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西乌珠穆沁草原,银装素裹,白雪皑皑。“十三五”期间,西乌珠穆沁旗经济社会建设取得了新成就 。5年来,该旗以“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决心,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决守住发展、生态和民生底线,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推进实力西乌、绿色西乌、魅力西乌、幸福西乌建设。
中国铁木真国际草原山地车挑战赛成为西乌珠穆沁旗的一大亮点赛事
西乌珠穆 沁草原上演现 代体育赛事
草畜平衡 唱响高质量发展新牧歌
近年来,西乌珠穆沁旗结合天然草原广阔、地广人稀的实际,坚持以生态保育草畜平衡为目标,以畜牧业绿色发展为主线,由粗放型发展转向规模集约化高效发展,由单一结构转向三产融合,由简单利用转向生态红利共享,草原畜牧业发生了深刻变革。
西乌珠穆沁旗制定出台了《西乌旗禁牧和草畜平衡监督管理办法》《西乌旗天然打草场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将土地面积72%以上的重点区域划入生态保护红线,完成80%以上草原确权承包工作,累计投入5.2亿元,落实好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2016年 新一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启动,涉及禁牧面积70万亩,草畜平衡面积2258万亩,固定打草场面积604万亩。全旗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主要包括禁牧补助、草畜平衡奖励、草畜平衡区固定打草场、基础设施建设四个方面的内容,涉及6个苏木镇93个嘎查13480户45323人和2932万亩草场。向全旗禁牧区和草畜平衡区牧民发放奖补资金,提高了牧民人均纯收入,牧民每年户均收益8627元、人均收益2388元,增加了政策性收入,提高了生产效益,带动了牧民收入水平稳步提高。
草畜平衡的农牧业建设模式在西乌珠穆沁草原推广
近年来,西乌珠穆沁旗重点围绕乌珠穆沁羊优势主导产业发展,把建设规模化饲料生产基地作为发展基础,把推动农畜产品生产、加工或流通集群发展、一二三产深度融合作为重要依托,拓展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推动集群发展、融合发展。以“规范化管理、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品牌化建设”为重点,大力推进畜牧业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扩大畜产品加工能力,加强绿色品牌输出通道及能力建设,从全产业链的角度谋划全旗畜牧业生产加工发展,培育形成“肉、乳、草、特”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努力实现建设国家级绿色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的战略愿景。把强化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调整畜牧业经济结构、促进牧业提质增效和牧民持续增收的重要措施来抓,全面实施了农业综合开发草原建设、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设施畜牧业、生态畜牧业、新牧区示范嘎查建设、防灾饲草料贮备设施建设、人畜安全饮水工程、扶贫整村推进等改善畜牧业基础设施项目。开发不同草原区域的畜牧承载力监测技术、草畜营养平衡技术和控制放牧利用技术等,形成以天然生态为主要特征,土地密集型的草畜平衡发展模式,有效缓解畜牧业发展与生态恶化的矛盾,从根本上改变了畜牧业生产条件,促进牧民增收、草原增绿。
通过实施禁牧和草畜平衡机制,西乌珠穆沁旗草原生态环境有效改善,恶化趋势得到整体遏制,草原自我更新修复能力明显提升,生物多样性日益丰富,呈现出“生态恢复、生产发展、牧民增收”的良好态势。据监测显示,西乌珠穆沁旗草场植被盖度提高10%,优质牧草占比提高5%,天然草原多年生植物种类由政策实施前的每平方米12种增加到目前16种,优良牧草所占比重也由25%提高到30%,草原地上生物量达到每亩81公斤。
多部门联合深入嘎查了解脱贫户情况,施行帮扶措施
砥砺奋进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在西乌珠穆沁旗的发展年轮上,脱贫攻坚留下了一页灿烂的华章。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历史“赶考”中,西乌珠穆沁旗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自治区党委和盟委、行署关于脱贫攻坚的各项决策部署,认真落实“六个精准” “五个一批”精准扶贫工作要求,开展旗委书记、苏木镇党委书记、嘎查党支部书记遍访贫困对象行动,进一步压实三级党组织书记责任。加强旗委常委联系苏木镇工作,明确18个专项推进组职责,坚持五级书记抓、党政一起上、社会齐动员的大扶贫格局,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有效开展。
2014年以来,西乌珠穆沁旗通过动态管理信息采集工作,共识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70户1124人,认定2个贫困嘎查,并瞄准贫困嘎查、贫困户,对症下药,做到脱贫攻坚路上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乌兰牧骑惠民演出
在脱贫攻坚战场上,该旗广大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与贫困户同吃住、聊家常、搞卫生、做家务,全旗派出的2个驻嘎查工作队、93名第一书记深入牧区搞劳动、话政策、算收入,制定帮扶措施,为脱贫找路子谋发展,坚定贫困群众脱贫奔小康的信心,用真心扶真贫,用真情扶真困。
