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源头人鹤情

发布时间:2023-06-14 14:54:26丨来源:中国网丨作者:石成砚丨责任编辑:苏文彦

对三江源国家公园的生态管护员来说,黑颈鹤不但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更是他们用真心、真情保护的“家人”。

5月29日,透过窗户的阳光暖意融融,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黄河乡生态管护站站长加羊多杰如往日一样出门巡护,这项工作总是令他精神百倍。

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黄河乡生态管护站管护员之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生态好不好,鸟儿最清楚。”当高原的春天翩然而至,成双成对的黑颈鹤便在这里栖息繁衍。作为生活在高原的唯一鹤类,黑颈鹤是当地具有代表性的野生鸟类物种,这也是人们检视黄河源头生态环境保护成效的一面镜子。

由车窗远远望去,眼前这片湖泊湿地是黑颈鹤的天然乐园。2023年,在黄河乡全体生态管护员共同努力下,管护站辖区内的黑颈鹤人工巢新增了18个。“3年前,黄河乡生态管护站开始为黑颈鹤筑巢,目前共有63个人工巢,且都有黑颈鹤夫妇入住。”加羊多杰欣然地告诉记者。

然而,随着雨水增多,两周前黑颈鹤活动较为集中的白玛纳村、热曲村、塘格玛村三地的湖泊湿地水位皆明显上涨。眼下正是鹤蛋孵化阶段,鹤巢和蛋都有被淹没的风险。

为此,5月14日,黄河乡生态管护站展开了一场抢救黑颈鹤巢的行动。

管护员将带有黑颈鹤熟悉气味的旧巢保留,并用青干草铺在下面垫高近80公分,再将之安置在新巢上。加羊多杰说:“这样黑颈鹤才会安心地住进来。”

“这两周以来,全乡12个有被淹风险的鹤巢都已垫高加固。”加羊多杰说,黑颈鹤只在有水的地方筑巢,在水较浅处筑造人工鸟巢时,管护员仅需徒步淌水,而在水较深的湖泊等地带则需骑马涉水。在水温只有几度的天气里,筑造一个鸟巢最快要40分钟,对人体耐寒的挑战几乎达到极限。

加羊多杰描述了筑巢的过程:管护员为黑颈鹤筑巢时,它们会警惕地停留在20—30米距离外,起初发出声音以示警告,当辨认出是熟悉的管护员时,便不再惊慌。

加羊多杰隔窗指向不远处一个小湖泊中央新修的人工鸟巢,一对黑颈鹤伫立在水边,时而抖动双翅,时而翩翩起舞。

“现在人与动物能离得很近,我和黑颈鹤距离最近的一次仅有10米。”加羊多杰说,根据黄河乡生态管护站观察统计,目前全乡境内共栖息黑颈鹤240多只,高于去年同期20%左右。

加羊多杰告诉记者,对三江源国家公园的生态管护员来说,黑颈鹤不但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更是他们用真心、真情保护的“家人”。


(文:石成砚,摄影:中国网记者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