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锡林浩特:打造品牌 文化惠民

发布时间:2019-07-10 11:01:42丨来源:中国网草原频道丨作者:王雪莹 芸芸丨责任编辑:阿艺思

“我们的城市拥有悠久的历史,孕育出灿烂的民族文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这一切都越来越令人着迷。”在一年一度的“锡林河之夏”广场群众系列文化活动中,广大群众同台共舞、合声共唱,为群众性文化活动搭建了交流的平台,让市民感受到了浓浓的文化氛围。

“拂晓,古刹贝子庙的钟声浑厚绵长,穿越时空的隧道,诉说着历史的沧桑;午后,草原公园里传来的红歌铿锵有力,一种情愫油然而生,唤醒人们的红色记忆;薄暮,锡林广场的马头琴声悠扬洒脱,萦绕在草原的上空,展示着这座小城的独特魅力。这是一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悠久的历史孕育出灿烂的民族文化,给这片热土上的人们留下了丰富的遗产和文化宝藏,这就是我热爱的城市——锡林浩特。”居民梁女士在观看完消夏晚会后,不禁在微信朋友圈发了这样一段话。她说:“我们的城市拥有悠久的历史,孕育出灿烂的民族文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这一切都越来越令人着迷。”在一年一度的“锡林河之夏”广场群众系列文化活动中,广大群众同台共舞、合声共唱,为群众性文化活动搭建了交流的平台,让市民感受到了浓浓的文化氛围。

锡林浩特市文化艺术资源丰富,古朴淳厚的蒙古族民俗得到较为完整的传承。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文化实力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综合竞争力、地区发展软实力的重要因素。近年来,锡林浩特市不断推动群众文化事业蓬勃发展,为弘扬民族文化自信,营造了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去年年底,锡林浩特市乌兰牧骑的队员们来到振兴社区,为居民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文艺演出,居民于根云看完演出后说:“能在家门口欣赏到专业的文艺演出,真是太高兴了。舞台虽小,但演职人员尽心尽力,让我们心里暖暖的。”市乌兰牧骑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和创作导向,紧紧围绕党的文艺方针政策,弘扬乌兰牧骑优良传统,长期辗转跋涉在草原戈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开展演出、宣传、辅导、服务活动,传承民族优秀文化,为广大群众送去了欢乐和文明,传送了党的声音和关怀,成为活跃全市各族群众文化生活的主力军、新时期文化惠民的文艺尖兵和建设“文化强市”的重要力量。

游牧文化节等极具民族特色的文化展示吸引着众多国内外游客的目光。游牧文化是草原历史文化的精髓和核心,为了传承和发展草原民族文化,锡林浩特市于2004年推出第一届国际游牧文化节,至今已成功举办了十六届。在历届的游牧文化节中,蒙古族传统的民俗文化那达慕、祭敖包、民俗服饰展演等与草原现代文化娱乐活动相结合,搏克、赛马、射箭等传统的体育竞技与现代体育比赛相结合,推陈出新、多姿多彩、亮点纷呈。今年,首届内蒙古国际马文化博览会锡林浩特市分会场启动仪式与中国·锡林浩特第十六届国际游牧文化节开幕式一同举办,那达慕特别增设了分牛分羊赛、定向马术三项赛、骑野马比赛、快速搭建蒙古包、捡牛粪、装备马鞍等更具民族特色的竞技项目,成为锡林浩特市最有生命力的文化品牌。

近年来,锡林浩特市不断加大文化体育设施建设投入力度,相继建成和改造锡林郭勒盟体育中心、文体会展中心、老年体育文化中心、图书馆、锡林郭勒红色旅游纪念馆、锡林影剧院等文化基础设施。此外,在全市各街道办事处、社区,建起45个文化活动室,组建47支群众文艺演出队伍,依托文化阵地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群众性文体娱乐活动。

自行车体验赛、健美操大赛、毽球邀请赛、半程马拉松赛……锡林浩特市以全民健身活动为契机,不断探索文化体育活动新发展,不断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全面构建群众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积极落实足球改革计划,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赛事活动,丰富群众文化体育生活。

无论是清晨还是傍晚,无论在广场还是公园,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全民健身热潮中来,体育健身娱乐已逐渐成为广大群众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广大群众健康水平得到逐步提高。据统计,锡林浩特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11.7万人,占总人口的43%。全市现有传统体育项目学校、俱乐部和协会25所,包括射箭、马术、摔跤等,大型体育健身广场4处,大中型体育场馆和塑胶场地4个,社区体育活动中心和活动室45个,各类健身活动站点65个……下一步,锡林浩特市将以新的文化体育发展理念为引领,加快建设文化强市步伐,通过不断提升服务水平,不断增强群众文化体育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来源:锡林郭勒日报 作者:王雪莹 芸芸 原标题:打造品牌 文化惠民 ——“提升城市品质 建设魅力锡林浩特”系列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