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复苗工程”帮孩子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发布时间:2021-05-06 14:35:44丨来源:通辽日报丨作者:邵南丨责任编辑:苏文彦

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启动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和教育矫治“复苗工程”试点创建工作,探索出了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和教育矫治“三个五”工作新模式,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帮孩子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康,关系着社会的稳定和谐和长治久安。

自2020年4月份以来,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根据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和通辽市委的部署要求,不断深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成果,结合推进“清风引领”创新社会治理工作,全面启动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和教育矫治“复苗工程”试点创建工作,探索出了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和教育矫治“三个五”工作新模式,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帮孩子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培育“塑苗”土壤

幼苗健康成长,离不开土壤。

科尔沁区铁路第一小学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和留守儿童相对较多。结合这个实际,学校打造了“交通安全教育基地”“法制教育基地”“禁毒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通过直观、生动有趣的教育方式,深入推进“法制进校园”活动。

“复苗工程”是一项科学性、系统性、社会性较强的工作。科尔沁区构建了家庭、学校、社会、网络和司法普遍参与、协同推进的“五位一体”工作局面,全面培育适合幼苗“成长”的土壤。

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组建了1241人的“家庭教育帮扶志愿者队伍”,录制了“家庭教育课堂”,特邀专业律师开展法治讲座,累计观看人数达81万人次。建立了45个心理健康驿站,全区176名专业心理咨询师组成的心理干预队伍,为在校学生和问题家庭、单亲家庭未成年子女提供心理疏导服务。

依托“课程+平台+基地”模式,各中小学校抓日常行为教育,开展了“绿书签行动”“青春暖流”“法治讲座”等12项“育苗”活动,教育引导中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依托“心理健康教育平台”,做到中小学心理健康课上课表、进课堂,广泛开展心理咨询、辅导、矫正活动,在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达100%。各学校将法制教育课程纳入教学计划,法治副校长配备率由原来的33%达到100%,授课率达到了100%。

和谐健康的社会环境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础。科区开展“平安校园”创建活动,实现校园周边见警率、重点人员管控率、应急演练保障率、安保设施配备率、平安校园创建率“五个100%”。开展“护校安园”专项行动,对校园周边文化经营场所进行集中整治,检查校园周边网吧等文化娱乐场所458家,查缴妨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出版物2万余份。积极开展未成年人普法宣传活动,大力营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良好环境和舆论氛围。开展“净网”等专项行动,严查可能引发未成年人不良嗜好和违反社会公德行为的网络信息。

由科尔沁区委政法委牵头,建立《未成年人司法联席会议制度》,解决办案中遇到的分歧,加强未成年人涉罪案件的侦查、批捕、起诉、审判、矫正工作的配套与衔接,依法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成立由公安、检察、司法三个警种组成的教育矫治队伍,由办案人对涉罪人员进行“一对一”精准帮扶,将教育矫治贯穿案件办理全过程,实现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率、不良行为重复发生率、辍退学违法犯罪率“三个零”。

紧盯“护苗”重心

幼苗健康成长,“护苗”是重心。

科尔沁区以平台建设为抓手,积极发挥“复苗工程”攻坚主阵地作用,组建一批帮扶志愿者队伍、打造一批特色帮教基地、成立一批复苗工作室、开设一批法治教育课程和开展一批就业培训服务为内容的“五个一批”工作平台,齐心协力、同频共振“护苗”。

整合并建立由嘎查村(社区)干部、公安民警、检察官、法官、司法行政人员、律师等1241人组成的帮扶志愿者队伍,持续开展动态排查。截至目前,对排查出的不良行为及严重不良行为的35名青少年、180名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1532名留守儿童、69名违法犯罪未成年人开展了“一对一”结对帮扶工作。

依托各镇苏木场、街道红色教育基地、党员教育基地、法治教育基地等优势资源,先后打造了39个各具特色的教育基地,组织中小学生进行参观学习,不断丰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法治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

