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生态>焦点关注>

西藏切实做好环境监测 筑牢祖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

2018-04-23 14:07:47 | 来源:四川新闻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苏文彦
摘要:在阿里,紫花苜蓿草的种植化解了草畜矛盾,既绿化了戈壁荒滩,也富了百姓口袋。它带给阿里的不仅是一种新的牧草,更是一种新的牧业生产方式,掀开的是阿里乃至青藏高原现代牧业的未来。

图为羊湖美景(4月8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汝锋 摄 

珠穆朗玛峰下,雅鲁藏布江北,云影天光倒影在羊卓雍湖中,习习凉风吹拂着五色经幡……这里是日喀则。许嘉洛的越野车行驶在日喀则蜿蜒的公路上。他今年30岁,一米八个头,皮肤晒得黝黑。车外的美景丝毫不能让他放松,甚至让他感到有些焦躁。

许嘉洛本不是本地人,他来自四川,目前是天晟源环保西藏分公司的一位环境监测师。汽车后座的工作箱里装着他头一天采样的河水。采样地是那曲市双湖县。双湖县平均海拔在5000米以上,境内还坐落着昆仑山、唐古拉山、可可西里山。风景虽美,但山路、暗冰和常年的大风,都导致车辆无法提速。

许嘉洛盘算着,样品保存不能超过72小时,但从采样点到双湖县已开了两三百公里,从双湖县到那曲市是500多公里,加上住宿,已经耗费了将近两天;从那曲到日喀则又是500公里。现在天色渐晚,还没有进市区,他担心样品放置太久,哪怕赶回办事处实验室,样品也将不具备检测价值。

对他而言,这一刻,设在日喀则市区的办事处已不仅仅是可以遮风避雨的第二个家,更是履行环境监测职责的战场。

许嘉洛所做的水体采样和检测分析工作,属于环境监测范畴。环境监测是整个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也是强化环境监管的前提,可以说,环境监测是环保部门的“千里眼”、“顺风耳”和“显微镜”。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独特的生态环境地域,拥有特殊的自然环境和极为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然而,它又是全球自然环境最为脆弱的地区之一,做好生态环境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为了保障全区生态环境持续良好,西藏自治区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环保相关的政策和规范,不断加强环境质量监测能力建设,已基本建成水、气、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各级党委、政府也始终将生态安全作为底线、红线、高压线,把环保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统筹部署推进,致力于建设美丽西藏。

其中,拉萨、山南、林芝等地市分别确立了环境立市、生态强地战略;日喀则、阿里等地市出台了贯彻落实美丽西藏建设的实施意见;昌都市启动三江流域环境功能区规划编制工作;那曲地区提出建设羌塘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山南、阿里各县将环境保护写入村规民约。

西藏环保事业的高速发展离不开党委政府的着力推动,同样也离不开环保主体的积极活跃。此前,西藏第三方环保企业、环保科技人才相对较为匮乏,近年来,各地环保企业纷纷进入西藏开拓市场,许嘉洛所在的天晟源环保就是较早进入西藏开拓市场的环保科技企业之一。

图为许嘉洛在接受记者采访(图片由四川省天晟源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藏区工作往往自然条件艰苦而任务繁重,这家公司一方面狠抓质量把控,全力保障各项环境监测数据的有效性、准确性,另一方面狠抓资质建设,不断升级各种设备,扩大资质覆盖面。在进入西藏市场5年多的时间里,该公司在构建环境监测、监测分析能力方面先后投入数千万元,购置了大量先进的仪器设备,不但在拉萨建立了西藏地区最先进、完备的中心实验室,还在日喀则等五个办事处也分别建了实验室。近期,该公司还将购置吹扫捕集GC-MS、液相色谱仪、低本α、β测量仪、电磁辐射测试仪、电磁辐射分析仪、土壤分析等共计价值约300万的仪器,进一步扩充实力。要知道,这家企业早在2016年就已经取得了206项西藏自治区检验检测能力认证资质,展开国家级生态功能区(县)12个、普通县域考核22个,可以说是全区环保企业中的佼佼者了。佼佼者尚且如此,更遑论众多新兴的环保企业了。

如今,更多像天晟源环保这样的企业正积极参与到藏区环保事业中来,不仅催生出生态环保市场的欣欣向荣,而且有力促进了当地生态环境工作的广泛深入开展。同时,众多环保科技工作者深入一线采样调研,本身是国家生态政策贯彻落实最鲜活的宣讲,是对藏区群众最生动的环保科普带动。

