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动态要闻

天祝藏族自治县强力推进草原生态文明建设

2015-10-10 14:05:17 | 来源: 武威日报 | 作者: 蔡泽成 | 责任编辑: 许浩成
摘要: 该县从2004年开始,连续实施11批次退牧还草工程,累计完成投资18591万元,建成草原围栏510万亩,其中禁牧围栏160万亩、休牧围栏350万亩,完成草原补播改良147万亩。在此基础上,该县努力转变现代草原畜牧业生产方式,着力构建“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主体生产模式,鼓励扶持群众发展暖棚养殖业。

近年来,为加强草原保护,建设生态文明,维护生态安全,天祝藏族自治县持续推进草原生态治理,全力推动畜牧业转型发展,草原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该县从2004年开始,连续实施11批次退牧还草工程,累计完成投资18591万元,建成草原围栏510万亩,其中禁牧围栏160万亩、休牧围栏350万亩,完成草原补播改良147万亩。综合治理草原严重退化区200万亩,依托无鼠害示范县建设项目,建成无鼠害示范区150万亩。自2011年以来,作为国家草原生态补奖政策示范县,该县又全面落实“五大政策”,划定基本草原638.53万亩,其中可利用草原587.11万亩全部承包到户,实施草原禁牧160万亩、草畜平衡427.11万亩,兑现各年度直补资金6243.5万元,禁牧区牧草盖度、高度、产草量三项指标显著提高,区域生态环境明显好转,草原生态系统进入良性循环轨道。

在此基础上,该县努力转变现代草原畜牧业生产方式,着力构建“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主体生产模式,鼓励扶持群众发展暖棚养殖业。至2014年底,已累计建成规模养殖场1087个,已投入生产的养殖暖棚实现产值5.91亿元,亩均产值0.59万元,棚均产值1.22万元。暖棚养殖业的发展壮大使广大农牧民群众实现了增收,也逐步改变了过去传统的散养方式。此外,狠抓牲畜品种改良、草产业开发、舍饲规模养殖、特色产业培育、畜产品精深加工“五大工程”为重点的后续产业,提高畜群个体性能和产出,以产业发展推动生态保护与恢复,实现了草原增绿、牧业增效、牧民增收。本报讯(记者蔡泽成)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