普法宣传、志愿服务、关爱帮扶未成年人……记者走进科尔沁区法院“爱林工作室”,感受到了一股浓浓的关爱气息。工作室成立以来,坚持寓教于审,惩教结合,用心拉孩子一把,从最初的专注于未成年人审判工作,延伸到救助失足少年、普法宣传和志愿服务,始终将加强关爱、帮扶未成年人工作放在突出重要位置认真落实,为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维护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科区在嘎查村、社区、学校、政法各部门建立了“爱林”“玉琴”“红孩子”等144个保护未成年人工作室,为教育矫治、司法保障、心理康复搭建了工作平台。

教育部门成立了区本级“育苗”课程编写组,编撰了全区中小学法制教育读本。科尔沁实验高中、铁路一小编写了6套校本级普法教材,通过大量案例讲述,把法律知识生动地融入具体故事情景中,使青少年进一步了解、掌握基本法律常识,逐步养成知法、懂法、守法、护法的良好习惯。

对于年满16周岁、没有求学意愿的涉罪未成年人,全部建档立卡,及时做好就业信息统计。就业部门出台了“四免费”政策,即免费政策咨询、免费职业介绍、免费职业指导、免费发放《就业创业证》,已组织8批次职业技能培训和指导,并通过企业联合、人才中介机构等方式,实现有就业意愿的涉罪未成年人全部就业。

健全“复苗”举措

这些误入歧途的“幼苗”,只要有人拉一把、扶一把,挺过难关,就能健康长大。

小周双耳失聪。2019年8月,他在一个网吧里发现一个人的手包离座位较远,贪念一起,铸成大错。由于小周当时已满十六不满十八周岁,案件移送到科尔沁区检察院后,未检部门迅速安排手语检察官介入案件,制定详细的帮教、心理疏导方案。同年9月,他被安置在手工艺品观护基地学习皮具制作。同年12月,检察机关对其作出不起诉决定。如今小周已能靠学到的手艺生活了,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并多次参加公益活动。

科尔沁区全力构建起“五项机制”,即司法保护机制、青少年权益维护机制、妇女儿童发展机制、法治宣传教育机制和就业培训机制,探索以“复苗工程”工作为载体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长效机制,温暖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之路。

对违法犯罪未成年人群体,创新司法保护机制。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执法原则,对需要法律援助的未成年人,由法律援助中心统一指派律师全部给予免费援助。目前,对65名受过治安处罚的、59名做出不起诉的、25名判处缓刑的重点未成年人进行“一对一”结对帮教,解决他们复学、升学、就业遇到的问题。

针对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群体,创新青少年权益维护机制。大力开展生活救助和心理干预活动,定期开展法制教育、生活救助、走访慰问、亲情关爱等帮扶工作。目前,已对180名未成年人,普遍开展了谈心谈话、生活救助和心理干预等活动。

关爱留守儿童,呵护七彩童年。针对一些镇(村)留守儿童数量较多的实际,积极争取资金,在敖力布皋镇、大林镇盖力亩村、清河镇东伯村和喜伯营子村加快建设“留守儿童之家”。为解决留守儿童的后顾之忧,引导5名留守儿童家长返乡就业。

以违法犯罪的“多发期”的闲散青年作为重点,在进行“一对一”帮扶的基础上,开展就业培训和指导,向用工单位引荐合适人员,已有8人实现了就业。

开展家庭、学校、社会多层面的法治宣传教育,培养未成年人遵守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意识,增强辨别是非和自我保护能力,坚决抵制各种不良行为,自觉远离暴力、色情、赌博、恐怖等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诱惑和侵蚀。目前,已对29名不良行为和6名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实行“一对一”教育、预防、矫治和帮扶,防止滑向违法犯罪深渊。

(原标题:帮孩子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科尔沁区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和教育矫治“复苗工程”纪实 ,文:邵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