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源玉树·人文称多”:神秘壮观的“布由嘉国”藏式古碉楼

发布时间:2023-04-18 18:45:54丨来源:中国网丨作者:王金梅丨责任编辑:王金梅

“布由嘉国”古碉楼作为藏族古代建筑文化的象征,已在尕朵觉吾神山脚下矗立了千年……走近它,可以触摸到沧桑的历史,感受一座高原古村落带着“呼吸”的生命力。

石头,是大地脊梁;老屋,镌刻着沧桑历史。

在“江源玉树·人文称多”——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称多县尕朵乡布由村,通天河蜿蜒流淌的地方,静静地矗立着一座300多年历史的藏式古碉楼,穿越岁月的风雨,仍然为今天的人们遮风挡雨,讲述着江源大地变迁的传奇和沧桑历史的往事。

布由村依山面水,房屋大多以石砌成,是一座带着“呼吸”的高原古村落,农牧结合,富饶一方。村子中心坐落着一座高大敦实的藏式古碉楼,干净整洁,巍峨壮观。

“布由嘉国”是藏语音译,“布由”指布由村,“嘉国”是家大业大和大门的意思。“布由嘉国”前望长江水,背靠巴拉神山,是一座四层石砌古楼,总面积3240平方米,属典型的石木结构藏式古建筑,回字形四方楼,底座为土夯,墙为石砌,楼高10米。

据房主介绍,此楼距今有至少300多年的历史。2013年5月13日,被青海省人民政府列为第九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碉楼主人土洛和母亲才让、妻子白玛永藏以及三个孩子生活在这里。2010年玉树地震时,碉楼和村里其他房屋都受到一定损害,为了安全,村里30多户村民陆续搬迁到20多公里外的新村或扎朵镇。但土洛的奶奶却坚持留下来,去世前,老人依旧告诉家人:“这里是祖辈世代的居所,是家族生长和繁盛的地方,绝不能丢下。”

近年来,当地政府对这座古碉楼进行了部分维修,并在院子里为不愿离开的土洛一家修建了新房。正是因为这份坚守,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知道这座西南“丝绸之路”上的高原古村落。

这座古石楼依山脚下斜坡而建,每一层都有一扇楼门,每一扇门皆与斜坡的地面相连,使得每一层都可以直通外界,共有48间房屋。居住在不同楼层的人各有身份、各有分工:一层圈养牲畜,二层为卧室,三层为会客厅,四层为佛堂。

这座高大的藏式碉楼完全由一片片青石垒砌而成的。藏族传统的砌石匠在从地面往上一层层垒砌的过程中,不需要用墨线、垂球、平衡尺之类的工具照准,他们完全靠肉眼观察和丰富经验来掌握垂直与平衡。石片与石片之间的相砌,就像十指交叉一样整齐而坚固,做工精细考究,犹如一幅精美的艺术品,足见匠人的智慧。所以藏族同胞们有一句谚语:“要像垒砌石头一样,把事情协调好。”

关于布由村,还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大约在1200多年前,这里有两个相依为命的母子,生活贫寒、衣食无着,每天都过着乞讨的生活。一天,儿子没有乞讨到食物,在别家赊下一袋青稞,当他走过村前小河时,看见一条很大的金鱼由于饥饿跃出水面,他毫不犹豫地将这袋青稞都撒在了河里,布施给了这条金鱼。不知是感动了上天,还是那条金鱼感恩回报,从此以后,他们母子通过辛勤的劳动在这片土地上创造了幸福的生活,这个家族一直保持布施,人才辈出,始终延续着富裕的生活,这也是“布由嘉国”碉楼的崛起之源。

一个朴素的传说,代表着这个地区的人们对善良、淳朴、勤劳、感恩最简单质朴的信仰和解读。

据介绍,布由村曾属固察百户辖地,石楼建筑的庞大规模和精雕细琢镌刻着这个家族显赫的历史地位和丰厚的经济实力,古建筑涉及农耕、牧业、军事、手工业等各领域,记录着当时社会生活的缩影。

历史上,石楼、石碉建筑在西藏和康巴地区比较常见,《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中对古石楼如此记载:“皆依山居止,累石为室,高者至十余丈,为邛笼。”《隋书·附国传》对石楼内部的构造记录得更加详细:“每级丈余,以木隔之,基方三四步,巢上方二三步,状似浮图。”史料记载与“布由嘉国”石楼的样貌十分相符。

奇妙的是,“布由嘉国”古石楼与西藏郎县始建于1880年的西藏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朗顿庄园”从外形到内部构造如出一辙。

“布由嘉国”古碉楼作为藏族古代建筑文化的象征,已在尕朵觉吾神山脚下矗立了千年……走近它,可以触摸到沧桑的历史,感受一座高原古村落带着“呼吸”的生命力。

(文:中国网记者 王金梅 部分文字参考:东珠瑙布 部分供图:称多县摄影家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