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牛羊的欢叫声唤醒了生机勃勃的夏日草原。不到6点钟,镶黄旗宝格达音高勒苏木呼图勒乌苏嘎查牧民钢苏和就已将挤好的百余斤牛奶打包好,准备送往镇上的奶食店。而此时,也正是新宝拉格镇上几百家奶食店最为忙碌的时候,他们要开始制作当日的奶食品,为一天的生意做准备。
那松巴图家是镶黄旗最早的一批“察哈尔羊核心群建设户”之一。如今,他家的察哈尔基础母羊达到了280只(作者:刘宝华)钢苏和2014年被列为国家级建档立卡贫困户,去年,他家成功脱了贫。“最初,我是依靠政府发放的扶贫羊渡过难关的。后来,我又买了牛,靠着为奶食店提供牛奶挣钱。”钢苏和说,“我是‘双察’产业的受益者,虽然现在还不算稳定脱贫,但我对以后的日子有信心。”
近年来,镶黄旗把“双察”产业作为产业扶贫的主攻方向:在牧区,全力支持牧民按照“组织化推进、模式化养殖、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方式发展察哈尔羊养殖业;在城镇,全力支持转移进城牧民从事“察干伊德”传统奶制品加工销售产业,走出了一条符合全旗实际的产业扶贫之路。
“从养殖一只羊到壮大一个产业”
察哈尔羊,是我盟南部细毛羊养殖地区为适应半荒漠化草原严峻的自然条件、其他资源条件和市场需求,精心培育而成的优质肉毛兼用羊新品种,具有生长发育快、耐粗饲、抗逆性强、肉用性好、双羔率高、遗传性能稳定等特点。
以前,钢苏和家养殖土种羊,但由于草场面积小加上连年干旱,收入并不高。后来因为给患癫痫病的儿子治病花了不少钱,生活变得更加困难。被列入国家级建档立卡贫困户后,钢苏和养殖旗扶贫办发放的几十只优质察哈尔羊,逐渐积累了一些本钱后购入几头牛,通过为奶食店提供新鲜牛奶提高收入,最终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近年来,按照少养精养品牌化发展思路,镶黄旗全面推进察哈尔羊品牌建设和规模化养殖,先后制定出台《镶黄旗引进良种畜补贴实施意见》《镶黄旗察哈尔羊人工授精补贴实施方案》《镶黄旗察哈尔羊产业发展扶持政策》等,对养殖100只以上的察哈尔羊养殖核心群牧户、500只以上集中配种及引进或选育察哈尔种公羊等情况给予不同程度的补贴,极大提高了牧民饲养察哈尔羊的积极性。
宝格达音高勒苏木查干德日苏嘎查牧民那松巴图家是镶黄旗最早的一批“察哈尔羊核心群建设户”之一。如今,他家的察哈尔基础母羊达到了280只。多年来养殖察哈尔羊让那松巴图受益良多:“察哈尔羊有很多优点,接羔率高,肉毛兼用,平均体重高于土种羊近20斤,平均下来一只羊至少能收入七八百元。”
那松巴图说,在政府为贫困户发放的扶贫羊中,就有一部分是用高于市场的价格从像他家这样的察哈尔羊核心群建设户购买的,这样既能帮助困难牧民发展产业,也调动了其他牧民的养殖积极性。除此之外,勤劳又善于规划的那松巴图和妻子乌尼日其其格还在几年前办起了牧人之家,一年四季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这样算下来,一只羊的价值最高能超过两千元。
2016年至2018年,镶黄旗累计为377户970名国家标准建档立卡贫困户购进9410只察哈尔羊,促使365户938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
“从加工一斤奶到发展一项事业”
奶食品在蒙古语中叫做“察干伊德”,历史上,察哈尔旗群是皇室加工奶食品的基地,传统奶食品制作工艺历史悠久,品质上乘,素有宫廷美食之美誉。而今,镶黄旗注重传承和弘扬“察干伊德”传统文化,奶食品制作销售已经成为带动进城牧民就业增收的主要渠道。
走在镶黄旗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大大小小的奶食店。据最新数据统计,镶黄旗奶食品加工销售企业、个体工商户达到234户,从业人员近500人。
62岁的斯日吉米德格是“三面井奶食店”的店主,她是巴音塔拉镇三面井嘎查的牧民。斯日吉米德格从十七八岁就跟着额吉学做奶食品,1993年,她在牧区尝试销售奶食品,慕名订购的人日益增多。2010年,她进城开办起奶食店,生意更好了。二十多年来,凭借着传统手艺,斯日吉米德格和丈夫巴拉登不仅开创了一份事业,还多次在旗里举办的传统奶食品评比中夺魁,而制作奶食品的经济收益也帮助她走出了生活困境,现在,三面井奶食店每天的纯收入达到400元。斯日吉米德格也像当初额吉教她那样,悉心为更多人传授着传统奶食品的制作经验。
如果说斯日吉米德格代表着传承,那大学生创业者伊拉盖则是在传统基础上再创新的典型代表。2012年,伊拉盖从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开始了奶食品加工创业。谈起创业初衷,伊拉盖说:“我从小在牧区长大,耳濡目染让我对制作奶食品的手艺非常熟悉,而且旗里对这方面也很支持,我觉得可以借此开创一份事业。”7年来,从不熟练到精通再到创新,伊拉盖经营的“安格尔奶食店”名气越来越大。
目前,奶食店除了奶豆腐、奶皮子、黄油等多种传统奶食品外,还创新制作了咖啡奶豆腐、水果奶豆腐等,并尝试精致包装,使奶食品更加畅销。除了传统的实体店销售,微商也成为伊拉盖的重要销售渠道,“察干伊德”在这位青年创业者的经营中,有机会走到更远,让更多人品尝到。
为发展壮大“察干伊德”传统奶制品加工销售产业,镶黄旗旗委、政府专门成立了由旗政协副主席为组长,工商联、农牧业、食药工商质监、扶贫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专项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多部门联动工作机制。制定实施了《镶黄旗产业扶贫工程实施方案》《镶黄旗传承弘扬“察干伊德”传统文化、推进产业扶贫工作推进方案》等,夯实了传承弘扬“察干伊德”传统文化、推动产业扶贫创新发展的政策保障基础。此外,镶黄旗还通过建成饲草料交易市场,引进饲料加工企业,全力推进奶业基础建设。
近日,镶黄旗正积极推进“察干伊德”统一商标注册和取得食品安全QS认证工作,为产业规范化、科学化发展扫清障碍。目前,“镶黄旗金帐奶食品”已进入注册程序。
从养殖一只羊到壮大一个产业,从加工一斤奶到发展一项事业,在有着“锦绣草原”之称的镶黄旗,“双察”产业的蓬勃发展,让贫困牧民得到了实惠,增加了收入,真切地感受到了党和政府产业扶贫政策的温暖。
(来源:锡林郭勒日报 作者:刘宝华 伊荣 苏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