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绣出层次感,画面才会更灵动。”在藏绣工坊,拉毛叶忠对绣娘逐一进行指导,工坊的48名绣娘正合力制作一幅记录藏族英雄史诗故事的大型藏绣作品——《格萨尔藏绣长卷》。
4月23日,拉毛叶忠在观赏藏绣作品(摄影:新华社记者王艳)
38岁的拉毛叶忠是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南县仁青藏文化艺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技术总监。她出生在一个藏绣世家,自幼在长辈身边耳濡目染接触并学习藏绣技艺。“以前藏绣只在藏族女性头戴的发辫套上出现。”拉毛叶忠说,为了让藏绣走出高原,她开始研究如何创新藏绣工艺,让传统藏绣焕发新活力。
2009年,拉毛叶忠在海南州共和县成立了一家藏绣公司。受唐卡技艺的启发,她和一群绣娘钻研技术,把藏族服饰上的刺绣样式转移到画布上,将自然风光、野生动物通过藏绣展现出来,使藏绣的表现形式愈发丰富。
4月23日,拉毛叶忠在制作藏绣作品(摄影:新华社记者王艳)
刚开始创作时,拉毛叶忠一直苦于无法将对象生动呈现。“比如我想绣一只藏羚羊,原本藏绣所用的丝线很难体现,颜色太单一,丝线也不够细。”拉毛叶忠说。于是,她辗转各地寻找适合的丝线,最后选择了苏州的蚕丝线。
从事藏绣十几年来,拉毛叶忠一直致力于藏绣的创新发展。公司成立初期,在当地政策支持下,她奔赴全国各地乃至泰国、尼泊尔、伊朗等国家展览藏绣作品。
“把藏绣做成工艺品,让更多的人了解藏绣、喜欢藏绣,这件事情很有意义。”拉毛叶忠说。如今,藏绣产品立足市场,销往北京、江苏、浙江等地,广受好评。她设计研发的“藏绣香包”“藏绣挂件”等产品受到当地旅游市场青睐。
在工坊藏绣作品展厅里,摆放着两幅藏獒藏绣作品,其中一幅藏獒平平无奇,而另一幅藏獒毛发油亮立体、栩栩如生。拉毛叶忠指着这两幅画对比道:“它们正说明了近年藏绣工艺的进步。”
4月23日,拉毛叶忠在查看布料(摄影:新华社记者王艳)
“靠着自己热爱的手艺,我有固定收入可以贴补家用,孩子的零花钱也多了不少。”绣娘石玉秀说,生活上有保障,工坊里的绣娘们每天专心创作,心里特别满足。
拉毛叶忠的藏绣公司成立以来,不仅培养了上千名藏绣人才,还通过采取“公司+农户”的模式,为贫困农牧民提供就业岗位或签订收购协议,吸引几百名妇女从事藏绣生产,实现了农牧民在“家门口”就业。
4月23日,拉毛叶忠(右)在指导绣娘制作藏绣作品(摄影:新华社记者王艳)
这几年,拉毛叶忠和她父亲仁青加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在藏绣行业领域创作出一幅具有高水准与影响力的代表性作品——《格萨尔藏绣长卷》。从2017年初,拉毛叶忠就紧锣密鼓地开始筹备项目,聘请国内格萨尔学专家参与研发项目,带领画师绘制长达268米的共200余幅草图,生动刻画出史诗中的故事情节。
因整个作品幅面较长,对场地和绣架的要求越来越高,拉毛叶忠带领团队研发了无痕嵌接技术,对绣架全面升级,并申请一项发明专利和一项实用新型专利。在团队不懈努力下,这幅长卷目前已成功绣制210余米,计划今年年底完成。
“只有结合民族文化,创作出有代表性的作品,藏绣才能被更多人熟知,在市场上立足。”拉毛叶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