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内蒙古草原库布其沙漠一个贫苦牧民家的孩子;他是七岁皈依佛门、九十一岁仍在传法,精通蒙、藏、梵三语的高僧;他曾是京城最高规格藏传佛教寺院的堪布,无限荣光加身,却用一双慈爱之手遍抚垂髫鲐背、山农野叟……他是很多人认识的草原佛学大师嘉木样·图布丹,90余年光阴里,足迹踏遍祖国南北大地,为了践行佛陀“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辉煌理想;他是很多人不熟知的温和老者,默默承载着佛教文化代代相传的使命。
北京雍和宫名誉住持、中国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副主席嘉木样·图布丹
精通蒙藏梵三语的“佛学博士”
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北部的库布其沙漠,据传曾是成吉思汗麾下一个造车部落的驻牧之地(“库布其”为蒙古语,意为“弓上的弦”)。藏传佛教于13世纪后期传入内蒙古之后,曾经在此盛极一时,佛教对蒙古民族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思想领域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也在蒙古民族文化的各个方面留下深深烙印。
嘉木样·图布丹为中华佛文化网书写寄语“吉祥如意”(藏语)
1925年农历7月17日,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伊克昭盟杭锦旗,一户贫苦牧民家里,一位叫吉仁太的蒙古男孩儿降生(蒙古语,意为“祖父年届六十岁而得其孙”)。吉仁太周岁时“抓周”取物,从琳琅满目的糖果、布帛、银钱等各式摆物中独独抓取了经书,被亲友视为“极有佛缘的孩子”。吉仁太七岁时,父母择了良辰吉日,将他送往菩提济度寺出家,取法名——嘉木样·图布丹,至此脱离凡尘,开启了佛缘之路。
图布丹生逢乱世,早年的学习生涯并不平静,1940年抗日战争期间,菩提济度寺连同图布丹的师父都在一场炮火中被炸亡。年方十五的图布丹与师兄弟一行七人连走七十三天,抵达思慕已久的学佛圣地青海塔尔寺,开始了更为系统、也更为艰苦的佛法修行。
青海塔尔寺,嘉木样·图布丹在此学佛获格西学位
草原民族性格里特有的坚韧不拔、不畏艰苦,与自身资质的聪颖,让图布丹先后顺利通过了塔尔寺十三个佛学学级中的十二个,达到“格西”学位(格西,藏语“格维西年”的简称,意译为“善知识”,藏传佛教界学位学衔的泛称,它是在僧众中通过立论答辩佛教经典考取的学位名号,类似于博士)。因历史原因,图布丹在塔尔寺的学习生涯于1958年被迫中断,“考取塔尔寺的最高学位”的心愿因此终未实现,成为他毕生之憾。
1958-1978年这一段中国历史上的特殊时期,也是宗教事业的特殊时期。“文化大革命”中,很多寺院被拆毁,宗教活动被禁止,僧人被迫还俗。图布丹不得不离开寺院,到基层劳动,经历了不同于寺院“青灯古佛”的另一番人生修行。改革开放落实宗教政策以后,1981年初,闭门多年的雍和宫作为北京最高规格的藏传佛教寺院重新开放,时年已五十七岁的图布丹受邀来到雍和宫担任经师。
北京雍和宫,嘉木样·图布丹在这里奉献了后半生的时光
从此,图布丹“涅槃”重生,回到了人生最初的夙愿佛缘之路。多年后,面对记者的采访,图布丹还这样描述当时的感受:“是党和政府好的宗教政策,让我重新回到了寺院生活,国家鼎盛,宗教才能兴盛,出家人心装‘庄严国土、利乐有情’使命,方不负佛陀教诲。”
2014年9月,年届90的嘉木样·图布丹带领僧众远赴蒙古国交流
图布丹重新回到寺院之后,以自己丰富的学识和敬业精神开始教育新一代学僧,使佛教事业薪火相传。1987年9月1日,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正式开学,标志着藏传佛教培养活佛的教育由经院式教学改变为现代化教学,从蒙藏地区各大寺聘请德高望重的高僧、活佛为学员传授显密经论,学员大多数是蒙藏地区各大小寺院的转世活佛和少数青年学僧。成立初期的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藏文老师较多,而蒙古文老师只有图布丹和内蒙古阿拉善的夏仲活佛两位,图布丹兢兢业业,时刻不敢倦怠,以自己丰富的学识和敬业精神培育了一代代学僧,并引导他们爱国爱教、以戒为师、适应时代。