镜头回到日喀则。晚上11点半,许嘉洛终于赶到了日喀则的办事处。他迫不及待地穿过办公区,换上工作服,走进实验室。在等待仪器启动的时间里,他想起了沿路村庄里藏族孩子红彤彤的脸蛋,想起用不标准的普通话叮嘱他无人区有野兽、一定得回村庄过夜的老阿妈,想起曾经自告奋勇帮忙从十几厘米冰面下取雪水却被冻伤了手的司机加央……他告诉记者,在他看来,交接的不仅仅是样品,更是人民群众的一份嘱托,是自然环境的一份保障。

老百姓看环境,是看是否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清新;而环保人看环境,则是看数据。数据里有过去,有今天,也有未来;数据里有风雨,也有雾霾,有此刻此地,也有上游下游;数据里有炊烟,也有厂矿,有篝火,也有垃圾。世间百态,气象万千,都被一份份小小的样品封存,送实验室,只有仔细检测,才能洞察秋毫。

双湖县无人区盐湖的数据就藏在这几管清澈的水体样本中,等待许嘉洛的分析。而他的分析结果将提交给当地环保局,纳入进当地的环境报告,再继续层层统计、提交,直至最终呈现在自治区的网站上。

图为检验员将水体样本根据取样顺序放入样品架(四川新闻网记者 漆奇 摄) 

西藏自治区环境保护厅的官方网站不仅实时公布着拉萨、日喀则等7个地(市)的空气质量指数,而且还公布了当地的水环境质量、声环境质量、土壤环境质量月报。如果说这些报告只是看得见的数据,那么实实在在的环境治理效果,以及由此带来的经济效益,则是各族群众摸得着、品尝得到的生态果实。

在拉萨,当地党委政府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和“环境立市”战略。去年全年,拉萨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98.9%,在全国74个重点城市中位列第二。也正是2017年,拉萨全市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1600余万人次,旅游收入超220亿元,两项均创历史新高。常年的空气清新也和独特的高原风光、深厚的文化底蕴一起,为旅游服务业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作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之一的山南市紧扣“构建生态安全屏障、确保西藏生态环境良好”的刚性要求,牢固树立“发展绝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理念。为了解决泽当镇“脏、乱、差”现象,相关部门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强硬决绝的手段,下达环境卫生限期整改通知书24份,办理行政处罚案件7起;约谈企业2家,处理“12369”环保投诉来电来信44起,办结率100%。

在昌都,芒康县红拉山滇金丝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森林巡护员江村曲培说,他刚来这里的时候只有16岁,如今20多个年头过去了,最喜人的变化就是滇金丝猴的数量越来越多。芒康县环保局局长仁青平措说,巡护员还救过十几次猴子,以前猴子看到人就跑,现在有的还会慢慢走近人,把人类当作朋友。

家住日喀则南木林县的藏族老人赤列回忆说:“冬春季节,起风就起沙,屋里不敢开窗,人睁不开眼睛。”如今用了5年时间,日喀则人以坚持不懈的奋斗,让赤列老人描述的景象成为过去。雅鲁藏布江畔的荒滩绿了,河水清了,南木林成了高原上的“小江南”。赤列老人自豪地说,“风里不夹沙子,空气是甜的——这是我的家乡日喀则。让树苗长得高高的,是我现在最想做的事!”

在阿里,位于噶尔县昆莎乡噶尔村有一片美丽茂盛的紫花苜蓿草。紫花苜蓿草的种植化解了草畜矛盾,既绿化了戈壁荒滩,也富了百姓口袋。它带给阿里的不仅是一种新的牧草,更是一种新的牧业生产方式,由野外放牧到舍饲养殖的转变,掀开的,是阿里,乃至青藏高原现代牧业的未来。

……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保护生态、改善西藏人民的生活环境是西藏自治区的重要战略,生态建设、绿色发展,最终也必须以增进各族群众的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2018西藏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就明确指出“深入推进美丽西藏建设”、“推进绿色强区”。

今年三月,西藏就贯彻落实《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精神发出通知,在加强源头防控,扎实推进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和严格环境准入,严把建设项目环评审批关等方面,对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相关工作提出了明确具体要求,把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作为从源头上避免造成生态环境问题的一项基础性和战略性措施来抓,强化规划环评的宏观指导作用及源头防控作用,从源头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强化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对项目建设的指导和约束作用,推动在建设项目审批及事中事后监督管理中落实规划环评成果。

“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潜力在生态、最大的责任也在生态”。今年,西藏还将持续深入实施污染防治计划,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建立湿地、水生态补助奖励机制,为美丽西藏建设注入生机和活力。通过生态发展、绿色发展,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让更多群众吃上“生态饭”,生活美起来,日子富起来。

(综合新华社、中国新闻社、《西藏日报》、四川新闻网报道)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