宝音德力格尔)

目前,科右前旗已建成1个传统奶食品产业园,4家企业入住并带动26个小作坊共同发展。每吨鲜奶经过加工后,增收高达2500元,间接带动了100家以上养殖主体增收。

探索“生产+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发展路径

科右前旗制定的育肥屠宰能力提升政策清单,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当地畜产品产业的前行之路,极大地提高本地屠宰数量,打造符合市场需求的当地畜产品品牌,为产业前端的养殖户带来实实在在的收入增加。

科右前旗草地羊生产加工基地

科右前旗草地羊合作社联合社,与100余户牧户签订了肉羊收购协议,每只羊的收购价格提高了30元左右。这一举措让户均增收达到3000元以上,牧户们纷纷为这份好政策点赞。同时,联合社优先收购牧区牧户的草地羊,精心打造“科右前旗草地羊”品牌,让这一优质产品走进千家万户。

在北京市海淀区的帮扶下,科右前旗建立了独特的经营模式:产品生产加工在科右前旗,冷藏存储在北京,实现销售直接化,随时可配送。这一模式不仅缩短了产品从牧场到餐桌的距离,更让牧区牧民通过实现草畜平衡、优化养殖模式,实现了经济收入的稳步增长。

重拳出击,18条硬措施守护草原生态

近日,兴安盟正式颁布了18项强有力的措施,推动草原的休养生息和畜牧业的转型升级,为创建国家级现代畜牧业试验区注入新的活力。

辽阔的兴安盟草原牧歌悠扬

这次,兴安盟深入细致地围绕六大关键领域——强化组织保障、推行科学奖罚、严格监督管理、创新工作模式、完善基础配套、营造良好氛围,精心策划并实施了18项有力举措。

这些措施包括构建完善的责任体系,确保各项政策的有效执行;实施见效兑奖补奖机制,激励各方面积极参与;提升监管效能,确保草原生态保护和畜牧业发展的双重目标得以实现;促进产技融合,推动畜牧业向现代化、科技化方向发展;积极选树典型,发挥榜样引领作用,形成示范效应。

在兴安盟这片热土上,草原畜牧业的转型升级正如火如荼地进行。

(文:胡日查、韩雨格,图:毕力格、包宝音德力格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