嘉木样·图布丹通晓蒙古文和藏文,并有较好的梵文基础
图布丹担任教师教育学僧期间,还要代表雍和宫参与各种佛事活动,在繁忙工作的间隙,图布丹孜孜不倦研习佛经,成为精通蒙、藏、梵三语的佛界高僧,并与人合作校注出版《智慧之源》、校对出版佛学《四部医典》,编著《菩萨门经》等多部著作。
深入民间的平易高僧
嘉木样·图布丹深入各地弘法,深受信众拥护爱戴
雍和宫依旧被来自四面八方的信众包围得水泄不通,而图布丹所居住的一隅却静谧清幽。“以戒为师”四个大字,向往来信众传递着佛陀教诲,更像是为图布丹作的精辟注解。如今已九十一岁高龄的图布丹就住在院落正房东侧,一日二餐过午不食,清茶淡饭。虽然身体日渐虚弱,眼神也日渐模糊,走路要靠徒弟搀扶,图布丹仍然坚持每日诵经,并在固定时间里接待来访信众,以一颗平等慈悲之心应时应机开示,以一双慈爱之手遍抚垂髫鲐背、山农野叟,往来者不分高低贵贱、贫穷富有,甚至大多数并不相识,但图布丹总会尽力让每一个远道而来的信众,带着满满的温暖情和欢喜心离开。
嘉木样·图布丹主持法会
多年来,为满足更多地方、更多信众的信仰需求,图布丹一直坚持每年固定时间去外地做法事。他不顾舟车劳顿、长途跋涉,在几十年来的寒来暑往中,成为了被众多信众“认识”、“见过”的深入民间的,最平易近人的佛界高僧。
90岁高龄的嘉木样·图布丹四处弘法、舟车劳顿中偶显倦容
雍和宫里“最有钱的穷喇嘛”
图布丹心愿宏大却一生清俭,坚持以“慈悲做人,智慧做事”的精神启迪人心、净化社会,以出世之身做入世之事,坚持将全部收入用以支持各项公益事业。他常说的一句话:“出家人的钱来自社会善缘,无权据为己有,应该十方来、十方去。”因此,图布丹也是雍和宫里赫赫有名的“最有钱的穷喇嘛”。
2016年7月,嘉木样·图布丹在锡林浩特西乌旗弘法
2006年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杭锦旗的沙日特莫图庙(菩提济度寺)重建竣工。在沙日特莫图庙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揭牌仪式上,数万名佛教信徒慕名前来瞻仰礼拜,盛况空前。沙日特莫图庙始建于明朝,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是内蒙古自治区第七座被列为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庙宇,也是内蒙古西部最大的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寺庙。
嘉木样·图布丹在自己历20年主持修缮的沙日特莫图庙内参观
图布丹,这位一生曲折跌宕、阅尽世事的超脱老人露出久违的欣慰微笑。为了回报国家和社会对宗教事业的重视,在长达二十年的时间里,图布丹倾其所有、奔走两地,主持修缮这座寺庙,捐献出自己收藏多年的佛教界最高圣物“释迦牟尼佛真身舍利”等二百余件文物,“为这座寺庙赋予灵性”,并坚持每年到此居住一段时间,主持法会、讲经说法。
平易近人的佛界高僧深入蒙古牧民家作客
接受采访时,图布丹说:“故乡是我的根,我从来没有忘记过,我在家乡恢复修建一个寺庙,就是希望家乡的父老乡亲能在自家门口念经拜佛,而不用车马劳顿到很远的地方。‘佛不能有私’,所捐赠的这些字画、法器、佛经和佛像都是我在弘法期间十方信众所赠,它们是佛教文化传播的载体,如今我把他们交予社会,供大家烧香礼佛,也是得其所哉。只有国家稳定、社会发展,宗教才能兴盛,我希望信佛的人们都能把爱教和爱国统一起来,希望佛教文化代代相传。”
嘉木样·图布丹90岁生日之际留影
一抹慈蔼吉祥的微笑,可湮没俗世繁华的喧嚣;一方心灵喜乐的净土,能予人坚定从容的力量。走过了九十余年的红尘路,那些无情岁月里的沧桑与磨难,对图布丹来说,都不过是人生夙愿路上的注解,早已灰飞湮灭;而余下的每一寸时光,都将是他自心净土里最动人的风景:那里依正庄严,美妙精彩,利乐有情,浓得化不开……(摄影:嘉样格勒、Apple燕子、董哈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