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梁素海渐“复活”

发布时间:2021-04-30 09:24:26丨来源:新华网丨作者:李国栋 石毅丨责任编辑:苏文彦

黄河流域最大淡水湖,曾因湖区面积急剧减少、生态功能严重退化而面临消失的乌梁素海,如今渐渐“复活”。

4月初,疣鼻天鹅追随春的脚步,飞回故乡乌梁素海,和成千上万只候鸟在冰消雪融的湖面游弋嬉戏,天高水阔,生机勃勃。

黄河流域最大淡水湖,曾因湖区面积急剧减少、生态功能严重退化而面临消失的乌梁素海,如今渐渐“复活”。

乌梁素海总面积约300平方公里,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前旗境内,蒙古语意为红柳湖,素有“塞外明珠”美誉,是北方典型大型多功能淡水湖,对调节我国北方气候和黄河干流水量作用极其重要,也是我国候鸟南北迁徙的主要栖息地和我国“两屏三带”生态安全战略中“北方防沙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护黄河和北方生态安全发挥着重要作用。

乌梁素海(摄影:新华网 石毅)

乌梁素海是由黄河改道和河套水利开发形成的河迹湖,是河套灌区农田退水的功能性排泄区。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工农业污染产生量大幅增加,乌梁素海湖区受纳水体变得成分复杂,污染物数量上升,生态功能开始严重退化。

“乌梁素海承载着河套灌区1000多万亩农田退水和黄河分凌分汛水库功能。”乌梁素海生态保护中心主任杜占贵说,“过去,化肥农药残留随着农田退水进入乌梁素海,城镇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也进入乌梁素海,乌梁素海水质富营养化,水质恶化达到劣五类。”

到2008年,乌梁素海污染达到历史顶峰,生态功能退化形势严峻。同时,乌梁素海周边流域内沙漠侵蚀、耕地盐碱化、水土流失等问题相互叠加,使整个流域的生态系统遭到破坏,2005-2014年监测数据显示,湖区水质一直徘徊在劣V类。

到2012年8月,乌梁素海面积仅为60年前1/4。彼时有专家预测,乌梁素海在10—20年内或将消失。

乌梁素海生态环境问题也成为制约地方经济发展的突出短板,引起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

天鹅在乌梁素海水面振翅飞翔(摄影:罗跃忠)

近年来,巴彦淖尔市按照系统观念原则、整体布局思路,编制乌梁素海全流域综合治理规划,以及矿山、林业、草原、沙漠等专项治理规划,推进重点区域生态治理。

与此同时,通过奖补激励、农技推广等手段,全面开展控肥、控药、控水、控膜“四控”行动和改盐增草兴牧工程,减少农田退水对乌梁素海的影响。

2018年,巴彦淖尔市启动实施点源污水“零入海”工程,对现有的7座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同时,打通120公里网格水道,建成了60平方公里的生物过渡带,加快了湖区水体循环。

2019年4月16日,总投资约56亿元的乌梁素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启动,计划利用3年时间持续改善乌梁素海流域生态功能。工程主要包括沙漠综合治理、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整治、水土保持与植被修复、河湖连通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农田面源及城镇点源污染治理、乌梁素海湖体水环境保护与修复、生态环境物联网建设与管理支持等7大类重点项目、38个子项的系统综合治理,覆盖乌梁素海全流域,重点在乌梁素海周边。

近两年,巴彦淖尔市坚持“湖内的问题、功夫下在湖外”,由单纯的“治湖泊”向系统的“治流域”转变,整合和争取各类项目支持,按照“山、水、林草、湖、田、沙、能力建设”和“点源、面源、内源、生态补水、物联网建设”及“水生态治理”三方面进行综合整治。

“乌梁素海水质持续好转,鱼类和鸟类数量明显增加,现有鱼类22种、鸟类264种。每年会有200多只疣鼻天鹅在这里出生,迁徙离开时总数达600多只。”乌梁素海湿地水禽自然保护区管理站站长马海明说。

杜占贵说,我们把乌梁素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作为生命共同体综合施策,标本兼治。2020年,乌梁素海的水质全年优于五类,部分区域、部分时段、部分水质指标达到了四类、三类、二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