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文明花香沁草原——锡林浩特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综述
入冬以来连续的几场雪让锡林浩特市这个地处草原深处的城市变得白雪皑皑、银装素裹。而国土局家属楼小区却没有半点积雪,居民李大爷、赵大爷等几位退休老人每天清早义务打扫小区,给小区居民带来方便。
“看到我们这个没物业的老旧小区这么干净,每场积雪都能及时清理,我觉得心里特别温暖。老人们的精神感染着我们,现在每个周末,我们都带着孩子们清理小区卫生!”
义务清理垃圾这一个小小的举动,不仅是对家园环境的美化,更反映了锡林浩特市民的文明素养。
近年来,锡林浩特市下大力气推进文明城市创建,使文明之花香飘四野:市民素质和文明程度不断提升;“好人文化”蔚然成风;2013年锡林浩特市荣获全区文明城市、全区卫生城市、全区园林城市荣誉称号;2015年又被列为“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县级)”……
一次次的“创城”挑战不啻于脱胎换骨的蝶变。“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不是单纯的为了一块奖牌,最重要的是要让全市人民群众从创建中得实惠”,从创城伊始锡林浩特市就找准了定位。成立领导小组、召开动员大会,聚民心、汇民意、集民智,全城动员、全民参与的创城攻坚战吹响了号角。
在创建过程中,该市出台了《锡林浩特市创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工作方案》,明确创城内容: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文明素养培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诚信教育、乡村文明方方面面…… 每一项细节性的创建都事关创城的最终结果、事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创城号角吹起文明潮
“遵德守礼”提示牌、“文明餐桌”卡,细心的市民会在商场、宾馆、社区、饭店等公共产所发现这些小小的文明规范细节。
漫步锡林浩特,无论是广场公园,还是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各种文明用语提示牌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善行义举“四德榜”、新二十四孝等蒙汉双语公益广告宣传栏,一幅幅主题鲜明、通俗易懂的宣传标语、公益广告,在扮靓了城市面貌的同时,向人们传递着道德的力量、文明的熏陶。
创城号角一吹响,锡林浩特就积极营造“人人知晓创城、人人参与创城”的氛围。利用各种媒体,讲述百姓身边的文明故事、曝光不文明行为,在锡林浩特市文明网、“文明锡林”微信和微博平台开设了精神文明专栏,发布创城知识及各部门单位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典型做法等。在锡林湖景区广场打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广场”;在草原公园打造了法治文化广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墙”。宣传广告、宣传手册、灯杆道旗、公交车体……核心价值引导像清新的空气一样向每位市民输送着“文明养料”!
城建之风吹开文明花
环境整洁是家住锡林浩特市周边养殖区的马建文多年的心愿。“从前这儿全是大坑,下雨没法走,今年这条路修好了,下雨也不泥了。现在门口的堆垃圾定期都能清理,环境好了,心情也好了。”马建文感慨的说道。
文明城市创建的基础是良好的城市环境和完善的城市功能。为进一步优化城市环境,提高城市文明程度,锡林浩特市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行动,从群众反映强烈的城市环境问题入手,优化宜居环境、规范管理秩序。在牧区,将“十个全覆盖”工程与新农区环境综合整治紧密结合,在周边养殖区、牧区集中居住点实施美化、绿化、亮化等环境治理工程;在市区,环境整治的“春风行动”,彻底改变了背街小巷、无物业管理小区等城市盲区的“脏乱差”面貌。
在城市建设中,连年来将财政收入的“天平”重点向民生领域倾斜。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道路、供热、住房保障、垃圾污水处理等民生项目不断得以改善。投入资金1亿余元,开展城乡垃圾、园林绿化、建筑工程、私搭乱建、交通秩序、停车管理、物业管理等20余项城市管理重点领域集中整治工作,让城市成为市民的幸福家园。
