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安盟:“智”取黄沙 向绿而行

发布时间:2024-04-30 13:25:00丨来源:兴安日报丨作者:丨责任编辑:苏文彦

一台新机械行走在黄沙中,车轮驶过,两排麦草沙障被植入黄沙里,铺草、压草、划线一气呵成,连绵不断的沙丘上,一排排整齐的麦草方格渐次铺开,形成一张巨大的“金网”,紧紧锁住了脚下的漫漫黄沙。

“这台固沙机是我们公司自主研发的,这块是流动沙地,靠自然恢复很难,用人工建沙障的方式,把沙子挡住,让草长起来,自然恢复植被。”4月15日,在科右中旗好腰苏木镇花灯嘎查防沙治沙现场,蒙草生态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科尔沁沙地治理工程现场负责人谢森林向记者介绍说。

兴安盟科右中旗地处科尔沁沙地锁边区,是兴安盟“黄”“绿”交锋的主战场,一面是“虎视眈眈”的科尔沁沙地,一面是一碧万顷的大兴安岭,兴安盟肩负着阻挡科尔沁沙地边缘区向外扩张的重要责任。多年来,兴安盟从手抬肩扛、人工挖坑种树,到新机械、新品种、新举措植树种草,兴安盟与黄沙的“硬磕较量”里,有着艰苦奋斗、百折不挠的精神,更有着尊重科学、持续创新的实践。

科学的理念、创新的方法始终贯穿于兴安盟防沙治沙征程中。

走进兴安盟科右中旗杜尔基镇双金嘎查和高力板镇呼和道卜嘎查共5万亩的飞播造林区,成片的柠条、羊柴密布在沙丘上,在春风的吹拂下欢快摇曳,焕发出勃勃生机。“过去这里植被少,风沙大,我们通过飞播造林,让植被变多了,环境变美了,风沙变小了。”科右中旗林草局造林股股长罗春梅介绍说。

飞播造林只是兴安盟通过新举措遏制黄沙扩散蔓延的一个缩影。在防沙治沙过程中,兴安盟在实施“三北”工程、退耕还林工程、森林抚育工程中,积极推行草方格沙障、黄柳沙障、直播生物沙障等工程举措和飞播固沙技术、流动沙地水冲造林技术等植物性固沙技术,对科尔沁沙地进行重点锁边治理,使科尔沁沙地生态状况有了明显改善,防沙治沙工作取得显著成效。2018年以来,科右中旗投资3.54亿元实施国家重点项目158.43万亩,其中,“三北”防护林93.23万亩(人工造林37.1万亩、封山育林35.5万亩、飞播造林20.63万亩),退耕还林21万亩、造林补贴34.6万亩、森林抚育9.6万亩。

要治沙,更要“智”沙。在科右中旗好腰苏木花灯嘎查西南侧的空地上,一台由蒙草集团自主研发的综合生态指挥车成为防沙治沙的“智慧大脑”。只见技术人员正手拿勘测仪,对总面积1714亩的花灯嘎查治沙项目区进行植物、土壤、水质、气候等数据实时采集,并通过智能化系统分析,生成有针对性的生态治理方案。

因地制宜、因地“智”沙,蒙草生态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针对每一个地块都有着不同的治理标准和治理方案。“针对流动沙地,我们铺设4米×4米沙障、播撒草籽,再平铺沙障起到固沙作用;针对退化草原,我们以株距1米、行距6米种植柠条;针对风蚀坑,我们铺设2米×2米沙障,播撒七八种草籽并种植柠条,最后平铺沙障,这样治沙效果好。”谢森林说。

沙子不是洪水猛兽,科学治理方能实现长久之治。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东北农业大学专家团队为兴安盟治沙“把脉开方”,对四翅滨藜、田菁、菌草、芦竹、披碱草、乌丹草等新品种开展试验,对适宜新品种广泛推广,提供了科学治沙的新方案、新模式。与此同时,“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科右中旗草业科技创新中心”“中国航天科工慧农科技总体部乡村振兴研究院兴安盟分院”相继落地兴安盟,促进了兴安盟牧草遗传育种与栽培利用、草地机械与装备应用、草地生态保护利用等领域科技水平的提升。

在这个生机盎然的春天里,科尔沁沙地歼灭战兴安盟科右中旗“南三苏木”治理区防沙治沙工程建设在如火如荼地推进,有了新机械、新举措、新品种的加持,一排排树苗迎风挺立,一寸寸新绿铺展开来,兴安盟以“智”取黄沙,沙海变绿洲将不是梦。

(文:李烨琳 韩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