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人民政协60多年的发展史上,曾经有过协商建国的壮举和辉煌。目前,人民政协又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共圆中国梦、更好地发挥作用的新时期。全国政协委员、内蒙古自治区政协主席任亚平接受采访时说:“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推动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过程中,应该努力创造协商治国的新建树和新辉煌。”
全国政协委员、内蒙古自治区政协主席任亚平接受中国网记者专访
近日,全国两会在北京召开。就新时期政协履职话题,全国政协委员、内蒙古自治区政协主席任亚平接受中国网记者专访。
任亚平说,在人民政协发展史上,曾经有过协商建国的壮举和辉煌。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共同纲领》的制定,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的选举,国都、国旗、国歌、公元纪年的决议,这些政协历史上发生的事情,世人皆知,耳熟能详。履职60多年以后,人民政协又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共圆中国梦、更好地发挥作用的新时期。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推动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过程中,应该努力创造协商治国的新建树和新辉煌。
谈及新时期对政协履职的新要求,任亚平认为,创造新辉煌,必须立足时代发展的大背景,遵循职责使命的高要求,完成服务大局的硬任务,坚持有事商量、遇事商量、办事商量,把“中国式商量”的特色和优势发扬光大。
任亚平说,政协组织赶上了大展宏图的年代,政协委员赶上了大有可为的时机。我们要在建言献策中展示智慧和力量,在凝心聚力上体现价值和功能,推动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努力再创人民政协的新辉煌。
以下为任亚平谈新时期政协履职采访内容摘编:
立足大背景:协商民主覆盖广度前所未有 指导举措出台密度前所未有 发展机遇前所未有
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不断加强对人民政协的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对协商民主和人民政协工作提出一系列新要求、新部署和新期望,可谓一年一篇“大文章”、一年一个“大台阶”。
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
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列为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人民政协成立65周年大会上发表关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讲话。要求人民政协做到“五个坚持”,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和特点,坚持紧扣改革发展献计出力,坚持发挥人民政协在发展协商民主中的重要作用,坚持广泛凝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能量,坚持推进履职能力建设。
2015年,中共中央出台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和加强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建设的实施意见,颁布实施《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等一系列推进统战工作及协商民主建设的重要文件。
2016年,中共中央制定下发《关于加强和改进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有关工作的通知》,对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标准和条件、推荐和提名、考察和审核、管理和监督都提出了明确要求,目标是打造一支德才兼备、代表性强、结构合理、服务人民、履职水平高的代表和委员队伍。
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指出,只有党领导下的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相互补充才能更好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可以说,对协商民主重要意义和重大作用的认识高度前所未有。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广泛协商、广纳群言、广集民智,以便增进共识、增强合力,拓展了协商民主的多个渠道,其中人民政协作为重要渠道。可以说,协商民主内涵和外延的覆盖广度前所未有。中共中央多次研究人民政协工作,多次制定关于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规范性文件,可以说,各项指导举措的出台密度前所未有。由此可见,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和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发展的机遇,也可以说是前所未有,人民政协事业,正当大有可为。
遵循高要求:政协组织要把握性质定位体现使命担当 政协委员要知情明政知难而进
十八大以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和人民政协的理论、政策、制度不断完善,都为人民政协事业发展提供了思想武器,搭建了重要平台,规定了配套政策,提出了具体办法。今后不再是“找你商量就商量,不找你商量就不商量,找不找你没商量”,“中国式商量”已经成为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生动实践。下一步,关键要看要看各级政协组织怎么有所作为,广大政协委员如何施展才能。