大处着眼、细节入手。为推进文明城市建设常态化,该市还创新社会管理服务模式,依托城市数字指挥中心,搭建社区网格化指挥平台,将全市42个社区按500户左右标准划分成单元格,高效解决居民群众的各项诉求。为将城市精细化管理变成持之以恒的长效化机制,及时制定出台了《锡林浩特市市容环境不文明行为处罚与举报奖励办法》、《城市垃圾管理办法》、《门前四包、门内达标实施方案》等10余项规章制度,为城市管理和创城工作提供指导方向和制度保障。
道德建设培育文明人
隆冬时节,冰雪严寒丝毫没有阻挡牧民们参加“马背道德讲堂”的热情。流动式的“马背道德讲堂”是锡林浩特市针对牧区地广人稀、居住分散、活动开展难度大的实际而设立的。“唱、听、看、讲、议、送、评”七个环节中,牧民群众们以听取专题讲座、观看微电影、典型发言、畅谈感受、文艺表演等方式获得潜移默化的道德教化。
欲建文明城,先育文明人。在文明城市的创建中,锡林浩特市始终将市民文明素质的提升作为一项“常态化”工作来抓。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打造“道德讲堂”,在耳濡目染中让文明礼仪内化于心。
从2012年开始,锡林浩特市在全市范围内开设道德讲堂。目前,全市各级文明单位都建有“道德讲堂”,基本覆盖社区居民、农民、公务员、学生、企业职工、新市民、牧民等各类人群。
50多岁的杨大爷参加了多次道德讲堂活动。杨大爷告诉记者“道德讲堂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对每一个市民都有一种积极的教育意义!”
“成才先成人,育才先育德”,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是文明城市创建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市利用“雷锋月”、“清明节”、“六˙一”、“9˙3”抗战纪念日、消防安全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在各中小学组织开展“中国梦”汉字听写大赛、“金马驹”杯蒙古族中小学生诗歌朗诵等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和主题教育活动。同时通过完善家庭、社会、学校三位一体教育网络,结合团市委牵头的锡林浩特市“青年家长培养计划”活动,通过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论坛,评选表彰“文明家长”、“最美家庭”等活动,大力为广大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
好人精神催生文明城
典型就是旗帜。前几天刚刚启动的“文明的星”评选活动在锡林浩特市出租车行业掀起了学习、宣传、争做“文明的星”的热潮。
出租车行业作为一项“窗口”服务业,如同一张靓丽名片向社会展示着锡林浩特的城市形象。及时归还乘客遗落的贵重物品,组建爱心车队、欢乐车队,义务奉献、服务社会。出租车群体们以他们爱岗敬业、文明友爱的精神认真地擦拭着这张“城市名片”。
“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通过开展推荐评选道德模范、“文明的星”“身边好人”等多种形式的道德评选活动,锡林浩特市在全社会营造着做好事、当好人的浓浓氛围,激发群众参与道德建设的自觉性。
除了好人和道德模范之外,另一群播撒爱心、传递文明的普通人——爱心志愿者,同样令人尊敬。该市以打造“志愿之城”为目标,通过建立健全志愿者服务记录制度和激励机制,不断发展壮大志愿者服务队伍。出台了《锡林浩特市“德润草原·文明之行—志愿服务在行动”主题活动方案》、《关于推进全市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的通知》和《关于进一步规范志愿者招募注册的通知》等文件,进一步规范志愿者招募注册和培训管理机制。
目前全市共有爱心、党员、巾帼、红领巾等12类志愿服务队伍382支,民间志愿者服务队伍70余支,在册志愿者2.8万余人。各级各类文明单位都建有规范化的志愿服务组织。
在嘎查社区,动员组织各级文明单位开展帮扶嘎查社区低保户、贫困户,为留守儿童开办四点半学校。环保公益行动、爱心募捐、慰问帮扶孤寡老人、义诊义教、关爱环卫工人……志愿精神正在使锡林浩特市这颗草原明珠熠熠生辉。(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