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源文化起青海

发布时间:2023-09-11 10:58:08丨来源:青海日报丨作者:丨责任编辑:苏文彦

全国众多学界泰斗云集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共同探讨长江源头璀璨的文化遗存。

八月的嘎嘉洛,天空湛蓝,草原碧绿,牧歌悠扬,第四届全国嘎嘉洛文化学术研讨会如期开幕。全国众多学界泰斗云集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共同探讨长江源头璀璨的文化遗存。

“治多”藏语译为长江源头,是长江的发源地,治多县素有“万里长江第一县”的美称。治多县地处青海省西南部,西接新疆、西藏,北与曲麻莱县、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毗邻,南与玉树州杂多县为界。境内的可可西里是青藏高原唯一的世界自然遗产地,也是全国面积最大、海拔最高、野生动植物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在青藏高原乃至中国、亚洲和全球生态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研讨会上,专家学者围绕“源”文化开展讨论,青藏高原的万山丛林中涌动的无数涓涓细流,皆从“源”而来。青藏高原布满了“源”,亚洲大陆众多江河均源于此,整个青藏高原就是一个“琼果”(源之意),是一个巨源。

这些年,治多县坚持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道路,高效推进长江源国家文化公园生态文明示范区和长江第一湾国家公园生态展示窗口建设,走好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治多县只是长江文明的一个支点。青海地处祖国西陲,是三江源头,多种文化因素在这里交融汇聚,留下了众多辉煌灿烂的文化遗存,反映了青海厚重深远的历史文化渊源,表明青海是多元一体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挖掘——构筑精神家园

长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统筹谋划好青海长江文物保护利用,深入挖掘长江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长江故事”,按照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青海段)建设的有关要求,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编制《长江流域青海段文物资源调查方案》,并联合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组成调查队伍进行调查。

以往的调查资料显示,长江流域青海段涉及区域共计有文物资源546处。调查队伍根据长江流域青海段文物资源分布情况,因地制宜采取了不同的调查方案,对已知文物点进行详细复查,并新发现各类文物点135处。

文物数量攀升的同时,调查工作也为今后的研究带来一些新的突破。如,称多县拉布乡达哇村东遗址等细石器遗存的发现,给通天河流域细石器工业的发展与演变研究提供新的文化链条;阿吉遗址是高原地区比较少见的祭祀性遗址;称多县歇武镇珠姆黑帐篷城址的发现是江源地区首次发现有明确规制的城址;长江源七渡口一带石丘墓的大量发现说明该区域并不只是偏晚时期的交通要道。

通过调查发现,青海省作为长江流域源头,其独特的地理环境与民族构成造就了独特的源头文化。从距今一万年左右开始,随着早期人类逐渐登上高原,青海省长江流域所在区域广泛分布有早期先民拓殖高原的细石器遗存。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该区域在丝绸之路、唐蕃古道、茶马古道等不同历史背景古道的连通下,形成了独特的多元文化交流的源头文化。

从早期细石器时代开始,青海长江源地区在接受其他区域所带来文化的同时,也在不断产生着自己的璀璨文化,加速了中华文明的繁荣。其中,以白兰、苏毗、吐蕃等为代表的土著文化、果洛地区的格萨尔文化、海西地区的昆仑文化,都充满了青海本地区的特色,也在历史上大放异彩。

保护——延续历史文脉

玉树州称多县素有玉树“东大门”之称和“马术之乡”“歌舞之乡”的美誉,是康巴母亲河雅砻江源头、扎溪卡游牧文化的发源地、通天河流经的地方。

通天河流域,孕育了称多县灿烂的“四古”文化——经受住时光摧残遗留下来的古墓葬、山体上风格奇异的古岩画、充满生活气息的藏族古村落、见证先人运输货物的古渡口。

2023年全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市、区)名单公示,称多县是青海省唯一列入名单的县。至此,称多县拥有13个国家级传统村落。

称多县通天河流域古文化遗存灿若星河,古岩画、古渡口、古村落……不断焕发出新的魅力。

通天河畔的歇武镇直门达村,自古就是玉树结古连接川、青、藏的要道和唐蕃古道的必经之路,也是历史上著名的通天河渡口——直门达古驿站所在地。

根据近些年专家的实地考证,直门达作为渡口已有超过1000年的历史,作为唐蕃古道上的重要中转站,不仅成为藏汉民族友好交流的见证,更成为古代玉树地区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中心。

记者来到直门达村山腰处的直本仓故居,站在故居的院子里向外俯瞰,通天河就在脚下。“直本仓”是指直本·罗文要周家族,该家族是历史上管理通天河直门达渡口摆渡事宜的家族。

直本·索昂格莱带着记者参观了直本仓故居,屋内摆放着玉树藏族人家过去常用的老物件:马鞍、石臼、锯子、炒面磨盘石、铜锅、老式木柜、木制勺子、盛饭家什等各种生产生活用品。

直本·索昂格莱大学毕业后留在家乡,一方面学习家族历史、红色历史,以方便为参观的游客讲解,让文物“活”起来;另一方面则是守护家族故居,每隔几年的屋顶防水、故居外墙面维修,都需要他和家人完成。

称多县古文化遗存的保护,除了民间力量的挖掘,政府层面也做了大量行之有效的工作。

——逐地设立文物保护标志,对全县境内1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设立保护标志。

——科学划定文物保护范围,分析各文物保护单位当前的具体情况和今后在保护方面可能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

——重视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把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有机结合。

——营造全民保护文物的浓厚氛围,利用重要活动和关键节点,精心制作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图片翔实的文物工作宣传展板,在全县范围开展全方位、多层面、密集型的宣传活动。

传承——彰显文旅价值

沿着通天河畔蜿蜒前行,一个藏族古村落映入眼帘——称多县拉布乡拉司通村。走在拉司通的村巷里,石砌建筑棱角分明,院落之间错落有致;村道都是用石板铺就,就连排水沟渠也是用石头筑成。

拉司通村位于乡政府所在地,在当地小有名气,被称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生态环保之乡”“中国最美民俗古镇”“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拉司通村是典型的高原康巴古藏乡村,玉树地震后,重建工作按照“修旧如旧”和“尊重自然、尊重历史、尊重文化、以人为本”的文化遗产保护抢救指导原则,使民居外观保持了原有的风貌。浓郁的地域特色和别具一格的藏式建筑,每年吸引了众多游客。

行走在拉布乡,在拉布河北面居高地势之处,有一座雄伟壮观的碉楼——兰达百长碉楼。该碉楼约有300年的历史,是称多县境内唯一一座保存完整的百长碉楼。

拉布乡引导村民全面参与到景区商业运营、特色旅游产品的定制和售卖等工作中,把拉布乡打造成集“游、学、研、造、娱”为一体的青海古藏文化风情旅游名片。

记者来到拉司通村一处名为“智嘉仓”的乡村民宿,推开木门,沿着原木搭建而成的楼梯来到二楼,这里最惹眼的不是藏式风格的装修,而是大厅里摆满的收藏品。

500多平方米的大厅内,一共有500多件收藏品。利用文化的力量,智嘉仓每年能吸引不少游客,真正实现了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的转换。

称多县以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为抓手,推动通天河流域文化产业和旅游业提档升级,丰富优质文化产品供给,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发挥旅游在传播弘扬长江文化方面的独特优势,让长江文化可见、可感、可亲。

此外,玉树州将建设“长江源国家文化公园生态文明与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示范区”。该项目位于玉树州称多县境内,与长江(通天河段)相邻,项目建设内容包含三江源头纪念碑区域景观打造、生态文明展览馆以及纪念性建筑等。(文:张多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