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沿着318国道开车4小时就到了藏戏之乡——日喀则市昂仁县。4月16日,在昂仁县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昂仁县秋窝乡当通村。当通村是原来的当龙村和通门村两个行政村合并而来的,全村有110户,人口数为503。沿着宽阔而平整的马路,我们走进了当通村,一套套藏式“别墅”映入眼帘,格外引人注目。
图为夏季的昂仁县秋窝乡当通村全景(来源:昂仁县电视台提供)
辍学回村成支书
远远地看到一位中年男子从自家门口探出头,细高挑儿的他穿着十分朴实。看到我们的车开往他家门口,便匆匆前来迎接。经介绍后,他就上前和我们握手并引路走进他家。迈入客房门口的一瞬间,我们几个不约而同地喊道:“哇塞!”门口处的墙上贴满了各种奖状,看来他家有几个学霸呀。
图为罗布家墙上贴满的奖状(摄影:噶哇扎西)
1965年出生的罗布是家里8个兄弟姐妹中的老大。回想起小时候的生活,他摇着头说:“家中人多,生活十分艰苦。”虽然生活条件十分贫穷,但他的父母执意要让他上学。直到初中上了一半后,看着日夜操劳的父母与还未长大的弟弟妹妹们,他觉得自己作为家中的老大,应该回家帮父母分担家里的重担,便辍学回村了。
“要不是无奈之下辍学,我现在(可能)也是国家的工作人员。”他的同龄人中,上学的人初中一毕业就分配到了工作离开村里,从小呆在村里的,就成了没有文化水平的农村人。罗布这个上过初中的人,在当时,被村民们看作村里的“学霸”,所以每当村里需要填表,有什么通知或会议内容需要传达,都得叫上他。当了一段时间的村长后,他的工作和能力得到了乡领导的认可,在24岁时便担任了村里的支部书记。
图为西藏日喀则市昂仁县秋窝乡当通村党支部书记罗布(摄影:周晴晴)
政策宣讲有方法
“扶贫先扶智,扶智先宣讲”。自2005年入党以来,罗布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作为一名村干部,他经常参加乡、县、市、西藏自治区组织的宣讲培训班,回来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村民们传达“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四讲四爱”“党的方针政策”等内容。“我经常和村民们一起下地干活,在和大家一起工作、一起吃饭的时候,聊一聊党的方针政策、村里的现状以及我对村子未来发展的想法等,这样不仅可以拉近我们之间的距离,也加深了我们之间的感情,交流起来容易多了”,问起与群众的相处模式时,罗布露出满意的笑容对记者说。
意见一致易办事
罗布介绍说,不管是在对以前的低保户,还是在脱贫攻坚政策实施以来对建档立卡户的选择上,首先要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与宣传工作。在群众的投票结果和村干部的意见一致的情况下,产生的贫困户才是真正需要脱贫的。介绍完情况后,他满脸自信地说:“群众与干部意见一致,后续办事就不会有争议,这个工作我们村做得好”。
图为当通村村支书罗布在为村民们宣讲七次座谈会精神和五中全会精神(来源:当通村村委会提供)
“之前我在这个乡当过副乡长,这个村与附近的康萨村以前是出了名的软弱涣散村,整顿起来相当困难。自从罗布哥当了支部书记之后,整个村子慢慢就好起来了。比如,以前开会拖延情况多,现在大家都特别准时。”带领我们的昂仁县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说。
观念转变致富忙
罗布告诉我们,以前因为路况不好、交通不便,村里根本没人愿意出去打工。虽然家里有耕地,但仅靠种地,收入微薄。如今,交通条件改善了,昂仁县人社局为大家提供免费的技能培训机会,村干部也积极做大家的思想工作,村民的观念慢慢转变了,全村140多人都长期外出打工。他们有开挖掘机的、运输建筑材料的,有在工地做焊接工或钢筋工的等等。“夏天要是有需要用拖拉机的时候,根本找不到会开拖拉机的人了。”罗布笑着说。
图为昂仁县秋窝乡当通村吉雄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2020年4月的分红仪式(来源:当通村村委会提供)
据了解,当通村的村民普顿珠,30年前一贫如洗,住着向村里借的房子,用着村里的煮饭锅,生活很困难。后来他出去打工挣钱,积累了工作经验后,开始承包小型工程项目,再后来项目越接越大。30年后的今天,普顿珠不仅成了人人口中的大老板,在村委干部的协调下带动村民走出村、挣大钱,还经常给困难群众发放慰问品。像他这样的人,在村里有七八个。
在2019年,当通村28个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摘帽。如今,当通村村民人均收入9800元,40多户人家都有车。
图为当通村的一角(摄影:德吉卓玛)
图为当通村的一角(摄影:德吉卓玛)
离开罗布家,一路看到了好几辆村民家门口和路边停放的小汽车与挖掘机,带着对“罗布们”的敬意,我们缓缓离开了当通村。
(作者:中国西藏网记者 德吉卓玛、周晴晴、噶哇扎西,原标题:“学霸”村支书罗布——记西藏日喀则市昂仁县秋窝乡当通村党支部书记罗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