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那曲草原遭受破坏 生态屏障保护刻不容缓

发布时间:2022-04-21 10:23:13丨来源:中国环境报丨作者:王珊丨责任编辑:苏文彦

那曲草原历经几十年上百年甚至更长时间形成的草毡,能够适应当地寒冷的气候环境,但野蛮开采像一把刀子将草毡割裂撕开。

3月末的藏北草原,广袤而荒凉。

在渺无人烟的荒原上穿行,藏地十三大神山之首——念青唐古拉山脉绵延不绝,偶有点点牛羊一闪而过。几个小时后,全国最年轻、海拔最高的地级市——西藏自治区那曲市便出现在无垠草原之上。

2018年,国务院正式批复那曲地区撤地设市,成为西藏第六个地级市,原那曲县改为色尼区。

那曲位于藏北羌塘高原腹地,海拔4500米至6000米,是怒江、拉萨河、易贡藏布等大江大河的源头,素有“江河源”之称,生态地位十分重要。然而,在高原条件和地理位置作用下,这里严寒干旱,是西藏气候条件最恶劣的地区之一,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2022年4月,中央第四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西藏自治区发现,那曲市色尼区砂石开采活动管控不力,违法违规问题突出,对高寒草原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作为“江河源”的西藏那曲,生态脆弱到没有树

羌塘高远,那曲辽阔。

那曲素有“羌塘聚宝盆”之称,共有草原面积4.475亿亩,占西藏自治区草地面积的近四成。

由于终年低温,分布在这里的只有高寒草原。晴朗天气下,大地依旧封冻,树木根系无法穿透厚厚的冻土获取养分,即使存活,也会在大风季节被连根刮起,只有城区可以见到精心养护的树木。

正因如此,以高寒草甸、草原为主的那曲草原作为绿色生态屏障的重要作用愈发突出。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那曲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的研究人员告诉记者,那曲草原上株高仅3厘米至5厘米的小小蒿草生长密集,地下根系发达,密集交织的根茎结成具有弹性的草毡层,将地表覆盖得严严实实,宛如牦牛身上厚厚的皮毛,预防并抵抗着土地沙漠化。

高寒干旱,那曲草原却并不平静。除传统畜牧业之外,近年来无序开采的声音在这里响起。

6年前,西藏大学法学专业毕业生崔刚强在写论文时调研发现,那曲开发、利用矿产资源不合理;未批先占、未审先批侵占草原的违法行为普遍存在。

当时的草原监管站相关负责人表示,草原执法部门拟依法查处各类破坏草原的违法行为,重点查处几起非法征占、未审先批的案件,切实保护草原生态资源。

6年过去,“切实保护”这四个字似未收到成效。

非法开采破坏大面积草原,剥离草皮基本丧失移植恢复价值

3月30日,天气晴,西北风阵风最高达到12级。

中央第四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下沉那曲恰逢每年这里最艰苦的干旱大风季节,大风扬沙,含氧量仅为海平面的一半。

西藏流传着一句俗语,“远在阿里,苦在那曲”。当地的描述则更为生动:“风刮石头跑,满山不长草,一步三喘气,四季穿皮袄。”

这一天,记者跟随中央第四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登上海拔4600多米的中建交通建设工程(西藏)有限公司1号砂石料场(以下简称1号砂石料场),体会到的不只是“风刮石头跑”,而是“风刮着人跑”。

中央第四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调查发现,以这一点位为代表的多家砂石料场未落实矿产资源法以及《西藏自治区砂石料矿产资源开采管理办法》相关规定,无证开采,非法开采,共涉及草原面积46.8万平方米。

更让人震惊的是,1号砂石料场“数罪在身”,不仅没有合法手续,还长期肆意野蛮开采、越界开采、超量开采。现场检查时,督察人员询问砂石料场负责人:“开采初期是否有在场区周围设定界桩,为何现在没看到?”

负责人答:“估计在开采过程中没注意破坏了。”

戏剧性的是,1号砂石料场超量开采区域涉及当地村民所属的一家有着正规合法手续的采石场,经村民多方交涉阻挠仍一意孤行,我行我素。

督察发现,1号砂石料场未进行开挖边坡设计,对山体进行野蛮开挖作业,形成一个高差达70米的巨大垂直剖面,对后期恢复治理造成很大难度。

在现场,督察人员指着“遍体鳞伤”的裸露山体问道:“这种开采方式规范吗?会对草原造成多大的破坏清楚吗?”

负责人反问:“不是很理想,但现在不是进入恢复期了吗?”

这显然对“谁开采、谁治理,边开采、边治理”认识不到位,而所谓的“进入恢复期”,也是直到此次中央第四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进驻西藏后才准备实施生态修复治理,现场并未看到恢复痕迹。

督察人员顶着大风,将整个砂石场的生态破坏情况一一摸清:大量剥离废石随意堆弃在山坡上,压占并破坏草地;部分剥离的草皮层随意堆放,没有做到规范养护,基本丧失移植恢复价值。

离开现场时,一阵强风吹过。没有任何覆盖的地表再一次风沙四起,无数在作业区留下的白色不明垃圾被风裹挟着、飘荡着,吹向远方。

那曲草原野蛮“撕裂”会造成什么后果?

恰在中央第四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在那曲草原进行现场调查的同一天,2000多公里外的北京,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强调,森林和草原对国家生态安全具有基础性、战略性作用,林草兴则生态兴。

字字珠玑,掷地有声。

西藏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草原具有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提供生产资料的重要作用。那曲草原作为青藏高原上重要的“江河源”,水资源涵养任务重大,是西藏建设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排头兵、主战场。

那曲草原历经几十年上百年甚至更长时间形成的草毡,能够适应当地寒冷的气候环境,但野蛮开采像一把刀子将草毡割裂撕开。

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副教授、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会员尚占环指出,当高寒地区地表像牦牛毛一样的草毡层剥离消失,到了冬季,裸露的土层和沙石会完全暴露在外,在高原大风中逐渐尘暴化,从而丧失水土保持、水源涵养功能。学术界将这种退化现象形象地命名为“黑土滩”。

那曲属于高海拔寒冷地带,土壤有机质含量较少,土壤疏松,牧草生长期短。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草场的生物群落结构逐渐简单,趋于单一化,生态系统更加敏感脆弱。因此,高海拔地带的草地生态系统一旦遭受破坏将很难恢复,甚至会导致草场生态失衡。

“高寒草甸可以说是我国最优良的草原之一,如果都退化成为‘黑土滩’,整个青藏高原将面临沙漠化。”上述研究人员表示。

在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牵一发而动全身。研究证实,受地形俯冲效应影响,青藏高原、西北高原的尘暴可以将沙运送到东部低海拔地区。

2020年8月,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强调,保护好青藏高原生态就是对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最大贡献。

2021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亲赴西藏考察时指出,要坚持保护优先,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

在今年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科学开展国土绿化,提升林草资源总量和质量,巩固和增强生态系统碳汇能力。

藏北草原是当今世界上为数很少的一块未开发的处女地,虽然自然条件严酷,但因人口稀少、人为干扰弱,其雄浑壮阔令每一个到访者印象深刻。这里对全国乃至整个东南亚气候系统起着稳定和调节的重要作用,其安危与我们密切相关。

林草兴则生态兴。全力保护,倾心守护,用心爱护,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