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的北风掠过一望无际的戈壁滩,只有长在砂砾上的几束骆驼刺随风摇摆,这里是“死亡之海”罗布泊。
太阳还未完全升起,新疆罗布泊野骆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哈密管理站负责人努尔江·陶汉等人已开始检查车辆状况,准备好油料,补充了两天的馕、饮用水等生活物资,并制定了当天要巡护的水源地、生态恢复区域等点位线路,准备进入保护区。
他们从哈密市向东南方向出发,进入保护区。一路上都是“搓板路”,有时还要翻过小山丘,石子噼里啪啦打在车身上,车体晃动,车架似乎要散了。阿丽米热·马合木提面色发白,工作不到一年的她还不是很适应这样的旅途。
新疆罗布泊野骆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一个入口(1月9日摄,摄影:新华社记者杜刚)
2003年,新疆罗布泊野骆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总面积6.12万平方公里,其中由哈密管理站负责的区域有1.79万平方公里。
为什么要保护野骆驼?全世界的野骆驼数量比大熊猫还稀少。它是极旱荒漠生态系统的旗舰物种,保护好野骆驼,也就保护了荒漠生态系统。
由于历史原因,保护区内存在一些矿山企业,甚至还有非法采矿活动,不仅影响了野骆驼、黄羊等动物的迁移,也减少了保护区内的水资源,使干旱加剧。2017年,哈密市成立了罗布泊野骆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矿山企业清理退出工作领导小组,保护区内全部25家矿企陆续关停,并对原矿址进行生态修复。
然而,偷盗挖采现象仍然存在。“节假日我们原本也是可以休息的,但总是不放心,还是要加大巡护力度。”努尔江说,一年有超过200天在保护区巡护,工作人员因为长时间在车里,胃病、痔疮和腰椎间盘突出成为职业病,夜晚扎营在戈壁深处也是常有的事。管理站的一辆越野车除了车架和车座外,其他部位都经过了替换或者大修。
新疆罗布泊野骆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哈密管理站工作人员努尔江·陶汉(右)和阿丽米热·马合木提在巡护途中(1月9日摄,摄影:新华社记者杜刚)
“工作最难的时候不是寒冬,而是酷暑。夏季,哈密市区温度能超过40摄氏度,保护区的地表温度能超过70摄氏度,空气似乎都纹丝不动。人如果下车,很快就会中暑或脱水。”祖菲亚·阿布都热合曼从2015年就开始在哈密管理站工作,经常参加巡护任务。
祖菲亚不记得去过多少次野外,遗憾的是一次也没见过野骆驼,只见到了它们的粪便、毛发和足迹。祖菲亚说,很多同事都没见过野骆驼,因为野骆驼在两公里外都能探查到人类气息,然后跑得远远的。她很羡慕幸运的阿丽米热。2023年10月18日,阿丽米热和同事在巡护过程中先通过望远镜看到了3只野骆驼,紧接着又有两峰野骆驼在离他们不足百米的地方奔跑而过,驼蹄下尘土飞扬。
新疆罗布泊野骆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项目组2022年调查发现,罗布泊保护区内野骆驼种群较为稳定,数量约为680峰,占世界野骆驼总数的约一半,相比10年前有小幅增长。
1月9日,新疆罗布泊野骆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摄影:新华社记者杜刚)
当天,管理站工作人员虽然没有见到野骆驼,但他们在一处水源地见到了新鲜的黄羊粪便。在回市区的路上,夕阳染红了原本灰蒙蒙的戈壁滩,两只黄羊朝着天际线漫步觅食,“我们的后代,肯定能在这儿见到更多动物。”努尔江低语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