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开鲁县奏响经济高质量发展新乐章

发布时间:2021-08-16 13:05:00丨来源:中国网草原频道丨作者:丨责任编辑:苏文彦

内蒙古通辽市开鲁县委、县政府秉持“工业强县”战略,聚焦开鲁县的特色和优势,推动产业高端化、特色化、集群化发展。

内蒙古通辽市开鲁县委、县政府秉持“工业强县”战略,聚焦开鲁县的特色和优势,培育建设玉米生物科技、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新型能源及装备制造、商贸流通现代服务业四大产业集群,扶持企业发展壮大,推动产业高端化、特色化、集群化发展。

转型升级 推动优势产业高端化 

开鲁县地处世界黄金玉米带,玉米淀粉含量高达75%左右。通过国内顶尖原料药企业集聚,开鲁县玉米生物科技产业目前已形成抗生素、维生素、氨基酸、酒精和燃料乙醇、绿色食品药品添加剂及玉米副产品等6个系列160个品种,按照全株玉米产业链图谱,优中选优,精益求精,全力推进玉米发酵类原料药产业发展,形成了以玉米—淀粉—土霉素—强力霉素(原料药)四级产业链为代表的生物医药产业体系,土霉素年产量达到9500吨,占全国总产量的47.5%、全球总产量的38%,创新能力和产业层次不断提升。现已培育玉王、华曙、利牛、昶辉、圣达、开药、华药、圣雪大成等玉米深加工企业14家,金玉锋、凯源、华欣、安洲、久鹏、中晖等在建项目11个,全部达产后,年转化玉米260万吨,实现产值230亿元。

作为内蒙古自治区重要的粮仓、肉库,绿色农畜产品加工输出产业也是开鲁县重点培育的特色产业。这里是中国最大的红干椒生产基地,每年保有60万亩的种植面积,占全国15%;30亿斤的产量,占全国20%。开鲁的红干椒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色质纯正、浓郁辣香,是“老干妈”“郫县豆瓣酱”最重要的原料基地,还远销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十几个国家。现已建成晶山、蒙椒都、金三元等红干椒收储、加工企业43家,年加工辣椒2亿斤。畜产品加工方面,建成伊赛20万头肉牛屠宰加工、牧原300万头生猪养殖屠宰等产业化加工企业8家。

借力境内丰富的风能、太阳能资源,开鲁县先后引进年产600套叶片的美泽风电、年加工300套塔筒的葛洲坝集团、哈电风能主机等企业,发展新型能源及装备制造产业。目前已实现风电全产业链配套,风电并网发电175万千瓦,光伏累计并网发电20万千瓦。

商贸流通现代服务业是开鲁县的保障产业,布局铁路物流港、综合物流园区、冷链仓储物流网、粮食物流网、电子商务物流“五大板块”,打造一港一园三网的空间结构。

优化服务 为企业发展赋能助力 

开鲁工业园区于2009年建设,规划面积29平方公里、建成区14.7平方公里,现有企业92家,其中规上企业28家,是自治区级工业园区。铺设“七横七纵”油路50公里,雨水、污水管线分流配套,绿化面积90万平方米,实现“七通一平”。累计投入20亿元,建设污水处理厂2座,日处理工业废水5万吨,回用中水3万吨;实现了集中供汽,现有热电联产项目2个,年可发电1.3亿度,提供蒸汽180万吨;实现双回路供电,现有4座66千伏变电站,主变容量28万千伏安。在建一座220千伏变电站。

入驻开鲁工业园区的企业都可以享受到保姆式的暖心服务。全面推行“最多跑一次”工作机制,对重点项目实行集中办理、全程代办。推行审批服务改革,重点项目实行“拿地即开工”审批服务改革。通过联合预审、容缺受理、调整审批时序、承诺制办理等措施,最大限度优化、简化、整合项目审批流程和手续,营商环境公平、透明、开放。

蓄力前行 谱写绿色发展新篇章

为推动产业行稳致远,开鲁县超前谋划监管体系和要素保障体系建设,促进产业向绿色循环高质量方向发展,园区由传统模式向智慧、绿色园区转型。

“十四五”期间,开鲁县将全力发展四大产业集群:力争玉米生物科技企业发展到40家,精深加工产品达到350个以上,土霉素年产量占全球市场份额的90%以上;强力霉素产能占全球市场份额的80%以上,掌握土霉素、强力霉素等药品的世界定价权,建成中国最大的玉米生物发酵基地、国家级原料药基地和国家级大健康产业基地。风电、光伏累计并网达到400万千瓦,并网发电量达到100亿千瓦时,成为全区颇具影响力的清洁能源基地。

到“十四五”期末,四大产业集群总产值将达到1000亿元以上,其中玉米生物科技产业产值实现600亿元,绿色农畜产品加工产业产值实现170亿元,新能源产业产值实现50亿元以上,商贸物流现代服务业实现200亿元以上。(文:秦英 高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