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儿女>草原骄子>

刘志法:用文字记录鄂温克文化 传承永不晚

2018-04-13 09:34:21 | 来源:呼伦贝尔市委宣传部 | 作者: | 责任编辑:阿艺思
摘要:刘志法,他用了15年时间走访调研,记录和弘扬当地濒临灭绝的索伦鄂温克猎民文化,留下了许多宝贵的历史资料。

刘志法,现为阿荣旗人大农牧林水工委工作人员、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协会会员。他用了15年时间走访调研,记录和弘扬当地濒临灭绝的索伦鄂温克猎民文化,留下了许多宝贵的历史资料。

阿荣旗位于大兴安岭南麓,现居住着2000余名鄂温克族人,被称为“索伦”。据了解,鄂温克族有三个分支:通古斯、雅虎特、索伦,当地鄂温克族是索伦鄂温克族阿伦河方言区,有别于其他地方的鄂温克方言,并且历史久长,文化积淀深厚。

近年来,随着游猎生活的终结、农耕时代的发展,特别是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索伦鄂温克猎民文化即将消弭在市井生活的声浪之中。自2002年,刘志法开始投身到抢救这一带鄂温克文化的事业中。“我从小就生活在查巴奇乡猎民村的老神树前,对这个民族的璀璨猎民文化有着独特的情愫。我见证了狩猎文化逐渐消失的历史过程,由于鄂温克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导致很多优秀的民族文化频临灭绝,甚至很多猎民老乡从未看过本民族题材的文学作品,所以,我一定要将这个民族的宝贵文化记录和传承下来。”刘志法感慨地说。

2005年,刘志法和另一位比较了解索伦文化的老人鲍迪川共同编写《查巴奇鄂温克族乡志》,刘志法为了一个地名、一个历史事件,他都要行车百里多方核实,找多人印证,将180华里鄂温克索伦猎民地区的人名、地名一一搞透,当一年后这本45万字的材料翔实、内容丰富、历史脉络清晰的乡志摆在老乡们的面前,人们无不啧啧称赞。

随后,刘志法又投入到《阿伦河流域的鄂温克人》一书的编写中。由于生存的原因,这里的鄂温克人沿音河、阿伦河、格尼河而居,一次,刘志法在霍尔奇镇索尔奇村了解完情况返回的路上,突降大雨。刘志法过河时一下子被冲到河里,并被冲出几十米远,几近绝望的时候他终于抓住了一根倒木,幸好附近村民赵大哥路过这里,并将他救出,这才绝处逢生。这件事,让刘志法对鄂温克地名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如:文布奇是泥泞难走的地方;时尼奇是茂密之意,看来曾经是草木丛生。历经三年,他终于完成了这本15万字的史书。

随着刘志法对索伦鄂温克族历史状况的深入了解,他又整理了大量资料,撰写了论文《清代名将海兰察出生地名考》,受到了内蒙古自治区专家学者们的广泛关注;接着,他又出版了画册《索伦故地圣洁阿荣》,这是他多年走访时拍下的珍贵史料。

在刘志法的心头始终有一种困扰,如今主动学鄂温克语的人极少。老一辈的鄂温克人互相可以说鄂温克语,而与年轻人就行不通了。猎民老乡那春林是刘志法认的干哥哥,他经常埋怨自己的儿子不会讲鄂温克语言。“现在年轻人不愿学本民族语言,历史文化更是说不清楚了,这不把老祖宗留下的根都丢了吗!”像他这样担心自己民族数典忘祖的老人不少。

千百年来,鄂温克人虽然有一些口口相传或用其他文字记载的民间故事、小说等,但文艺作品还是太少,于是刘志法决心要为他们而创作。2014年,他创作了鄂温克题材电影剧本《龙骨》和《索伦传奇》,分别参加了第一届、第二届全国少数民族电影剧本遴选活动,《索伦传奇》获得了入围奖,并获得了内蒙古自治区优秀电影剧本奖。2017年,他又创作了鄂温克题材电影剧本《驿夫当差》,并于前段时间获得了内蒙古自治区优秀电影剧本奖。

在刘志法的影响和呼吁下,阿伦河流域的鄂温克文化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2016年,查巴奇乡建设了鄂温克民俗馆,由刘志法编写展览大纲,很好地展示了鄂温克族起源、生产生活状况和习俗与文化形态等,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媒体和游人前来采访和参观。

现今,查巴奇鄂温克民族乡已经开始举办鄂温克语学习班,还举办鄂温克语比赛等活动。刘志法很欣慰地表示,索伦鄂温克是祖国民族文化大花园中一朵绚丽的花朵,无论如何也要努力不让它枯萎、灭绝!(迟道春)

原标题:索伦文化的守望者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