漫步在西乌珠穆沁旗草原牧区,一排排崭新的牲畜棚圈,犹如希望的帆船驶向远方;一群群牛羊悠闲地散落在草地上吃草……在脱贫攻坚进程中,西乌珠穆沁旗牢牢牵住产业扶贫这个“牛鼻子”,立足本旗畜牧业资源、生态资源等优势,依托扶贫“苏鲁克”羊和良种肉牛,大力发展良种肉牛、肉羊养殖。据统计,2014年以来,该旗累计投入647.73万元资金,为15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扶贫“苏鲁克”羊10537只;以“减羊增牛”战略为抓手,累计投入约401.08万元资金,为有养殖条件的7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购买良种肉牛323头。
脑干哈达嘎查新景
经过不懈努力,“十三五”期间,西乌珠穆沁旗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嘎查全部出列,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决定性进展,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部完成。如今,愁吃愁穿的贫穷日子已不复存在,牧民群众生活好了,心气儿顺了,干劲儿足了,火红的日子有了奔头。
西乌珠穆沁旗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逐步增强,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教育、医疗、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务日益完善,贫困人口就业增收渠道明显增多,贫困群众收入水平大幅提高,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纯收入由2015年的4049.9元增加到2019年的19286.5元,年均增幅47.7%,大大提升了牧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马奶成为牧民的增收产业
守望相助 描绘民族团结绚丽画卷
西乌珠穆沁旗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由汉族、满族、回族、达斡尔族等9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8.7万名各族同胞在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上共同生活、共同发展。各族人民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描绘着守望相助、民族团结的绚丽画卷。
西乌珠穆沁旗高度重视民族工作,多年来,该旗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把民族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积极有效开展民族、蒙古语言文字工作和系列活动,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生动场景在乌珠穆沁大地处处呈现。
“国家级卫生城镇”“全国无障碍建设市县”“自治区文明旗县城”“自治区生态宜居县城示范旗县”“自治区园林县城”“自治区级特色景观旅游名镇”“自治区级双拥模范城”……一项项荣誉称号,凝结了全旗各族干部群众的智慧、汗水和力量。
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巨大成效
西乌珠穆沁旗在文化演出中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在各中小学校,“民族风情进校园”活动、“非遗进校园”、民族团结主题团会、班队会、国旗下的讲话等已成常态化。浩勒图高勒镇脑干宝力格嘎查民族元素得到传承,被评为2015年度CCTV“中国十大最美乡村”、2017年被国家民委评为“中国民族特色村寨”。
浓厚的民族文化氛围源于西乌珠穆沁旗致力于民族政策法规的宣传。多年来,西乌珠穆沁旗深入开展民族政策法规“六进”宣传活动,在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不同人群中进行广泛宣传,全面营造了深厚的宣传氛围。通过把《民族区域自治法》纳入“五五”“六五” “七五”普法,把学习《民族区域自治法》作为每年各类干部主体培训班次的学习内容,定期组织开展民族政策理论培训、知识竞赛等活动,不断提高广大领导干部的民族工作能力。每年通过文艺下乡演出、流动宣传车、在新闻媒体设立专栏等形式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各单位还因地制宜,通过发放材料、巡回展览、播放专题片、知识竞赛、演讲比赛、文艺表演、专题讲座、道德讲堂等多种形式,在全社会营造“维护民族团结人人有责”的良好社会氛围。
西乌珠穆沁草原上奔腾的白马群
该旗还充分利用宣讲团、电视台、党员中心户、微信群、互联网等资源和平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深化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团结教育,确保民族团结教育同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密切结合,各族群众的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和民族团结意识不断强化。坚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抓好民族团结基础工作,维护民族团结光荣、破坏民族团结可耻、争做民族团结模范成为大家的共识。
在草原上,一个个崭新靓丽的牧民新居令人羡慕,一条条通苏木、通嘎查的水泥硬化道路干净整洁,一个个新建的文化广场、休闲娱乐中心成为牧民的乐园。这些美景不仅体现在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上,更体现在各民族水乳交融的社会和谐上。
西乌珠穆沁旗一直把改善和保障民生作为维护民族团结、做好民族工作的根本落脚点,从群众需求出发,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让各族群众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共享经济发展的成果。
(本版图片由西乌珠穆沁旗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