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看点什么?虫草、黑枸杞、雪莲花都有……”在西藏西遇商贸有限公司,老板谷斌向进店的顾客介绍着店内的产品。
今年35岁的谷斌是一名广东人,在西藏的这些年,他自述经历比前二十几年都要丰富。自己人生中的大事,如骑行318、恋爱、创业、结婚都在拉萨这座城市里完成。
2011年,在看完电影《转山》后,谷斌原本那颗蠢蠢欲动想来西藏的心又一次热了起来。他想,自己也要骑行去西藏,到拉萨。
“之前也看过很多关于西藏题材的视频,但都没有电影《转山》让我热血沸腾。电影里,骑行途中的奇险风光、淳朴的笑容和虔诚的朝圣者,所有与西藏有关的一切都激起我对西藏的无比向往。”在征求了家人的同意后,谷斌开始做骑行的前期准备工作,最终选择了从成都出发,沿318国道骑行。
而这次骑行也让他的眼界变得宽阔,壮阔雄伟的高山、盛开的格桑花、数不尽的牦牛和藏香猪,还有沿途遇到的虫草、灵芝、松茸等西藏特产都让他感到新奇。
“据说,当时在修建318国道这条路时,平均每一公里就牺牲了一名解放军战士。我当时骑行的时候就想,人一定要好好活着才能对得起生命,要珍惜当下,活出自己的精彩。”满怀着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和对未来的美好期望,谷斌站在布达拉宫前默默告诉自己。
骑行结束后,谷斌和朋友开始在拉萨市宇拓路摆地摊卖工艺品。偶尔也帮助家乡的亲朋好友购买西藏特产,在此期间认识了不少藏族朋友,这也成为了他后来创业的稳定资源。
“拉萨就是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谷斌这样谈起自己留在拉萨的初衷,或许是因为风景没看够,或许是因为美食没尝够,也或许是不舍得离开淳朴的藏族朋友……
谷斌在拉萨慢慢有了固定的客源和货源,也开始盘算着开一家属于自己的西藏特产店。创业初期是最艰难的,资金成为创业的第一难题。
“创业前,我通过上班攒了一点积蓄,又向朋友、家人陆续借了一些,凑齐了前期的启动资金。”谷斌回忆创业刚起步的情景,十分感慨。为了寻找合适的店面,他和朋友经常骑着电动车满拉萨跑,价格合适的位置太偏,地段好的租金又太贵,最终在一个藏族朋友的推荐下选定了现在的店面。店面选好了,谷斌和朋友又开始忙着装修、宣传、进货,经常忙到靠在墙上就能睡着。
然而,一切才刚开始,困难一个个接踵而来。谷斌说,由于没有采购经验,很难分辨产品的真假,没过多久,积蓄就花得差不多了。但是他并没有半途而废,通过上网查资料、请教藏族朋友、实地查看等方式,让特产店在艰难中缓步前行。
由于资金有限,他和朋友既当采购员又当打包员,每天工作到凌晨都是常态。还要经常到林芝、那曲等地采购雪菊、黑枸杞等特产,加班、熬夜都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但只要能得到顾客的肯定,他就觉得所有努力都值得。
2016年,谷斌和朋友在前往东南亚国家采购特产的途中,认识了同样在拉萨开客栈的小兰。两人结婚后,他对拉萨这座城市的感情更加深厚了。2017年,谷斌和朋友合开的西藏西遇商贸有限公司成立,主营虫草、藏红花等西藏特产。“西遇”意为遇见西藏,对谷斌而言,因为来到西藏,自己的人生变得更有意义。
如今创业之路慢慢进入正轨,产品远销海外。谷斌也在探索和尝试新的经营模式,利用电商平台,拓宽商品销路。“之前尝试过开网店,但可能由于没有自己的特色,经营一段时间被迫关停了。”他毫不掩饰创业路上遇到的坎坷,在他看来,创业之路本就很艰辛,失败也是难免的,重要的是自己能不能面对失败。
“在整个创业过程中,十分感谢党和政府的扶持与各种优惠政策为我增加了创业的动力。自开业以来,公司就享受了每季度免征企业所得税30万元的优惠政策,大大减轻了公司的经营负担。”谷斌说,再加上西藏自治区出台的“冬游西藏”系列优惠政策,来购物的顾客总量增加了30%,公司的收入也更加可观了。现在,他和朋友谋划着将公司的部分业务往海内外代购方面发展,将经营范围进一步扩大,让西藏本土特产走出去,这也吸引了不少本地大学毕业生前来就业。
来自山南市洛扎县的央卓就是其中一位。大学毕业后的央卓经朋友介绍来到西藏西遇商贸有限公司上班,负责业务对接、接待等工作,每个月有4000多元的工资。作为一名本土毕业的大学生,央卓对特产经营方面有着自己的见解,在了解到谷斌有将西藏本土特产推向海外市场的想法后,她提出了不少自己的建议。
“一定要保证质量,这是顾客最关心的,也是特产店立足的根本。”在和谷斌达成这个共识后,央卓露出了淳朴的笑容。可靠、淳朴、热情,这是当年藏族朋友将谷斌留在拉萨的原因,也是谷斌最欣赏他们的地方。
如今,西藏西遇商贸有限公司已经与藏香加工合作社达成合作,打造了“尼木·西遇”藏香品牌。谷斌信心满满地告诉记者:“未来,我们还想打造高原特色农产品销售平台,相信努力的人最终一定会取得成功。”
(作者:卢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