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库伦旗:一水两用,一地双收,万亩稻苗展“丰”景

发布时间:2022-06-13 13:45:00丨来源:中国网丨作者:丨责任编辑:苏文彦

“芒种”节气农事忙,水稻插秧正当时。连日来,内蒙古通辽市库伦旗各地稻农们抢抓农时、人机齐上,开展水稻插秧作业,一排排嫩绿的秧苗整齐划一地排列在稻田,预示着又一年丰收。

在茫汗苏木苏日图嘎查利佳家庭农场,种植户斯日古楞一家正在稻田里忙碌着,起苗、运苗,把一捆捆秧苗放置在插秧机上进行机械插秧。随着插秧机前行,一行行秧苗迅速、整齐地铺展在田地里,没一会儿功夫,稻田就披上了一层绿色的新装。

斯日古楞一家于2017年成立佳家庭农场,本着生态种植的理念,依托经过20年休养的粘土黑土地资源,发展水稻种植,同时探索引进“稻蟹共生”种养殖新模式,在稻田中套养河蟹,通过稻养蟹、蟹育稻,形成良性生态循环,既改善了稻田土壤质量,又提高了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

一水两用,一地双收。如今农场水稻生产基地已经从55亩发展到230亩。2021年,蟹田大米亩产量达到400公斤/亩,总产量实现近20万斤,水稻收入达到10余万元,螃蟹纯收入达5万余元。

“今年,计划向‘可视’农业发展,一方面通过安装摄像头,将稻田生产和河蟹养殖过程全方位向旅客展示;另一方面在稻田附近打造体验馆,将稻田打造成可观光、可体验的互动式种养殖基地。”斯日古楞信心满满地计划着今后的发展方向。

库伦镇前协力花村村民白忠也正抢抓农时进行人工插秧,这里的水稻用纯天然泉水灌溉,加上当地肥沃的土地,为培育独特水稻品质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该村出产的泉水大米深受当地及周边顾客的青睐。白忠告诉记者:“去年一亩地打了1000斤,一共才6亩地,一年产量就达到了5000余斤。”

库伦镇前协力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建明介绍说:“前协力花村4个自然小组种植水稻,面积达到1200亩左右,大部分水稻都采用天然泉水灌溉,保准说年产量能达到90万斤。”

立足农业,不止农业。近年来,库伦旗各地积极学习探索旱地水稻种植模式,改革和打破传统种植技术壁垒,不断优化提升种植技术创新,从根本上实现了产量最大化、质量最优化。今年,全旗水稻种植面积达3万余亩,预计稻谷总产量达到18000余吨,努力打造集聚农业种养和文旅观光的高标准稻田,走出独具地域特色的乡村振兴路。

(文:李多仁 梅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