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草原儿女> 草原骄子

斯日古楞:草原娃娃的“妈妈”老师

2015-11-18 10:54:58 | 来源: 内蒙古新闻网-《内蒙古日报》 | 作者: | 责任编辑: 许浩成
摘要: 她是一名朴素的乡村教师,32年呕心沥血投入小学教育事业,实现了草原上娃娃们有个像样学校的梦想;她从全国3000名优秀教师中脱颖而出,成为我区唯一获得“启功教师奖”的教师,受到李克强总理接见——  斯日古楞指导学生下棋。

她是一名朴素的乡村教师,32年呕心沥血投入小学教育事业,实现了草原上娃娃们有个像样学校的梦想;她从全国3000名优秀教师中脱颖而出,成为我区唯一获得“启功教师奖”的教师,受到李克强总理接见——

  斯日古楞指导学生下棋。

9月8日,在首届启功教师奖颁奖大会上,兴安盟一名朴素的乡村教师从全国3000名优秀教师中脱颖而出,成为我区唯一获此殊荣的教师,受到李克强总理的接见。她就是科右前旗乌兰毛都小学教师斯日古楞。

“启功教师奖”以北京师范大学已故著名教育家、国学大师启功先生命名,以此弘扬先生所倡导和践行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教育精神。首届“启功教师奖”是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为遴选标准,以寓教于评的方式面向全社会公开征集与寻找入选教师的。怀着无限敬佩的心情,记者来到乌兰毛都小学,放眼望去,一座蓝白相间,屋顶蒙古包造型的3层教学楼在这小镇上格外醒目。记者就在这个地方最现代的建筑里采访了斯日古楞。

“妈妈”老师

斯日古楞所在的地方是国家级贫困县,2010年才通公路。去趟旗所在地需要六七个小时,四面环山的特殊环境几乎中断了这里与外界的联系。1983年,高中毕业的她自愿留在家乡的乌兰毛都小学任教。为了让散居在3000多平方公里内的牧民孩子都能上学,学校办起了寄宿制,两间土平房就是最初的教室,一张小土炕上挤着半个班的学生,每个老师都要承担班级的全部课程,还要负责孩子们的“吃喝拉撒睡”。斯日古楞经常给孩子们洗衣服,晒被子,孩子们身上长虱子、长黄癣,她每天按时给孩子们擦药。放假时,她一个村一个村步行几十里把每个孩子送到家,每次走得脚上都起了水泡。那时学校所有经费都由自己解决,1992年3月末,班里的柴火用完了,她怀着8个月身孕,咬着牙带领学生到山上砍柴,来回十几里的山路。一次“六·一”学校开运动会,走读学生都穿上了统一服装,家长也来观看孩子们的活动。她班学生家长来不了,也穿不上统一服装,都眼巴巴地看着别的孩子得到家长关爱……她看在眼里,虽然自己经济条件很差,但硬是用平日里节省下来的工资,给每个孩子买了一件短袖上衣,发了5块水果糖,让孩子们过了一个开心的儿童节。班里有个叫灵山的男孩,是出了名的“淘气鬼”,有一天胃疼得捂着肚子打滚,斯日古楞立即送他到当地卫生院,孩子得了急性胃炎,医生给他开了21天3个疗程的蒙药。斯日古楞专门买了一个小锅,每天为他熬药炖汤,调节饮食,一直照顾到胃病痊愈。从此“淘气鬼”变成了努力肯学的“乖孩子”。

斯日古楞对自己家庭的付出却少之又少,她把刚断奶的女儿狠心送到娘家,只有寒暑假才能去看孩子,每每夜深人静的时候她就想女儿,躲在被窝里偷偷地哭。

30多年来,学生的事、学校的事在她心里都是最重要的事。

2007年3月,学校烧火的引柴没有了,斯日古楞就把自家的引柴拉往学校。途中发生车祸,被摔得重度脑震荡失忆一个星期,住院半个月才康复。2010年5月,因工作长时间饮食不规律,引发了食道和肠胃疾病,病情加重后才去医院手术,术后多次请求医生提前出了院,第二天就去了学校,结果食道伤口发炎糜烂,医生说如果再耽误就会发生癌变,不得不做了第二次手术。可她脑子里全是学校的事, 2011年暑假期间,为抢中心幼儿园工期,她在工地干活儿,造成右膝盖骨骨裂,竟没有住院,造成右腿留下永久性的后遗症。

