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安盟设施农业量质双升 供给更多元

发布时间:2024-02-05 16:05:00丨来源:兴安日报丨作者:丨责任编辑:苏文彦

这里的蔬菜不仅无土生长,还实现了“水上漂”“空中挂”……

俗话说:鱼儿离不开水,庄稼离不开土。可在兴安盟乌兰浩特市,却有这样一家产业园,打破了传统的种植模式,这里的蔬菜不仅无土生长,还实现了“水上漂”“空中挂”……

近日,记者走进兴安盟乌兰浩特市乌兰哈达镇高标准设施农业园区1号温室大棚,犹如步入了蔬菜“森林”,立体化的“无土栽培”种植模式使蔬菜离开土壤,长在了“半空中”,满满的科技感让人大开眼界。

“无土栽培方式更节省空间,而且温室大棚不受季节影响,一年四季都可种植蔬菜。一栋温室大棚每年最多可收获8茬蔬菜,平均年产量达3.2万斤。”乌兰哈达镇综合保障和技术推广中心主任仲晋浩介绍说,该园区于2023年11月投入使用,有日光温室棚12栋、冷棚11栋,通过“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对种植作物的各个环节进行精准管理。目前,园区生产的蔬菜已进入本地大型连锁商超和美团等线上线下平台销售,一栋大棚年收益可达30万元至40万元。

设施农业是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的“新蓝海”,也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近年来,兴安盟力促设施农业量质双升,为乡村振兴注智赋能,绘就设施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新画卷。

室外冰天雪地,兴安盟突泉县赛银花浆果智慧农业产业园内却是一派生机盎然。一株株蓝莓枝繁叶茂,开出了铃铛般的小白花;一簇簇草莓郁郁葱葱,颗颗饱满的果实悬挂半空……在这里,什么时候该施肥,什么时候该浇水,“智慧大脑”会告诉你。

“我们通过在大棚内外布置监测作物生长的传感器,收集温度、湿度、光照辐射、土壤酸碱度等影响植物生长的数据,汇总到数据中心进行分析,从而实现科学管理和精准作业。”时创农业(上海)股份有限公司技术部门经理何勇朝告诉记者,通过智慧种植,不仅保证了蓝莓的品质和产量,还缩短了生长周期,要比常规种植的蓝莓提早10多天上市。

赛银花浆果智慧农业产业园由时创农业(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运营,以蓝莓、黑莓、草莓、树莓等高品质莓类水果的生产及休闲采摘、亲子互动、游学体验等实现农业增效和旅游产业升级。在“政府+企业+村集体+村民”共赢的利益联结机制下,预计年接待游客2万人次,拉动就业150人;园区所在村集体通过租赁方式,可实现年收入115万元;通过示范引领,带动农户发展高附加值的莓类作物种植,预计联农带农1000户以上,实现户均年增收约2万元。

2023年,兴安盟通过墙体维修、更换钢架、增加智能化设备、原地重建等方式,完成设施棚室改造修缮面积2450亩,可周年生产,实现设施农业提档升级。

眼下,在兴安盟突泉县突泉镇城郊村王贵臣家的温室大棚内,浓郁的菇香扑鼻而来,一棒棒菌棒整齐排列,一朵朵肉嘟嘟的平菇模样喜人。“我家大棚没有改造前,到了冬天棚内温度低,就不能再生产平菇了。改造后,冬天也能采收平菇了,收益比往年可增加5万元左右。”王贵臣喜滋滋地说。

2023年,兴安盟扎赉特旗在音德尔镇长发村积极打造大樱桃农光互补现代农业产业园,盘活闲置土地资源,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该产业园由扎赉特旗华昇农牧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运营,全部采用双层保温高架大棚等智能化新型设施,建立大樱桃“起垄栽培+宽行密植+高光效树形+温控自动化+补光技术+水肥一体化+绿色防控”高、优、省栽培技术模式,实现了园区智能环控系统精准管理,为绿色农业生产提供了一条新路径。

随着大樱桃农光互补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建成,长发村的冬天也因为这些从不“猫冬”的温室大棚而显得生机勃勃,附近村民也有了在家门口务工增收的机会。“这个园区都是电脑控制的,我到这儿干活儿,就是培培土、剪剪枝,一天能挣200多块钱,挺好的。”长发村村民王宝义说。

“产业园的建成,为稳步扩大外向型设施农业生产面积提供了生产示范,通过‘农旅融合’‘农光互补’的综合业态发展模式,助推扎赉特旗农业发展、结构优化调整和乡村产业振兴,为进一步推进农光互补现代农业产业园奠定基础,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华昇农牧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韩毕力格说。

行走岭上,兴安盟成片的设施农业蔚为壮观,棚内四季常绿,果蔬飘香。2023年,全盟设施农业占地面积达3.63万亩,较上年增加0.33万亩。有棚室14167栋,其中日光温室10608栋。蔬菜、瓜类、水果、食用菌的种植比例分别达到75.5%、6.4%、11.8%、6.3%。兴安岭上兴安盟,正变身“菜篮子”“果盘子”,成为产业高质量发展,各族群众增收致富的福地。(文:张昕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