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青海省粮改饲发展草食畜牧业试点打通了饲草种植利用产业链
为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探索一条适合农区和农牧交错区的现代草牧业发展道路。今年,农业部确定在青海省湟源、互助、门源3县开展粮改饲发展草食畜牧业试点,共种植燕麦、黑麦、紫花苜蓿、青贮玉米等饲草料47.3万亩,占3县耕地面积的25.65%。目前已青贮饲草33万吨(预计全年青贮饲草35万吨)、燕麦青干草20万吨,超额完成年度试点工作补贴饲草45万吨的任务。
这次粮改饲试点呈现出的主要特点:一是打通了饲草种植利用产业链。试点将补贴环节全部集中在饲草种植利用终端——牛羊养殖场(户)收购或流转土地自种自贮的饲草环节,调动了牛羊养殖场(户)收贮饲草的积极性,直接打通了饲草种植利用产业链。二是有效降低了牛羊养殖成本。调查表明,通过饲喂青贮饲草,肉牛羊养殖户饲养1个羊单位牲畜,在使用青贮饲草饲喂牲畜情况下,精饲料使用量可减少1/2以上,每天可节约养殖成本0.75元,全年可节约成本274元以上。45万吨青贮饲料可为牛羊养殖户节约成本1.68亿元以上。三是提高了饲草种植户种植收益。
通过对门源县惠农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进行定点调查,该合作社通过调整种植业结构,种植燕麦较种植油菜每亩多增收178元,3个县试点种植的15万亩饲草,可直接促进种植户多增收2670万元。四是农牧互动草畜联动发展模式初见雏形。牧区牛羊养殖户流转农区农田资源种植饲草,调制后拉运到牧区利用,农牧互动、草畜联动的草食畜牧业发展雏形初步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