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华: 扎根一线十余年 甘做果农好帮手

发布时间:2022-12-09 17:45:00丨来源:中国网丨作者:丨责任编辑:苏文彦

他13年如一日,奔波在农业技术推广最前沿,就像“长”在了果树园里,足迹踏遍了全镇24.7万亩林地,也走进了群众心间。在他的带动推广下,沙日浩来镇果树经济林从无到有、从有到优,沙日浩来也一跃成为全旗果树经济林推广示范基地。他就是广大农民致富增收的“好帮手”——李国华。

李国华今年58岁,是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沙日浩来镇政府经济林产业发展办公室副主任。个头不高、黑黑的面庞、一身被太阳晒褪了色的衣服、一双布鞋,勾勒出李国华朴素的形象。看上去比农民还“土气”的人,却是沙日浩来镇果树种植户心中的“守护者”。

与果树经济林结下不解之缘

自参加工作,李国华一直从事基层林业技术推广工作。八十年代初,全旗各地为了防沙治沙,当时主要是以杨树为主,生长周期长,市场价值低,经济增长速度缓慢,如何改善生态环境,改变农户生产方式的转变,提高林地经济价值,增加农民收入,这是李国华从事林业工作三十年来一直思考的问题。

2009年,李国华调任沙日浩来林业工作站站长,结合沙日浩来无霜期短、昼夜温差大等地域特点,他跑市场,深入农户家中调查研究,推广试种中小果品。经过仔细调查,李国华动了心思:能不能利用低产林改造成经济林呢?当时,沙日浩来基础设施薄弱,果树种植没有资料可供查阅,只能靠他自己在实践中摸索。

面对农户对栽种、病虫害防治、枝条修剪等困难,李国华这个年近六十的老党员放弃节假日,奔波于田间地头,从栽种、病虫害防治、枝条修剪、施肥、每一次浇水、每一次打药都能看见他的身影。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十余年的探索实验,沙日浩来从最初的两户果树示范户发展到现在的40多户,果树经济林面积从零到2050亩,果树种植户种出的小果一上市就被各地客商抢购一空。

果树园里长出个“果树专家”

随着沙日浩来镇基础设施的完善,果树经济林种植面积的迅速扩大,不断有农户向李国华咨询技术问题,他感到身上的担子更重了。“搞农业技术不能闭门造车,要向专家学、向书本学,还要走到农户中间去,在实践中积累经验!”

经过十年多的试验,李国华针对山区总结出了果树微灌技术,在高低不平的果树地块布置水带,并分送水的主带和呲水的毛带,水带打孔呈45度,两孔间隔80公分,5孔为一组,每组间隔10公分,三年以内生果树苗铺两条水带,三年以上果树铺一条水带,该项技术有效解决了山区种植果树的困境。如今,果树微灌技术在全镇及周边村镇得到推广应用,为诸多农户送去增收的希望。

沙日浩来镇孟合杭沙尔村果树种植户崔景全说:“说句实话,从开始栽果树到现在,‘老李头’没少来,从不设私心,而且他的技术好,随叫随到,我们就认他!在他的帮助下,我们果树种植户家家都有汽车了,有时看着他满头大汗,也怪心疼的。”

农民致富增收的“守护者”

每年春季是李国华最忙的时候,修剪、病防、施肥……每次李国华进了果园,果农们团团围住,你一言我一语,向他请教种植问题,李国华耐心地一一解答。日复一日,李国华不是蹲在果园里查看果树长势,就是开着车行走在乡间小路上,平均每天要走五六个村,最多的时候一天接过56 个电话,春季手机话费每月都达到200元以上,用他的话说:“不去看看不放心啊。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老百姓就指着这些果树过日子呢!”

李国华的微信,就像一个“农业技术学校”。微信好友绝大部分是果树种植户,为了让更多农户掌握种植技术,李国华和他的“徒弟”利用微信群开办了“果树技术小课堂”,在微信里讲解农业技术。

如今,全镇成果的果树达1510亩,年产量近500万斤,年产值2000余万元。看到自己挑头种植的果树有了规模化发展,李国华高兴地合不拢嘴。

将希望的种子埋进泥土,用辛勤与智慧的汗水灌溉,必然会收获丰厚的果实。李国华用自己的知识改变了家乡近千年来传统的靠天吃饭的种植方式,让农民在果树枝上找到了致富金钥匙,诠释了新时代共产党员的为民担当!

(文:王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