让“更好”成为一种习惯

教育是一项事业,更是一门艺术。30多年来,斯日古楞深入研究数学课的教学方法,积累了很多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教学中,她把调动兴趣和积极性看得比教学内容还重要,让学生先从能做,能解答的知识入手,培养兴趣,来带动积极性。

“让学生更好”是斯日古楞做事的第一准则,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斯老师把每个人的名字都贴到墙上,名字上方用线串着一个小纸飞机,谁有一点儿小进步,老师就把飞机往上推一推。”毕业近20年的齐萨茹拉对小学生活念念不忘,“那时,每次看到自己的飞机高了一点,心里就会想着下次要再高一点。”

让“更好”成为一种习惯是斯日古楞最想给学生打下的基础。她对学生从来不要求学习好,而是鼓励学生发挥长处,学生文化课学不好,体育课、音乐课努力学好也行,或者打扫卫生干得有模有样也行,但要努力去做每一件事。“斯老师教我们养成了好的习惯,教会我们做事要努力、用心,即使后来有的同学没考上大学,干活、过日子都是一把好手。”齐萨茹拉自豪地说。

1999年,为了激励教师们的工作积极性,斯日古楞把参加全盟基本功竞赛的机会让给了巴德玛老师,使她在后期的教学业务上取得了丰硕成果。2000年,她又将评中级职称的机会让给了额日合老师。斯日古楞也收获多多,《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已有知识的几个问题》《应用题教学中渗透能力培养》荣获内蒙古自治区教学研究室论文一、二等奖,她组织研究的数学课题《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荣获内蒙古自治区级课题结题奖。

7年艰辛“化缘路”

2002年,斯日古楞去大连交流学习,看到城里的孩子坐在整洁明亮的课堂里,用着先进的多媒体设备学习,心里五味杂陈,什么时候草原上娃娃们也能有个像样的学校?2003年,斯日古楞竞选校长成功,从此开始了改善草原教育条件的“化缘之路”。“能否资助我们学校改善条件”之类的话对于不善言谈的她来说简直比上天还难,但她无数遍地说着,碰一鼻子灰的境况时有发生。她委屈,哭,打退堂鼓,可是回学校看到孩子们的学习环境,就又有了无尽的动力,他敲遍了旗、盟甚至自治区各相关部门的大门,申请资金和物资的帮助。7年的时间,从普通牧民到与教育毫不相关的部门都纷纷伸出援手。牧民集资购买多媒体设备,畜牧局、环保局出资改善学生座椅,民政局捐助被褥150套,红十字会资助困难学生,自治区团委捐助14套多媒体设备,盟扶贫办协调周大夫慈善基金会捐助26台电脑一台放映机,旗妇联协调自治区妇联资助13万元援建幼儿园……

乌兰毛都小学焕然一新,两座3层教学楼拔地而起,还建了一所民族幼儿园。在全旗率先为学校所有教室、会议室、实验室、电子备课室等安装了多媒体,电子白板;实现了全体教师人手一部计算机,为学校的现代化教育教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起到关键作用。学校在全旗小学水平检测中连续8年名列第一。比起硬件设施更困难的是汉语言学习。为了让草原学生跨越语言这道门槛,2003年学校从二年级开始开设汉语言课程,开展了“加强阅读训练,培养口语交际能力”的双语课题实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自治区教育厅课题验收组人员听到孩子们说出的一口流利汉语都误认为来到了汉族小学!多年的努力,斯日古楞的学生桃李满天下,“苏雅考上北京师范大学,玉容考上上海浦东师范大学,诺敏考上辽宁大学……”说起孩子们,斯老师如数家珍。(记者贺喜格宝音)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