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通辽市:开往春天的“农牧民就业直通车”

发布时间:2022-02-14 15:50:00丨来源:中国网草原频道丨作者:丨责任编辑:苏文彦

“我到惠州了,这边可暖和了,工厂里干活的条件和吃住都挺好。你们放心吧!”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余粮堡镇的李建在电话里给家人报平安。

2月11日,通辽市科尔沁区发往广东省惠州市的两辆劳务输出“直通车”,经过两天的长途跋涉,安全抵达惠州工厂。百余名农牧民顺利上岗。

帮助农牧民“出家门、上车门、入厂门”,从“上车”到“上岗”进行无缝对接,全程享受“一条龙”就业服务。春节刚过,通辽市通过订单式“点对点”精准就业,借助“政府+协会+劳务经纪人+劳动者”四位一体农牧民转移就业服务模式,在“实”上下功夫,有组织输出23批次、1186名农牧民转移就业。还有6万人即将登上“农牧民就业直通车”,实现稳就业促增收。

立足实际,为农牧民就业出谋划策

“根据通辽市的实际情况,探索出这么一条转移就业的路子。把富余劳动力输送出去,根本目的就是让农牧民有钱赚。不仅要输得出,还要稳得住,更重要的是要留得下。我们就业部门首先要摸清咱们本地有多少农牧民、都能干啥、都想干啥,外地有哪些用人单位、能提供什么样的岗位、给农牧民的工资待遇咋样。各方面条件都合适,才能实现人岗相宜,也就是真正的稳定就业、促增收。”通辽市人力资源和就业服务中心主任王向宏说。

通辽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科尔沁草原腹地,是内蒙古自治区第二人口大市,农村牧区劳动力资源丰富。随着农村牧区土地流转和养殖业集约化发展,通辽市现有近50万农村牧区富余劳动力。如何帮助这些有就业意愿又没有一技之长的农牧民实现就业?不仅要实现就业,还要保持稳定就业,达到增收的目的。

通辽市以制度为保障,制定出台了《通辽市农牧民转移就业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通辽市农村牧区劳务经纪人管理办法(试行)》《通辽市2021年农牧民转移就业工作方案》。建立了“政府+协会+劳务经纪人+劳动者”四位一体模式,通过政府搭台引导、劳务输出协会规范促进、劳务中介主体运行、农村牧区劳务经纪人有效帮带的方式,形成联通输入、输出地,贯通市、旗、镇(乡)、村(嘎查)的市场化劳务输出网络,为农牧民转移就业提供有效路径。

2021年,通辽市实现农牧民转移就业44.61万人,稳定转移农牧民38.14万人,分别完成内蒙古自治区任务的100.26%和 105.95%。农牧民转移就业形势稳中向好。

真抓实干,把农牧民就业落到实处

“我们人力资源公司严格按照人社和就业部门的要求,实打实为农牧民做好分内服务,为用工企业提供想要的人力资源。作为中间的桥梁和纽带,就是让供需双方觉得既适合、又合适,彼此心里都踏实。回过头来看,这个基础就是‘实’。你咋让农牧民信任咱?还是要务实、做实事、真抓实干。”一直参与农牧民劳务输出工作的深蓝人力资源服务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季跃双深有体会。

通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牧民转移就业工作,并将此作为提高农牧民收入水平的重要突破口,出台了一系列利好政策。明确了包括贫困劳动力在内的农牧民转移就业工作的目标和措施,面向农牧民打造动态摸排服务、实时推送服务、常态招聘服务、贴心中介服务、精准培训服务、持续跟踪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农牧民转移就业“全链条”服务。

在具体落实过程中,通过深入农村牧区走基层、进乡镇、入村户进行实地调查,精准统计富余劳动资源,建设农村牧区劳动力资源信息库,实行网格化管理。对劳动年龄内人口进行实名登记,按群体需求定向提供就业岗位,动态更新农村牧区富余劳动力的就业意向。对有就业意愿和培训意愿人员实行分类管理、精准帮扶。同时,组织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提供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和专项职业能力评价服务。

截至目前,集中开展转移就业技能培训15135人。培养农村牧区劳务经纪人1915名,与7省市签订战略劳务协作协议12份,建设市旗与劳务输入集中地之间的“劳务直通车”站点8个,培育“开鲁建工、科尔沁育婴师、民盾保安”等劳务品牌5个。春节期间,发布政策宣传信息、就业岗位信息2.86万条。

真心实意,让农牧民就业无后顾之忧

“今天我和科尔沁区人力资源和就业服务中心副主任刘洪涛陪大家一起去,农牧民兄弟有困难就找我俩。你们稳定上岗了,我们就放心啦!”2月6日,通辽市科尔沁区劳务输出服务中心主任辛大海在开往浙江嘉兴的农牧民直通车上对大家说。

“这一车人都是去嘉兴亚特电器上班的,主要是组装工和装配工的岗位,保底工资在5800—6500元。那边的工作条件和工资待遇我们之前已经考察过了,都有保障。咱们农牧民好好干,一年下来挣七八万不成问题。”辛大海说,从正月初六到现在,他和刘洪涛已经行驶了三千多公里,从科尔沁区出发,到浙江和广东省的嘉兴、宁波、安吉、惠州等地,全程护送农牧民外出务工。为了节省时间让大家早日上岗,他们日夜兼程,一直奔波在路上。

从落实人员登记、疫情防控、物资储备到考察厂区环境、办理入职、健康体检,以及查看食宿条件、工位环境,了解福利待遇、劳动合同等诸多细节,就业部门工作人员事无巨细进行跟踪服务,全方位保障农牧民的各项权益落地、落实。

“我们俩全程陪同,一方面是通过体验来感受整个过程,在工作中查缺补漏,优化就业服务。另外一方面,作为农牧民的‘娘家人’,我们真心实意当好他们的坚强后盾。外出打工不容易,让兄弟们安心工作、放心挣钱。”辛大海说。

通辽市各级就业部门把做好农牧民转移就业服务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重要内容,结合农牧民自身现状和就业部门的优质服务,充分发挥农村牧区劳务经纪人地缘、亲缘的优势,帮助农牧民树立外出打工开阔视野、增长才干、致富创业的新观念。“一对一”“面对面”向农牧民精准推送岗位,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和选择适合的就业岗位。同时,与浙江宁波、吉林长春、辽宁沈阳等13个地区签订战略劳务协议,在北京顺义、广东惠州、山东青岛等6个劳务集中输入地建立劳务输出服务站,多举措为农牧民提供后续保障服务。2021年向劳务协作省市地区200余家用人单位征集岗位信息3万余条,帮助2.5万农牧民成功实现转移就业。

“稳就业就是稳人心。下一步,我们在这个基础上把对外劳务输出和就近就地就业同步推进,让农牧民在本地和去外地都能实现增收致富。在此基础上,强化区域间战略劳务协作,积极推进乡村振兴。”通辽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杜志军说。(文:王海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