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效疏解市民心理问题,防范化解社会矛盾风险,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积极践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将社会心理服务工作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大格局,着力完善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奋力打造“心理服务”治理品牌,为基层治理注入了强劲的“心”力量。
在科尔沁区第一人民医院心理精神科诊室,心理医生董大宇正在接诊各类心理疾病患者,提供心理检查、心理测量、心理治疗等综合服务。对唐女士这样因一次考试失利等诱因出现焦虑和抑郁情绪的病例,董大宇早已习以为常。“现在的这个心理健康问题主要是集中在还是抑郁,焦虑是其次。抑郁情绪症状不分年龄段、不分历史原因、不分时间的进度,它始终是一个明显的困扰的一个问题。”董大宇说。
耐心询问,细心倾听,加上专业的疏导技巧和治疗方法,随着来院患者数量日益增多,科尔沁区第一人民医院心理精神科诊室专门配备心理诊疗师坐诊外,还开通了心理援助热线2897317,及时、科学地提供必要的心理危机干预,全方位满足市民就医需求。董大宇介绍:“从成立至今10年时间里,累计电话援助、现场治疗已经接近2000人次左右。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能明显感受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情绪问题开始变得越来越被重视。
心理疾病有很强的潜伏性,治疗过程也受患者治疗意愿影响。部分患者会选择医院接受系统治疗,但也有部分患者不敢去医院,不愿接受治疗,在饱受病痛折磨的同时,也遭受着“病耻感”无形的伤害。意识到居民可能存在的治疗障碍,科尔沁区团结街道东门社区开始将目光锁定在打通居民“心”距离上,通过建立社区心理咨询室,邀请心理咨询师定期开展讲座,将心理疾病治疗距离从去医院缩短到了家门口,极大方便了居民就近就医。“我们社区的心理咨询室邀请专业的心理咨询师,针对不同的居民、辖区的妇女、未成年人和老年人,针对他们的不同需求开展专业的心理咨询。我们通过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针对于广大居民开展心理健康讲座,第二种方式是针对重点关注的人群,开展一对一的心理辅导,为他们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烦心事,排解他们的焦虑情绪,让他们更好地投入到工作和生活当中。”团结街道东门社区党支部书记张立新说。
如今,心理疾病治疗正在逐渐成为社会基层治理当中的重要一环,也是衡量市民幸福感和满意度的重要指标。科尔沁区着重打造“心理服务”治理品牌,将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纳入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工作内容,积极搭建区、镇、村三级心理健康服务平台,广泛开展社会心理服务进社区、进嘎查村、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进单位“六进”活动,稳步推进各级心理咨询室和医疗机构精神门诊建设,以心理健康服务队伍,实现区、镇、村三级心理服务站(室)、心理咨询师全覆盖。截至目前,科尔沁区已组建2355人的社会心理专业服务团队,建立心灵驿站和心理咨询室444个,建成率100%。
(文:永梅、魏世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