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红原县安曲镇哈拉玛村61岁的泽尔多与58岁的甲华卓玛,正在收拾开业时间不长的“牧家乐”家庭旅馆。
2009年,哈拉玛村以畜牧业为主导产业,探索以草定畜新机制,发展以牧家乐为主体的草原特色旅游服务产业,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拓展牧民增收致富新路子。
泽尔多说,游牧生活是很艰辛的,因为住房条件不好,牧民到了中年以后就会得风湿病,还要花掉家里的一大笔积蓄来治病。在搬进定居房之前,我们的生活很单一,除了畜牧什么也没有。如今,下哈拉玛村曾搭满帐篷的地方变成了干净、整洁、舒适的美丽家园,生活在安曲乡的牧民如今过上了和谐、稳定、舒适的生活。崭新的定居区域不仅实现了道路的硬化,全村通电通水,还家家户户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和卫星电视。
红原县是川西北牧区核心地区,是长江、黄河重要水源涵养区,系全国五大牧区之一、四川重要的畜牧业基地。畜牧业是红原农牧民世代经营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产业,更成为红原发展生态经济、打造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和增长极的支柱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红原县委书记廖敏表示,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对新时期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重大部署,红原的优势是生态环境好,良好的生态是红原最宝贵的财富。保住了青山绿水,就保住了可持续发展的资源优势。必须坚守生态保护红线不退让和维护环境质量不下降的底线,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保护和建设好川西北生态环境屏障。
红原县长嘉央罗萨介绍,红原县坚持生态保护优先,坚持立草为业,草业先行,建设草地生态经济系统,发展生态经济。依托青藏高原牦牛经济园区和龙头加工企业,走产业化开发之路,发展高原特色优势产业,拓展牧民就业新渠道,分流牧业人口,减轻草地压力,调整草场结构和畜群结构,取得了显著成效。自2011年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以来,全县兑现补奖资金16809.37万元。年度实施草原禁牧476万亩、推行草畜平衡643.15万亩,共减畜16万个羊单位,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逐步实现草畜平衡和资源合理配置,天然草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草原。”这是草原上的牧民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如今的红原以草原增绿、牧业增效、牧民增收为目标,以草原承包为基础,推行草畜平衡、转变畜牧业发展公式,让草地焕发了活力,为草绿民富提供了源源动力。
原标题:生态红原追逐草绿民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