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翼飞旋,黄沙漫卷。西藏高原机降场上全副武装的特战女兵小队,顶着直升机掀起的大风,正在紧张登机,参训女兵们为了减少风阻,排成一字队形前进,前后两名相互搭肩,步调一致。为了“从天而降”的这一天,这群“00”后准特战女兵们,即将换羽新生,超越自我。
图为特战女兵开展机降训练(摄影:张海焰)
自己拉开舱门,独立抛绳挂锁,轰鸣的直升机舱内,不时传来女兵们坚定的应答声。“ 噪音太大,我们在机上作业口令既要短,声音还要大,每个环节容不得半点马虎。”女兵张海焰说。“出!”直升机升空后,机上指挥员果断下达指令,舱门边沿两名参训女兵迅速转身出舱,做好机降准备。悬在舱门边沿的女兵,身上唯一的依靠就是自己刚刚挂好的八字锁和一根机降绳。锁控制速度,绳子掌握方向。舱门边沿,女兵一只手抓绳,一只手向舱内伸出大拇指示意机降准备完毕。“降!”一声令下,两名参训女兵顺绳而下,从天而降,准确着陆后,迅速地把锁从滑降绳上取下,动作快而不乱,展开向目标地域跃进,直升机上马上就有下一组队员从机上滑下。
多想动作,少想“害怕”,用努力增长“胆识 ”,终能“从天而降”。这是高原女兵们在训练中常用来鼓励自己时说的一句话。武装机降训练,女兵们首先就要克服恐高,战胜心理包袱。在前期模拟平台训练时,不少女兵在高处因为缺乏安全感,平台训练中发生磕磕碰碰,尤其在定点下降训练中,个个都吃了不少苦。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高原女兵们没有一人主动放弃,女兵们为了尽快克服心理障碍,掌握正确动作要领,大家主动自我加压,自我加练。有的女兵越是怕,越要训,磕越疼,越要挑战,将功夫不负有心人,大家训练成绩和胆量都有了显著提高。“那会儿,别人问我疼不疼,我都会笑着摇摇头,其实挺疼的。后来洗澡时才发现从大腿侧面到小腿全是淤青。”女兵税静回忆起那段备训的日子,眼睛里已悄悄泛起泪花。
图为特战女兵在模拟平台开展机降训练(摄影:张海焰)
女兵刘研是一名党员列兵,经过首轮机降模拟考核,第一批参加实机训练的名单里并没有她。因为恐高的原因,在十几米高的模拟平台训练时,她因为过度紧张,在下降时控速不均。刘研说,得知落选时,心情十分复杂,有失落,有逃避,但是骨子里还是不想放弃。她暗自激励自己,党员就是要当先锋的,自己不能因为害怕一直逃避,只有勇敢面对,才能战胜自己。终于在战友的帮助下,她又一次次站上平台,努力保持冷静,一点点改正自己的动作,从心发慌,腿发抖,到主动深呼吸调节状态,从容完成动作。在战友们的鼓励下,刘研主动向连长申请第二次补考的机会,最终赢得参加实机训练的“门票”。
进入实机训练阶段,女兵们第一次真切地看到、摸到、坐上武装直升机,大家都说又飒又酷。队里年龄最小的女兵张赢兴奋地喊“直升机这声音大得就像是农用拖拉机”,女兵们不约而同地笑了起来。实机训练属于高空作业,科目难度和危险系数都是成倍增加。考虑再三连队指导员提议让女兵们先期不携装参训,减少训练中大家的压力。但是女兵们一致坚持要和男兵一样的标准。近20斤重的装具披挂,参训女兵们一样没落下,尽管有些束缚,但是大家更希望通过严要求,提高训练素养,在训练中决不能搞“区别对待”。
强劲的风夹杂着高原的沙拍到脸上,耳边是呼啸的风声和螺旋的轰鸣声,女兵们真正站在直升机停机坪等待时,机降训练的新鲜感逐渐淡去。登机后,窗外的树慢慢变小,直升机开始上升,参训女兵们的心跳也随着高度的上升而加速。空中舱门打开瞬间,女兵们首先就要完成抛绳。近30斤重的机降绳子,要先一圈一圈在手上梳理好,绳子抛下要确保不会打结。小队长周雪作为机降训练的排头兵,这些工作都是她需要为后续机降的女兵们打好基础。“每次机降绳抛出的瞬间,身上的责任感也油然而生,身后的女兵们都在看着我呢,我要是退缩了,她们更害怕了。”训练结束后周雪说。
西藏高原机降场上,直升机很快抵达至目标高度。抛绳,挂锁,机降,一气呵成,飒爽英姿的女兵们,正采取双人编组,一对对顺利完成高原武装机降训练。最终10余名女兵,全部通过实机武装机降考核,连长宣布完成成绩后,女兵们激动地相拥在一起。藏族女兵阿姆迪激动地说:“空中俯瞰自己的家乡,眺望雪域高原,让我终身难忘。”
直升机逐渐停了下来,机降场恢复宁静,女兵的勇敢和拼搏,赢得在场官兵们热烈的掌声。特战女兵们走在跑道上,夕阳洒落在女兵们的短发上,高原女兵们前进的步伐更加坚定了。
入伍到特战,这群女兵们都是自愿写的申请书,她们也是西藏高原上首批陆军特战女兵。入藏一年多来,女兵们努力克服高原缺氧、空气稀薄、强烈的紫外线照射等特殊的自然环境,体重平均减了10余斤,个个脸上都挂上了高原红。女兵们都说这特殊的 “腮红”,记录了大家在雪域边关奋斗的青春。这次实机训练对于女兵而言更是具有特殊里程碑意义。
“在庆祝建党一百周年之际,作为高原官兵,无论男兵女兵,我们都会以优异的成绩向党献礼。”该连指导员施骅洋表示。
(作者:陈永刚、王述东,原标题:特战玫瑰 绽放高原——西藏军区某特战旅女兵分队武装机降训练侧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