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芝市非遗保护:让非遗走出深闺“活起来”

发布时间:2021-04-28 16:38:52丨来源:西藏日报丨作者:王珊 张猛 胡文丨责任编辑:赵明霞

近年来,林芝市组织非遗项目参加各类文化展演、展示及比赛活动,不断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揭开了非遗的神秘面纱,丰富多彩的非遗项目走进大众,并成为林芝市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名片之一。

西藏林芝是一个以藏族为主体,汉、门巴、珞巴、回族、怒族、独龙族、傈僳族、纳西族、白族、苗族等民族和僜人和睦相处的多民族聚居区。

在长期的交往中,各民族之间通过文化交融,营造了独特的人文景观,既有大家共同认可的民俗文化,也保留了各自特有的传统,构成了既独具特色又丰富多彩的林芝民俗文化。

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米纳羌姆、工布民歌、工布扎念弹唱、氆氇纺织技艺、僜人手抓饭烹饪技艺……这些丰富多样、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被人熟知;这些历史的沉淀、传统文化的基因,也让大众近距离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迷人魅力。

截至目前,林芝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共 126 项;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共 109 人。

重保护,留住文化的“根”

近年来,林芝市、县两级文化部门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及传承人的挖掘和普查建档工作,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从“十二五”期间的63 项发展到目前的 126 项,传承人从 42 人发展到目前的 109 人。

公共媒体展演非遗作品、普及非遗保护知识,加强对非遗保护的教育和引导。利用“文化与自然遗产日”“非遗进校园”“非遗进社区”为平台分别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同时,通过民间传统节日、节会等节庆活动,组织表演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和传统技艺等非遗节目,发挥非遗项目在提升城市形象方面的作用。

林芝以非遗名录为基础,强化非遗线索的挖掘和整理,动态掌握非遗项目和传承人的现状,管好用活传承人、抢救记录濒危项目为重点,做好国家级和自治区级非遗项目和传承人经费的申报,将项目经费向较少民族非遗项目类和濒危项目类倾斜;同时做好每年市级传承人的动态考核工作,给予每人每年 4000 元的传承补助经费。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西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办法》颁布实施以来,林芝市及各县(区)积极参与“文化遗产日”等宣传日活动,通过电视台、网络、电子屏投放等媒介,大力宣传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让广大人民群众自觉参与依法保护工作,大力宣传相关法律法规,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走出去,打响文化的“名”

曾几何时,非遗在大多数人的眼中总是有些神秘。近年来,林芝市组织非遗项目参加各类文化展演、展示及比赛活动,不断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揭开了非遗的神秘面纱,丰富多彩的非遗项目走进大众,并成为林芝市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名片之一。

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林芝市共计开展非遗宣传活动 11 场次;共发放非遗宣传册 2100 余册,发放非遗文创产品 460 余个,悬挂主题横幅 23 条,设立非遗宣传展板 25 个;参与传承人 29 人,受众逾 3200 余人次。通过市级和各县(区)以点带面的宣传和展演方式,深入挖掘非遗蕴含的思想理念、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传承弘扬林芝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发挥了积极作用,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评。

同时,林芝市着力促进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依托现有发展较好的舞蹈类非遗项目,积极投入到各个旅游景点进行展演,让游客近距离接触林芝的优秀传统文化。目前,工布江达县已组建百人错高梗舞团队,传承人利用每年旅游旺季及旅游节组织梗舞队在结巴村开展梗舞表演,运行市场前景良好。在此基础上,林芝市还积极组织传承人参加各大节庆展示展销活动,在助推非遗传承人增收致富的同时,也加大了优秀非遗项目对外宣传的力度。

唱起来,融入文化的“魂”

嘹亮的酒歌唱起来,轻盈的舞步跳起来……林芝市举行了一场场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展演。工布米纳羌姆、工布切巴博、工布箭歌、工布牧歌、阿克祥巴……展演活动中,内容丰富的非遗展演博得观众热烈掌声,彰显了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和深厚底蕴。

林芝市副市长徐龙海在专题展演活动上表示,“林芝市在新时期、新起点上,顺应发展潮流,传承特色文化,展现秀美林芝。在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壮大文化产业规模,拓展民族手工业发展的基础上始终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在传承上添活力,在保护上转方式,在发展上强保障。下一步,我们要进一步理清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思路,树立文化自觉、践行文化自信、强化文化担当、促进文化繁荣,珍惜大好形势,珍惜宝贵机遇,谱写好林芝文化小康新篇章。”

(作者:王珊、张猛、胡文,原标题:让非遗走出深闺“活起来”——林芝市非遗保护工作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