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随着天气渐暖,大批珍稀候鸟在北迁中飞抵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其中,有“鸟界国宝”之称的东方白鹳,时隔20多年后在此筑巢繁殖,给湿地湖泊增添了盎然春色。
这是在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筑巢繁殖的“鸟界国宝”东方白鹳(摄影:王永生)
在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上千只候鸟在湖面和芦苇中,时而觅食嬉戏,时而闲庭信步,如精灵般舞步翩跹。工作人员在监测中发现,国家一级保护鸟类丹顶鹤、白鹤、白枕鹤、东方白鹳,国家二级保护鸟类白琵鹭、小天鹅、灰鹤以及10多种雁鸭类候鸟陆续飞抵。尤其是中断约22年未在保护区内筑巢繁殖的国家一级保护鸟类东方白鹳,也开始在保护区内安营扎寨,筑巢繁殖。
小天鹅翔集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摄影:王永生)
“我们在不同的地点安置了十几个人工巢,目前我们发现一对东方白鹳已经在人工巢上筑巢,为繁殖做着准备。这说明人工辅助的手段很重要,接下来会有更多的东方白鹳在这里筑巢繁殖,恢复20多年前的往日景象。”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于有忠欣喜地说。
小天鹅在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嬉戏(摄影:朱浩宇)
于有忠介绍,近年,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编制了《科尔沁保护区湿地修复规划》,采取多种措施开展湿地修复工作,同时加大管护力度,通过视频监控、人工巡逻等多种方式,对野生动物湿地进行保护和管理。此外,向社会广泛宣传湿地的意义、功能,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定期对野生动物迁徙进行野外监测。一系列的举措,使更多的野生动物相继来到这片湿地进行栖息活动。
白枕鹤在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觅食(摄影:王永生)
东方白鹳前来安营扎寨,是兴安盟生态变好的一个缩影。近些年,兴安盟厚植生态家底,全面完成国家退耕还林还草等任务,并从2013年至今实施了百万亩重点区域绿化工程、大兴安岭南麓百万亩人工林绿色长廊建设工程。目前,兴安盟森林覆盖率和天然草原植被覆盖度分别达到33%和68%,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盟,并被授予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文:王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