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开幕。
作为“十四冬”的主赛区,此时的呼伦贝尔已“换装”为冰天雪地的白色世界。8万多平方公里天然草场,13万多平方公里林海,3000多条河流,500多个湖泊……呼伦贝尔大草原、大湿地、大森林、大湖泊、大雪原,犹如一幅气势恢宏的画卷。这画卷,夏日宜人、冬日壮美。
呼伦贝尔城市夏日景色(新华网发)
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资源与呼伦贝尔一以贯之的“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在这里有机融合,绿色低碳与冰雪赛事、冰雪产业在这里交织碰撞。呼伦贝尔正用美丽与热情为“十四冬”添彩增色,“十四冬”也打开了呼伦贝尔“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的发展新窗口,点亮了呼伦贝尔办赛、营城、兴业、惠民的发展之路。
办一场绿色低碳的“十四冬”
数九寒冬,雪绒花盛放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25.3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大地上,诉说着圣洁与宁静、激情与梦想。
“十四冬”是北京冬奥会后首次举办的冬季项目全国重大体育赛事,也是内蒙古首次承办全国综合性运动会。作为赛事主赛区,呼伦贝尔市坚持“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赛理念,“超越、精彩、和谐、平安”的办赛宗旨,高质量、高标准、高水平推进各项筹备工作,努力将“十四冬”办成一届绿色低碳的体育盛会。
位于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的内蒙古自治区冰上运动训练中心(新华网发)
坐落于海拉尔区的“十四冬”主场馆——内蒙古冰上运动训练中心全面完成了场馆升级改造工作,竞赛灯光更换为LED照明,空调新风系统全面维修维护,冰球界墙、弱电系统等设备以及绿化美化亮化全面更新。在场馆周边,实施了绿化提升改造工程PPP项目,选用抗寒、抗旱、耐贫瘠的本地乡土植物以保证其生态性与经济性,打造极具草原特色的城市道路。
清洁电刮起“绿色风”。为实现“十四冬”场馆100%清洁能源供应,国网呼伦贝尔供电公司持续加大清洁能源风电的引入力度。比赛期间,场馆将使用绿电340万千瓦时,可减少标准煤燃烧1133吨、减排二氧化碳2946吨。海拉尔区购入90辆新能源纯电力公交车,承担赛事通勤保障重任,保障“十四冬”绿色出行。
新能源纯电力公交车保障“十四冬”绿色出行(新华网发)
绿色建筑、绿色景观、绿色交通,能效和环保兼具,绿色理念与体育精神紧密结合,体现了呼伦贝尔将绿色办赛理念贯彻到底的决心,简约高效和体育能量将在这场赛事中充分迸发。
绿色理念不仅体现在办赛细节中,更融入了呼伦贝尔市民的日常生活。党员干部、群众和志愿者主动践行低碳生活方式,推行绿色办公、乘坐公共交通、开展垃圾分类,争做生态文明建设的引领者、参与者、贡献者,让绿色低碳生活蔚然成风。
擦亮高质量发展生态底色
2023年夏天,呼伦贝尔一位牧民在草原上以蓝天为“幕布”,自拍蓝底证件照的视频火遍全网,打卡“内蒙古蓝”成为朋友圈新时尚。
没有特效、滤镜,天蓝的没有一点瑕疵、云白的不染一丝纤尘、草绿的好似一幅油画。呼伦贝尔的美源于大自然的恩赐,更源于呼伦贝尔人对绿色的坚守。
呼伦贝尔大草原(新华网发 )
呼伦贝尔是内蒙古乃至全国生态要素最完整、功能最完备的地区,在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上具有重要的战略位置。近年来,呼伦贝尔市始终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持之以恒推行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湿地休养生息,统筹推进呼伦湖流域生态综合治理、“三北”工程攻坚战等重大任务和重点项目,坚定不移、知行合一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最美底色。
——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全面落实退牧还草、草畜平衡等政策措施,2023年,呼伦贝尔市草原植被盖度达76.24%,连续5年位列全区第一。大力实施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建设、森林质量提升等重点工程,荣获“国家森林城市”称号。
——强化河湖湿地综合治理,建立四级河湖长制体系。突出抓好呼伦湖生态综合治理,流域生态环境持续好转。截至2023年9月底,呼伦湖水面面积扩大至2237.1平方公里,水量达134.6亿立方米,接近历史最好水平。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统筹推进大气污染防治,解决影响群众健康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100%、位居全区第一,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77.1%,土壤环境质量整体良好。
——大力实施中心城区一体化,优化绿地空间布局,全面践行绿色生活,持续提升人居环境质量。
探索绿色发展的呼伦贝尔实践
生态是呼伦贝尔的最大财富、最大优势、最大品牌。
在守护好这片绿水青山的同时,呼伦贝尔市不断拓宽“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协同推进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推深做实产业发展“五大行动计划”,不断挖掘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探索出一条增绿与增收的双赢之路。
呼伦贝尔肥沃的黑土地孕育出绿色、有机、无公害农畜产品。新华网发
——传统产业创新创优发展。围绕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加快煤电、治金、化工等企业全方位转型升级,不断提高传统产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水平。驰宏矿业、国森矿业等重点企业节能技术改造项目进展顺利,华能伊敏煤电、国能宝日希勒矿卡5G+无人驾驶智能化改造完成。截至2023年末,呼伦贝尔市共有2家国家级绿色工厂、11家自治区级绿色工厂和1户自治区级绿色园区。
——生态产业乘时乘势发展。全面提升生态产品价值总量,扎实推进林草湿碳汇产品开发。森工集团《天然次生林修复碳汇项目方法学》填补了国内天然林碳汇领域空白,呼伦贝尔林业集团与华能伊敏煤电公司签订碳汇预售协议750万元,在自治区范围内率先实现森林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全力争创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不断拓宽生态产品价值转化通道。
——新兴产业集约集聚发展。聚焦新兴产业融合化、集群化、生态化发展,大力推进生物科技、冰雪经济、通航临空、高端装备等新兴产业发展,伊穆直流、华能火电厂灵活性改造配建风电等新能源项目在岭东地区陆续落地,冰雪装备制造产业园成功吸引企业入驻,工业品耐寒测试技术示范应用领域不断拓展。
近年来,呼伦贝尔市抢抓承办“十四冬”机遇,统筹推动冰雪产业、冰雪运动、冰雪旅游、冰雪文化融合发展,积极谋划推进“冰雪+体育”“冰雪+赛事”“冰雪+旅游”“冰雪+文化”等绿色业态和项目,将大雪节气设立为“呼伦贝尔冰雪日”,举办冬季冰雪那达慕、呼伦贝尔冰雪文化运动旅游季、冰雪艺术展演、冰雪民俗体验等活动,不断满足市民和游客对冰雪旅游和冰雪运动的多元需求。
如今,借助绿水青山和冰天雪地这两个最大优势、最大品牌,呼伦贝尔孕育出众多新产业新赛道,汇聚成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城市绿色发展能级不断攀升。
在新征程上全力奔跑的呼伦贝尔,向世界递上了“冬运之城”的亮丽名片,世界将通过“十四冬”的窗口看见呼伦贝尔的碧海蓝天、琼枝玉树,呼伦贝尔也将紧紧把握机遇砥砺奋进,向世界分享壮美风光中绿色发展的呼伦贝尔实践,展现冰天雪地中的中国魅力和中国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