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北京,刮来一阵来自雪域高原的清风……6月11日,周末的故宫博物院游人如织,炎炎烈日挡不住人们参观的热情。
周末的故宫博物院游人如织,炎炎烈日挡不住人们参观的热情
由故宫博物院和西藏自治区文物局联合举办的“祥开万象:故宫与西藏文物联展”自4月28日开展月余,热度不减,一件件珍贵文物,带参观者穿越时空,触摸沧桑历史,感受多元文化。
展览共展出文物108件(套),其中来自西藏自治区文物局下属各单位及萨迦寺管委会的文物13件(套),故宫博物院文物95件(套)。
“祥开万象”故宫与西藏文物联展
展品中,除了备受关注的唐代阎立本《步辇图》、元代赵孟頫《帝师胆巴碑卷》等书画展品,还有大批首次与观众见面的文物藏品,如故宫博物院藏《满文大藏经》、布达拉宫藏永乐帝像、萨迦寺藏八思巴初见忽必烈唐卡等,充分展示了西藏题材文物的风格多样性及其艺术魅力。
唐,阎立本《步辇图》卷
千百年来,中华大地各民族频繁往来、守望相助,手足相亲。故宫博物院所在的紫禁城正是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的见证地,而这些珍贵文物也见证了多元一体、璀璨多彩的中华文化。
展览分为“花开满路”“花繁叶茂”“春华秋实”三个主题单元,以“花卉”象征各民族交融的过程,展示西藏与祖国各地广泛交往和深度交融。
展馆内,观展者在参观探讨唐代阎立本的《步辇图》
此次展览是2021-2023年文化和旅游部援藏项目“基于故宫与西藏文物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的成果展示,也是反映元、明、清三代民族关系史的大型综合性展览。
展览将于7月30日闭幕。根据文物保护要求及参照惯例,展览中宋元及之前的书画作品在展出一个月(即5月30日)后,已更换为复制品。
明,永乐帝画像
八思巴谒见忽必烈唐卡
元,赵孟頫书《帝师胆巴碑》卷
清,金錾花嵌宝石银里右旋白螺
黄色缎绣缀砗磲璎珞衣,璎珞佛衣是藏传佛教高僧在重大宗教法事上的穿着
明,铜鎏金观音菩萨像,菩萨面目慈祥,低眉含笑,身披璎珞,庄严华丽
清,广珐琅八宝八仙纹盆,清乾隆、嘉庆年间,清廷每年向西藏地方高僧赏赐大量珐琅器
清,金嵌宝石八角佛塔,塔身八方开龛,内供青金石佛像八尊,塔刹九层,每层设八个佛龛,共七十二个,造型独特,兼具汉藏两种风格,为清宫所制塔式龛佳作
清,锦边墨印七佛唐卡-毗婆尸佛(纸本墨印填金)
清,绿地粉彩勾莲八宝纹奔巴壶,奔巴壶原型是藏传佛教中的净水瓶,既可供奉于清宫佛堂中,也是赏赐西藏地区寺庙的法器之一
清,木镶铁鋄金镂花纹马鞍
清,青玉如意,以整块和田青玉雕成,清代宫廷如意使用较多,诸如祝寿、大婚、节贡、赏赐等各种场合均有使用
清,檀香木观音菩萨像,此像仿照布达拉宫供奉的观音菩萨像——“罗格消热像”制作而成,公元七世纪,松赞干布派僧人到印度、尼泊尔交界之地求得,流传至今已1300多年
清,铜度母像,右手持奔巴瓶,左手持莲茎,跣足立姿,供奉于雨花阁东配楼
清,铜弥勒菩萨像,头戴五叶冠,高发髻,袒上身,下着裙,左右手各执握一莲茎,跣足立姿,表明弥勒菩萨自兜率天下生人间后讲经说法,供奉于雨花阁东配楼
清,伊斯法罕腰刀,六世班禅额尔德尼巴丹益西进献,伊斯法罕是伊朗最古老的城市,17、18世纪时为萨法维王朝的首都,正处在该城历史上的全盛时期,是当时世界上最为繁华的都市之一
清,银绿救度佛母像,上图为金嵌绿松石佛窝,下图为盒内填染青绿木雕山洞,山洞内放置一座救度佛母
展厅一角
展厅一角
中国网记者在展厅内参观拍摄
初夏的故宫博物院,晴空丽日、红墙璃瓦,花繁叶茂、游人如织
(摄影:中国网记者王金梅,王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