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海南推进文旅融合唱响“春之歌”

发布时间:2023-04-23 10:38:03丨来源:海南报丨作者:丨责任编辑:苏文彦

这几日,随着天气转暖,朋友圈里的旅游“摄影大赛”也拉开序幕 。随着青海湖进入开湖季,已经有很多游客陆续前往青海湖,亲眼目睹开湖奇观。“今年的旅游‘旺季’来的早。”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黑马河镇文巴村村民尕藏才让高兴地说。

随着青海湖旅游的不断升温,2016年,文巴村瞅准商机,整合政府各类专项资金1094.6 万元,开始修建集购物、娱乐、餐饮休闲于一体的乡村旅游扶贫产业园,尕藏才让正是这个产业园里的一名服务人员。

路网改造、电网改造、危旧房屋改造,伴随着一系列基础设施修建完善,2019年8月6日,牧之源文巴民俗宾馆正式开业运营。开业当天,56间房屋、150个床铺就被抢占一空。经过几年的发展,如今,文巴村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产业,不仅促进了当地旅游民宿、特色农牧业产品的销售,更就近解决了群众的务工问题。家住青海湖南岸的尕藏才让“近水楼台”,也吃上了“旅游饭”。

有许多像尕藏才让这样的年轻人,他们从未想到过,有朝一日可以告别草原放牧生活,在足不出村的条件下,找到了打工挣钱的新“出路”。设立自然保护区、实施封湖育鱼、将青海湖保护纳入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近年来,海南州多措并举保护青海湖,青海湖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日益显现。海南州在推进青海湖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的同时,更注重推进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形成了一批兼具文化和旅游特色的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

日前,记者来到共和县倒淌河镇哈乙亥村的唐蕃石经城哈乙亥藏寨。只见景区外,一字排开停放着几辆旅游大巴,游客们有的正在聆听导游的讲解,有的正站在琳琅满目的特色产品前货比三家,还有的三五成群地拍照留念……

哈乙亥村夏季风光秀美,蓝天白云,成片成片的油菜花镶嵌在层峦起伏的山间,同时它地理位置优越,是前往青海湖的必经之地。旅游,仿佛就是一味“解药”,破解了这个小村庄经济发展的难题。

针对环湖地区民族特色旅游服务业个体经营户较多、规模小、服务能力低等实际,共和县还提出了拓展旅游产业的思路,以“企业引领负责、牧民入股参与、按股分红收益”的形式进军旅游产业 。现在的哈乙亥村已将迷人的风景变为了广阔的“钱”景。

近年来,海南州借倒淌河、青海湖黄金旅游线路,投资6亿多元,分二期打造出了倒淌河镇藏城旅游景区,建设集藏文化传播、民俗展览、旅游产品开发与销售、旅游接待等为一体的民俗旅游服务中心。同时,依托青海湖国家公园建设,打造了以倒淌河“高原第一镇”为节点的青海湖南岸生态旅游精品线路。

随着旅游业的复苏,旅游从业者们也忙碌起来。青海湖旅游控股有限公司负责人沈斌介绍说,近年来,青海湖旅游控股有限公司通过加强青海湖旅游公共交通服务体系建设。打造节庆文化品牌,提升特色餐饮住宿接待能力,丰富民俗风情体验,发展环湖房车、自行车、露营等新型旅游,提升旅游产品供给。同时,依托特色旅游小镇 、环湖乡镇,改建扩建景区景点和城镇市政道路、电力、供暖、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设施。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的规范管理,推行旅游服务标准化建设,努力提升服务水平。严格市场监管,不断优化旅游发展环境。

未来可期。海南州将持续培育青海湖地区旅游的“金字招牌”,打造生态旅游环线,带动旅游景区在设施上再完善、产品供给上再优化 、服务品质上再提升,同时,不断增强文旅融合发展的“软实力”,为“努力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先行区”这一目标而不懈奋斗。

采访手记:文旅融合 厚积薄发

看地理区位,这处天水相接的湛蓝色水域,如镶嵌在青海大地上的一颗深蓝色宝石,与远处的雪山和近处的草原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粗犷又细腻的高原美卷。

看生态地位,这里是阻止西部荒漠化向东蔓延的天然屏障,也是青海湖裸鲤的生存家园和众多水鸟的栖息乐园,“水-鸟-鱼”和谐共生的生态美在这里得到了更好诠释。

青海湖地区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和传统,如藏族、蒙古族、土族、回族等民族的传统文化和民俗活动。如今来青海湖地区旅游的人们已不再只满足于简单的“打卡拍照”,更注重于精神文化层面的追求。

近年来,海南州在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的过程中,为带动环湖周边群众参与到旅游发展当中来,享受发展成果,青海湖地区始终坚持通过景区旅游业发展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和群众增收致富,引导和规范乡村旅游,推动景地协同发展。通过多年的扶持发展,周边群众靠湖借湖发展乡村旅游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具有青海湖特色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已初步形成。

现如今,因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青海湖地区旅游再度扬帆驶向发展的“春天”……(记者:高岳 通讯员:郭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