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安盟:沉浸式体验促红色旅游“升温”

发布时间:2024-05-30 10:35:00丨来源:新华网丨作者:杨腾格尔丨责任编辑:苏文彦


拥有“五一会址”“内蒙古民族解放纪念馆”“中国共产党内蒙古工作委员会办公旧址”等旅游资源的兴安盟是内蒙古红色旅游的一张名片。近年,兴安盟通过打造沉浸式体验,促红色旅游“升温”。

五一会址坐落在内蒙古自治区诞生地乌兰浩特市,走进五一会址,厚重的红色文化气息扑面而来,墙上的油画、贺信记载了70多年前的庄严时刻;屋内整齐摆放的桌椅和文献资料还原了红色记忆。此外,电子触屏、影音设备、蜡像等设施,让红色故事可观可感,为前来参观的游客打造了一个全方位沉浸式空间。

“大家好!您现在进入的是兴安盟五一会址,77年前,内蒙古人民代表会议在这里召开,庄严宣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政权——内蒙古自治政府成立。”一名扮演上世纪蒙古族牧民代表的演员,邀请游客“代表”步入会场。

“各位代表们,为了祝贺本次会议成功召开,解放区各地都发来了贺幛,大家看!这是中共中央东北局和冀热辽中央分局送的,这是中共辽吉省委员会送的,这是黑嫩省政府送的,还有中共辽北省委员会送的,中共中央对这次会议很重视啊!”一位身着中山装,扮演徐代表的演员向“代表们”热情地介绍。

这个沉浸式情景短剧《五一大会》由兴安盟乌兰牧骑创作表演,以弘扬北疆文化,赓续红色血脉为主线,通过沉浸式回顾历史情景,再现五一大会体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内蒙古各族人民团结一致、共求解放的革命热情。

1947年4月23日,内蒙古人民代表会议在各族人民的期盼中隆重拉开帷幕。5月1日,大会宣告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政府成立。

而在距此不远的中国共产党内蒙古工作委员会办公旧址,人们仿佛回到了那段峥嵘岁月,楼内“滴嗒、滴嗒”的电报声不绝于耳。战争年代,党中央和毛主席用电台指挥全党全军,“嘀嗒、嘀嗒”就是党中央和毛主席的声音。

中国共产党内蒙古工作委员会办公旧址位于乌兰浩特市,办公楼始建于1934年,是中国共产党在内蒙古发展壮大、领导内蒙古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重要见证。当时,百废待兴,工作千头万绪,党委办公楼成了制定重大方针政策的中心。自治政府主要领导人在这里呕心沥血、夜以继日地工作。在此期间,内蒙古共产党工作委员会领导内蒙古各族人民进行了土地改革、牧区民主改革、剿匪斗争、支援东北解放战争、恢复和发展生产。内蒙古政治、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大政方针,在这里决策并组织实施,办公楼成为当时内蒙古民族解放和经济建设的神经中枢。

位于乌兰浩特市政府附近,有一座宏伟的建筑,它是内蒙古民族解放纪念馆,是为纪念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六十周年而兴建的,是新中国成立后少数民族地区兴建的第一座全程反映民族区域自治的纪念性展馆,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座全程反映民族地区民族解放历程的纪念馆。

从五一会址,到内蒙古民族解放纪念馆,再到乌兰夫办公旧址、内蒙古党工委办公旧址……在兴安盟,大到一座革命旧址建筑,小到一片革命时期的纸张,都被列为珍贵的保护对象,75处红色遗址遗迹向世人讲述着红色兴安波澜壮阔的历史,越来越多的游客走进红色景区,参观红色文物保护单位、聆听红色故事、感悟红色文化、接受红色教育。

兴安盟文化旅游体育局局长乌兰格日乐介绍,今年以来,兴安盟依托“一馆三址”等红色旅游资源,精心设置了内蒙古民族解放纪念馆“经历一段光辉岁月”、五一会址“感受一次五一大会”、中国共产党内蒙古工作委员会办公旧址“聆听一次党中央的声音”等“十个一”红色主题系列活动,翻新主展区、提升声光电等多媒体设备功能、创排红色歌舞剧、打造精品旅游线路,红色旅游从“面子”到“里子”不断推陈出新、提档升级,赋予新内涵、增加新体验,擦亮红色旅游品牌,促进兴安盟旅游升温。

据兴安盟文旅体育局提供的数据显示,2023年1-12月,全盟共接待游客96.3万余人,3020个参观团体;2024年1月至5月22日,接待游客19.8万余人,旅游人数呈上升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