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动态要闻

网络媒体走转改记者手记:北疆农村"年味儿"里的"变"与"不变"

2016-02-17 09:00:01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王金梅 | 责任编辑: 许浩成
摘要: 作为一个从遥远的北疆农村考出来的学子,从求学入京、北漂工作、落地生根,总共已过去了13个年头。孝亲敬老的传统未变,而由新科技、新思想、新时尚带来的新的交流方式,让我们的心更近了。

【摘要】

作为一个从遥远的北疆农村考出来的学子,从求学入京、北漂工作、落地生根,总共已过去了13个年头。这每一年的春节,我都是返乡大军中的一员,也是从另一个角度见证我的家乡变化的体验者和观察者。

今年,带着组织上派给的“网络媒体走转改”的学习任务,来细说下我的家乡——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白音塔拉农场,祖国北疆一个不甚知名的小农场,那里生活的农牧民生活里的“变”与“不变”。

交通方式在变过年必须要聚的规矩不变

在我幼小童年的记忆里,过年时光向来都是热热闹闹的,爷爷奶奶家和姥姥姥爷家亲戚大团圆的酒席,从未疏减。

最开始,近处的亲戚是赶着牛车马车来聚,穿越浩莽的沙坨地,车上准备着厚厚的棉被子防寒,短短的十几公里距离,在儿时的记忆里是那么的艰苦而漫长,却也装着十足的期盼和欣喜;

后来,是乘着绿皮火车去聚,当然,抵达火车站的路程还不免用牛马车、小客车、摩托车,甚至是步行相济,长长的火车轰鸣声,在铁轨上抵达和离去的声音,在记忆里像一段段唱颂亲情的序曲;

  曾经的天南海北 如今变成一转身的距离

现在,是开着私家车或乘飞机相聚,以前认为天南海北的距离,如今一回眸,好像一转身的距离而已。

交通方式一直在变,越来越快捷,但是亲人相聚的约定却一年一年延续着,也都是每一个离家游子的年终夙愿,更是一年来疏于交往的亲人们必须要补的亲情课。

饭桌上的酒菜在变共叙的亲情话题不变

在儿时记忆中的年夜饭和团圆宴中,在北疆农村的餐桌上,能看到一抹绿色是最大的奢侈。仍记得,过年时节厨房里传来的黄瓜香,仿佛把这一年来饮食上的拮据和味蕾的渴望全都补偿并满足。

因为寒冬时节的北疆大地,能吃到新鲜的蔬菜十分不易,从外地运输而来的青菜也因运费的高昂,让普通人家的餐桌上难得一见。儿时记忆的生活里,过年杀猪宰羊都不新奇,反而是父母省下一年的辛苦钱,在年夜饭的餐桌上为我们准备两道难得吃上的夏季蔬菜,是尤为幸福的。

  过年团圆宴的餐桌

而今则不然,我们家家过年团圆宴的餐桌上,都是绿色红色春意盎然,甚至南方沿海地区各色海鲜水产也都一一上了北疆农村的餐桌。虽说消费水准在不断提升,而这些“新奇食材”的价格却甚至低于从前,这得益于日新月异的物流网络,和党和政府一直在努力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虽然饭桌上的酒菜变了,变得愈加丰富、愈加美味、愈加新奇,甚至吃饭的地点有的也从家里搬进了酒店,更舒适而轻松;但是团圆宴餐桌上共叙的话题却始终未变,仍然是父母的唠叨、亲朋的祝福、孩子的欢笑……琐碎却入心,平淡而温暖。

祝福的方式在变孝亲敬老的传统不变

儿时记忆的春节里,收到爷爷送的一张五元大钞已激动不已,甚至能换来几个月的糖球吃;儿时记忆的过年送礼中,有果匣子、罐头,甚至一节羊腿肉,记得亲戚多的地方,光是运这些礼物也要费尽苦力;儿时记忆的过年礼节中,传统蒙古族家庭里,所有晚辈给长辈的拜年,必须跪地磕头行大礼,无论这个晚辈是三五岁蹦蹦跳跳的小孩子,还是已经成家立业的成年人,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路上,新年之后,晚辈与长辈的第一次相遇,都要行磕头大礼。

我作为一个大家庭中的一员,每一年也都是在践行并见证这样的礼仪中度过的……见到兄弟姐妹来给父母行大礼的时候,我们在旁边观摩享受,我们要行大礼的时候,也曾因为由长大带来的害羞而蹙眉头。

  拜年的方式在变 孝亲敬老的传统未变

如今,曾经的孩子们长大了,曾经的长辈们变老了,有的甚至离开了我们。

我们互致祝福的方式也在悄然发生着新变化:以前的压岁钱数额变大了,方式也变得更加科技而快捷,有的长辈甚至也学会了微信发红包;我们带的礼物也变了,更加贴心而实用,有的于年前早早地快递而至,有的于四面八方准备而来,各具特色、新奇不已,不囿于传统老几样的形式,而更加实用于生活;我们拜年的方式也变了,从路上也得磕头,变成手机上都可以拜年,从传统中大一辈就大如天的刻板拘谨,变成了长辈和晚辈也能促膝交谈的开明开放。

孝亲敬老的传统未变,而由新科技、新思想、新时尚带来的新的交流方式,让我们的心更近了。

过年,最真实的欢乐在孩子心里,是兄弟姐妹的欢聚,是恣意妄为的撒欢儿,是和小伙伴们一起守望窗外的鞭炮声……

过年期间,带着孩子爱人回家团聚的时光,短暂而幸福。看着下一代的他们,在窗明几净的新房子里,隆隆而响的鞭炮声中,欢声笑语、嬉戏欢腾,仿佛回到了自己的童年。

新的时代给我们带来了诸多的“变”,而心中的爱和几千年文化积淀传承下来的传统也让我们留住了诸多“不变”。

在这“变”与“不变”的“年味儿”中,我们见证也书写着一个崭新的中国未来。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