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棵树苗到一片果园,再到千亩经济林示范区,说起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大林镇西归力村的锦绣海棠”,十里八村的村民无不竖起大拇指称赞:“那果子,红亮红亮的,看着就喜庆,咬在嘴里又脆又香,酸酸甜甜的,老好吃了!”
锦绣海棠俗称塞外红,追溯锦绣海棠“红遍塞外”的经历,还得从2014年说起。随着绿色发展理念为乡村的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通辽市林业科学研究院(现通辽市林业和草原科学研究所)承接了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厅植被恢复项目,几经选址,将项目落在了大林镇西归力村。
“现在国家政策这么好,玉米价格一直不低,种玉米还有补贴,谁去种那看不着效益的果树去。”起初,村民们对种植果树并不买账,认为它见效慢,而且市场前景并不明晰。万事开头难,但总要有人领着大家干。村“两委”班子成员和部分党员毅然扛起了“让荒地变林地,让林地见效益”的大旗,率先在600亩无立木林地开展了试种。林科院也派出技术指导组悉心指导,和村民们吃住在一起,誓要在这片土地上做出大文章。
一年、两年……时间来到2017年,果树进入盛产期,看着满树的红果子,技术员和村民们心中也不免忐忑:“这果子甜不甜,会不会被市场认可?”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孙恒成了第一个吃果子的人,当果子的香味在他口中弥漫开来,这个55岁的农村汉子眼里泛起了泪花,嘴里不住地说着:“这果子,甜,真甜!”
就这样,锦绣海棠在大林镇西归力村扎下了根,经过人们口口相传,可谓是美名千里。2018年,每亩果树的产量达到了800斤,全国各地客商都挤到西归力村来订购,当年全村果农实现收益近200万元。
见了效益,越来越多的村民认可了“红果果”,随着村党支部不断摸索,种植技术日臻成熟,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到种植果树的行列中来。目前,西归力村的果树种植户已经达到56户,种植面积超过3000亩,进入盛果期的也有1000余亩,亩效益平均达1.3万元,形成了小规模高效益产业模式,同时高标准完成了无立木林地整改工作,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2019年9月,通辽市推进塞外红产业发展现场会在大林镇西归力村召开;同年12月,科尔沁区塞外红苹果被纳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2020年6月,西归力村锦绣海棠果通过了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的审核,符合绿色食品A级标准;2021年6月,西归力村锦绣海棠成为内蒙古自治区首个获得中国森林认证证书的经济林树种……
众人一样心,黄土变成金。在西归力村的辐射带动下,东归力、马家、胜利等周边村屯也已经开始种植塞外红苹果,现已经形成了面积达8000余亩的新栽植区。一颗颗红果果正在描绘着人们的美好生活,也描绘着乡村振兴的“强村梦”,这个梦,甜在嘴里,也甜在每个人的心里。
(作者: 孙莹 闫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