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你有福!哈民遗址小“淘”猪拜年啦

发布时间:2020-01-21 22:44:05丨来源:中国网草原频道丨作者: 丨责任编辑:苏文彦

这只从5500多年前穿越而来的小陶“淘”猪,萌态可掬、憨朴动人,带着科尔沁草原厚重的历史文化和朴实热情,给您送“猪”福啦——新一年,“鼠”你有福!

【视频】“鼠”你有福!哈民遗址小“淘”猪拜年啦

这只从5500多年前穿越而来的小陶“淘”猪,萌态可掬、憨朴动人,带着科尔沁草原厚重的历史文化和朴实热情,给您送“猪”福啦——新一年,“鼠”你有福!

哈民忙哈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以下简称哈民遗址) 位于内蒙古通辽市科左中旗舍伯吐镇境内,距通辽市城区50公里。该遗址距今5500年至5000年,已探明的核心区面积17万平方米,其规模之大、出土遗物之丰富,保存之完好、现象之复杂极其罕见,是内蒙古及东北地区一处大型史前环壕聚落遗址。

哈民遗址全景照片

2010年的春天,哈民村一个王姓村民在牧羊时突然发现沙地上有一些陶器残片。他用手往下挖,一个完整的陶罐显露了出来。这一偶然的发现使得一座大型聚落遗址重见天日。自2010年开始发掘以来,哈民遗址已发掘面积8200平方米,清理出房址81座、灰坑61座、墓葬14座,出土石器、玉器、陶器、骨器、蚌器等文物2500多件,出土碳化的黍、粟、大籽蒿、大麻等植物种子80多万粒。

哈民遗址出土玉器

2011年,哈民遗址被国家文物局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被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布为“中国六大考古新发现”,2016年入选“内蒙古自治区首批十大考古遗址公园”,2019年10月被国务院核定并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12月被批准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哈民遗址保护展示馆(摄影:王佐玉)

哈民考古遗址公园开园盛况(摄影:侯大明)

哈民遗址的发现和发掘翻开了科尔沁地区已经尘封了5000多年、真实生动的历史画面。为了加强对哈民考古遗址的保护和利用,将这一弥足珍贵、千载难逢的史前文化遗址和科尔沁历史文化根脉保护下来,当地文物保护部门建设了集遗址保护、文物展示、考古体验、文化旅游、生态保护“五位一体”的哈民考古遗址公园,于2016年8月19日正式开园,是迄今为止内蒙古及东北地区发掘面积最大的一处保存比较完整的大型史前村落遗址。

陶猪

在哈民遗址博物馆馆藏陶器文物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头“小陶猪”,它是哈民遗址目前出土的陶器中唯一一件以动物为主体的文物。小陶猪整体呈黑褐色,全身长14.8厘米、宽9.9厘米、高9.9厘米,制作精美、造型古朴、体态丰满、形象生动、栩栩如生。这是一头被驯化前的小野猪形象,猪头齐长,大眼睛、双眼皮、双目有神,四肢短粗,獠牙上翘,双耳后背,憨态可掬,“圆滚滚”的非常可爱,给人很“萌”的感觉。猪腹内空,发现时装有已碳化的植物种子残留,推断为当时的祭祀用品,由此可以推断西辽河流域科尔沁地区生态环境以及哈民先人开始从原始狩猎向原始畜牧业转化的端倪。

哈民遗址出土的陶器

猪是人类最早驯养的六畜之一,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西辽河流域大量考古资料表明,早在5000多年前,这一带已经形成并分布着广泛的群居聚落并有众多人口。他们不仅从事畜牧、渔猎,而且已经开始经营原始农业,定居的农业经营则为猪的饲养提供了可能。在新石器时代,猪代表财富、多子、多福,这只小陶猪具有很高的考古研究价值和艺术价值,已成为哈民遗址“镇馆之宝”之一,有“中华史前第一美陶猪”的美誉。

(视频出品:通辽市委宣传部、哈民遗址管理中心、中国网草原频道,小猪原图设计单位:清华同衡  部分素材来源:哈民遗址公园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