对政协组织的要求,不仅要把握性质定位,而且要体现使命担当。201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16号文件规定人民政协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纪念人民政协成立65周年讲话中,称人民政协是“专门协商机构”。2015年和2016年两会上俞正声主席所作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都称人民政协是“发扬民主、参与国是、团结合作的重要平台”。在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中,提出7个协商渠道,唯政协协商被明确为“重要渠道”。立足性质定位,发挥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尤其是发挥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作用,保持好政协协商最具传统、最显成熟、最具实效的优势,实现商以求同、协以成事,在社会意愿中求取最大公约数、在复兴事业中画好最大同心圆,是政协组织应该具有的使命自觉。
对政协委员的要求,不仅要知情明政,而且要知难而进。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两会期间要求政协委员“勇于担当责任、着力提高能力素质、保持良好形象、增强委员意识,懂政协、会协商、善议政,做到建言建在需要时、议政议到点子上、监督监在关键处。要广泛学习各方面知识,扎实开展调查研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守往道德底线,不碰法律红线,自觉廉洁自律。” 今年两会期间参加委员讨论,要求政协委员“讲真话,说实情”。这其中,综合了对委员工作作风、业务能力、履职艺术、个人修养、法治观念的要求。俞正声主席在今年的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中又提出,委员要“守纪律、讲规矩、重品行”,进一步强调了委员应该具有的基本政治素质。2016年中共中央3号文件,对政协委员的政治品质、道德素养、资格能力、言行规范等都提出了非常明确具体的要求。这些要求必须贯彻到每一次履职活动,落实到每一位政协委员。
完成硬任务: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献智出力、履职尽责 为“十三五”发展集智汇力
人民政协的核心任务,始终是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献智出力、履职尽责。正如俞正声主席所讲的,要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巩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的主轴,把围绕“十三五”规划实施建言献策作为工作主线,突出问题导向,强化短板意识,着力增强协商议政实效,着力强化民主监督职能,着力做好团结联谊工作,着力提高调查研究水平,为“十三五”发展良好开局贡献政协智慧,展示政协力量。这是各级政协和广大政协委员当前面临的紧迫任务。
作为内蒙古来说,经过多年的发展,在经济体量上有了一定的“块头”,GDP达到1.8万亿元,占全国的2.7%,发展有了一定的基础。同时可以享受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民族地区发展、“一带一路”战略相关支持政策,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内蒙古资源能源丰富,靠近沿海内地市场,地理区位优越,拥有综合性发展优势。内蒙古还有打造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的目标以及清晰明确的发展思路,“十三五”的发展前景良好。
但与此同时,内蒙古产业结构单一,产业层次偏低,转型升级亟需破题,经济社会发展也存在不少短板和问题。比如,产业结构方面的短板。内蒙古的服务业比重仅有40%,比全国低10.5个百分点。煤炭、电力占规模以上工业的34.7%,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仅为5.6%,比全国低2.5个百分点。创新能力方面的短板。研发经费占GDP的比重仅为0.68%,比全国低1.37个百分点。所有制结构方面的短板。全国百强非公有制经济市场主体内蒙古仅有1家。基础设施方面的短板。内蒙古铁路复线率仅31%,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2个百分点;铁路电气化率仅36%,低于全国平均25个百分点;公路网密度为全国的1/3;三级四级及等外公路占公路总里程的85.4%;每10万平方公里有运输机场1.3个,全国平均有2.2个;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的34%,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4个百分点;城镇燃气、供水、污水处理设施以及农村牧区宽带通信设施普及水平较低。区域协调方面的短板。内蒙古东部五个盟市面积和人口都超过全区半数(占56.2%和50.5%),但生产总值、投资、财政收入等都只占全区1/3左右(占33%、33%和28%)。社会民生方面的短板。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310元,虽高于全国平均344元,但主要是因为城镇人口比例高于全国。分开看,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低于全国平均水平601元和646元。按国家标准还有80万农村牧区贫困人口,都属“老大难”级别。内蒙古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仅33.7%,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8个百分点。每10万人高等教育在校生人数比全国平均少332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缺乏,群众看病成本较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任重道远。
面对美好的前景和存在的问题,需要各级政协委员运用人才智力优势,发挥特色专长,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理念,为“十三五”发展集智汇力,添砖加瓦。内蒙古的政协委员队伍中,懂经济、会管理和亲身参与社会治理工作的委员人数众多,了解实情,深接地气。各级政协机关中,在党委、政府、部门和基层担任过领导职务的居多,其他在教学、科研和管理一线任职的也不少,情况熟悉,经验丰富。面对“十三五”重大任务,政协委员和政协工作者,都应当进一步树立科学的观念、民主的精神,保持求真的理念、务实的态度,强化担当的勇气、尽责的热忱。不求“说了算”,不求“说得多”,但求说得对,说得准,说得有质量,说得对人民群众有好处。这样,就不会“说了也白说”,也不会“说过都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