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连丰”背后的“兴安密码”

发布时间:2024-02-08 11:10:00丨来源:内蒙古日报丨作者:丨责任编辑:苏文彦

隆冬时节,兴安大地传来一条喜讯:2023年,兴安盟粮食播种面积达1562.8万亩,粮食产量达135.6亿斤,迎来“十四连丰”。

连年丰收的背后,是兴安盟各族干部群众持之以恒的创新与努力。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作为世界公认的北纬46°“寒地水稻黄金种植带”“玉米黄金种植带”,2023年,兴安盟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农业生产的重大决策部署,牢牢守住粮食安全这条底线,毫不放松抓紧抓实粮食生产,持之以恒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实现了农业稳增稳产,水稻、大豆单产再创全区新高,为端牢“中国饭碗”持续贡献“兴安力量”。

“藏粮于技”解锁丰收“粮”方

亩产761.5公斤!

2023年10月10日,在兴安盟扎赉特旗好力保镇水田村的内蒙古自治区重大技术协同推广项目“优质水稻绿色节水高效栽培技术”示范区,测产组专家兴奋地宣布:实收亩产高达761.5公斤!这是继2022年兴安盟水稻亩产743.5公斤后,再次打破全区水稻亩产纪录。

而就在同年10月7日,好力保镇五家子村同样传来喜讯:大豆大垄密植浅埋滴灌技术集成示范区实收亩产大豆316.8公斤,相比于内蒙古自治区历年最高产310.5公斤,增产6.3公斤,刷新了内蒙古地区大豆单产纪录。

“藏粮于技”推动高产优产。

2023年,兴安盟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90%;增施有机肥面积达554.55万亩,测土配方技术覆盖率达90%;统防统治面积898万亩,绿色防控面积735万亩,减少农药使用量160吨,预计减少粮食损失2.95亿公斤;推广加厚高强度地膜覆盖50万亩,全生物可降解地膜覆盖15万亩,地膜回收率达84%;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达337.7万亩,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面积280万亩,实施保护性耕作826万亩,节约用水达2亿立方米以上……

与此同时,兴安盟按照“引品种、建基地、促推广”的思路,持续建设、完善8个“看禾选种”平台,集中展示示范新品种及主栽品种200余个,让农民看得明白、选得放心。

一串串数据的背后,是兴安盟各地农技部门和农民的不懈努力。从稳产稳收到增产增收,兴安盟坚持政策驱动、科技推动、示范带动模式推广关键增产技术普及应用,持续助推全盟农业生产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

“藏粮于地”打造丰产良田

平整土地、开挖沟渠、修涵建桥……当前正是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黄金期,近日,在好力保镇1.29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施工现场,施工负责人和管理人员正在商讨作业方案,确保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有序推进。

“项目启动后,我们全力抢工期,6个工种同时施工。按照计划,每天完成总工程量的2%到3%,近期我们主体工程将全部完成。”项目负责人郝劲亮说。

除了正在紧锣密鼓建设的高标准农田,已经投入使用的高标准农田给种植户带来了惊喜。

“我种了340亩玉米。其中120亩地是高标准农田,相比普通耕地,高标准农田亩产量增加200斤左右。”扎赉特旗巴彦扎拉嘎乡宏发村村民王全德高兴地说。

高标准农田“地平整、土肥沃、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旱能浇、涝能排”,与现代农业生产条件相适应,有利于推动规模化经营和机械化、标准化生产。

目前,兴安盟已建成高标准农田730万亩,在建91万亩。建成后的高标准农田可巩固和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亩均粮食产能增加10%以上,每年每亩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增加100公斤以上。

黑土地是“耕地中的大熊猫”。2023年,兴安盟实施黑土地保护性耕作面积827万亩,累计实施保护性耕作面积达1900万亩,在技术创新、示范推广和生产实践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2023年,扎赉特旗保护性耕作应用基地典型案例受到自治区农牧厅通告表彰,并入选全区保护性耕作成效突出项目旗县,“扎赉特模式”被确认为全区唯一一个玉米保护性耕作模式。

“我已经连续3年使用保护性耕作技术了,效果特别好。秸秆还田不仅省钱,还能提高玉米产量。”好力保镇五家子村村民刘长臣满脸喜色地对记者说。

据悉,“扎赉特模式”作为全区示范的玉米秸秆覆盖免耕种植技术,具有保土、保水、保肥、稳产增产和节本增效的效果,可以有效减少土壤侵蚀、培肥地力、增强保墒抗旱能力,每亩节约作业成本40元至60元,让农民受益颇丰。

全链发力产业提档升级

有条不紊地加工生产、应接不暇的客商电话、进进出出的运输货车……眼下,兴安盟扎赉特旗魏佳米业有限责任公司开足马力生产,高品质的“兴安盟大米”远销北京、上海、重庆等地,价格从每斤10元到100元不等。

“从种到收再到销售,目前我们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今年我们要继续做精做优‘种植端’,扩大种植规模,加强田间管理,实施保护性耕作,不能影响‘兴安盟大米’的好名声。”魏佳米业总经理魏建明说。

截至目前,兴安盟共有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95家,其中国家级4家、自治区级49家、盟级42家。全盟水稻加工企业32家,年加工能力达到110万吨以上,稻谷加工转化率达87%;玉米年加工能力达14万吨。同时,兴安盟成功申报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个、自治区级现代农牧业产业园3个,以产业园辐射带动优势特色产业做大做强,产业链绿色现代化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兴安盟坚持面向全国市场建设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扎实开展品牌培育工程,把实施品牌发展战略作为促进农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截至目前,全盟现有“源在兴安”“兴安盟土特产”“兴安盟大米”“兴安盟牛肉”等区域公用品牌6个、“绿丰泉”等企业品牌13个和“水田村”等产品品牌23个,在全国重点城市和人流集中区域建设兴安盟生态农产品品牌店达25家。(文:高敏娜、刘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