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他把生命献给了草原——追记内蒙古西乌珠穆沁旗农牧业局局长吉日嘎拉
说起吉日嘎拉,内蒙古自治区西乌珠穆沁旗旗委书记周金桩,不时哽咽,泪水不停,不得不几次停顿下来。“吉日嘎拉不仅是我工作中的得力助手,还是大家伙公认的好兄弟。”他说,“旗里把最重要的农牧业局长岗位刚刚交给他才26天,他就走了,他才41岁呀。”一切都那么突然,突然得让许多人至今都不能相信。
吉日嘎拉(右)在贫困牧民家慰问走访(2014年1月9日摄)。
“我压着,你先撤!我打火经验比你丰富”
4月22日,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凶猛地扑向草原,直接威胁着高日罕镇6万多亩草场和1万多亩林地,还有牧户和牛羊。吉日嘎拉闻讯,立刻带着局里的十几个扑火队员赶往火场。当时最早见到吉日嘎拉的高日罕镇土地所干部包曙光回忆说,尽管他是灭火指挥部的成员,但他依然身先士卒,一直冲在最前头。到17时左右,已经奋战了六七个小时的吉日嘎拉及十几个干部和牧民,此时都已经体力不支。意料不到的是,就在离人们休息处不远,已经被扑灭的山头上,借助风势的余火死灰复燃,很快又形成了一条几十米长的火线,而不远处一条公路的另一侧就是一片1万多亩的林带。
在这危急关头,吉日嘎拉拉起一个灭火器,冲上去边扑火,边喊:“决不能让火头越过公路!”就在这时,一阵强力旋风改变风向,瞬间,几米高的火苗卷着浓烟和灰尘,凶悍地向人们迎面扑来。“大家快撤!”吉日嘎拉高声呼喊,奔跑中也没舍得扔掉灭火器。然而,一道草场围栏挡住了人们的逃生路线。(下转第四版)
吉日嘎拉不得不扔掉灭火器,冲着包曙光大喊:“咱俩压上去,让他们快撤!”
灼热的火焰迅速逼近,浓烟一时让人呼吸困难,睁不开眼。吉日嘎拉感觉到人们已经一个个跨了过去,便向包曙光喊出了他生命中的最后声音:“我压着,你先撤!我打火经验比你丰富。”当人们再回头寻找吉日嘎拉时,滚滚浓烟和烈火已经笼罩了整片草原,根本看不到他的身影……
4月22日这一天的8时30分,吉日嘎拉一上班就与副局长巴图约定,下午去浩勒图高勒镇了解黄牛改良重点户的情况。12点刚过,火警电话改变了吉日嘎拉的工作日程。他一边迅速联络、组织农牧业局应急灭火队,一边赶往火场。“没想到,这次的分头作战,竟成为我们的永别。”西乌旗农牧业局办公室主任苏米亚难掩伤感。
从赶赴火场到失去联络,吉日嘎拉的手机有过20多次通话记录,最后一个电话是15时40分打给高日罕镇后勤部主任刘伟杰的,“你赶紧准备柴油,已经派车去取,铲车的柴油不够了。他十分焦急地说了这么一句就挂了。”刘伟杰说。
那天18时左右,在600多名干部群众和森警、消防官兵的共同奋战下,大火终于被扑灭了。然而,队伍里却不见了吉日嘎拉的身影,手机也无法接通。就在无数个电话不停拨打吉日嘎拉的手机时,搜寻人员发现,在帮助大家撤离的网围栏不远处,就在距离公路仅仅几十米远的地方,吉日嘎拉永远地倒在了那片草原上。
如果他要是稍微有一点私心,往后撤一下,谁也不会说什么;他是局长,完全不用始终冲在前面……在记者采访时,人们都这样说。
“‘吉日嘎拉’蒙古语是幸福的意思,但当危急的时刻来临。他却毅然放弃了自己的幸福,这就是一名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对幸福的诠释。”一位同事在悼文中这样写道。
见到吉日嘎拉的父母亲,记者找到了他的成长答案。依然还在悲痛中的他的父母亲,见到记者时说的两句话,让所有在场者流下了眼泪。第一句话是,“吉日嘎拉已经走了,还有12个打火受伤的干部和牧民,住在医院里,你们应该去关注他们,多宣传他们。”第二句话是,“他(吉日嘎拉)能够走到今天,完全是在党和组织的培养教育下才做到的,应该感谢党和组织。”
“他对工作负责到底的那股子劲头,真是让人钦佩”
2011年4月22日,是吉日嘎拉准备去高日罕镇当镇长的第一天。父亲在他工作日记本的封面上郑重写下了寄语:越是艰苦的地方,越能锻炼人,希望你在新的工作岗位上,继承和发扬老一代革命前辈的优良传统作风,做一个合格的党的干部。
吉日嘎拉的父母是上世纪60年代末学校毕业后来到西乌旗的。父亲在畜牧战线一干就是几十年,当过畜牧局长,后来还当过副旗长,是有名的畜牧专家,曾经写过《养牛与牛病防治》等3本畜牧方面的教科书。母亲当医生经常下乡到牧区,牧户离城里远,每次下乡她都尽量把药箱装得满满的。父母亲多年来一直坚持写日记,这个传统又影响着吉日嘎拉,他牺牲后,日记被整理出来,有56本,摞在桌子上差不多有1米高。他母亲说:“尽管家里只他一个男孩,上有两个姐姐,下有两个妹妹,但他从小一点都不娇惯,懂礼貌爱劳动。他看到我为了贴补家里养猪养鸡很辛苦,他只要有空都要帮我干活。”良好的家风,潜移默化地影响并造就了他努力工作、冲锋在前、享受在后、乐于助人的性格。
今年3月底吉日嘎拉离开高日罕镇时,他把这个日记本交给了新任镇长新毕力格。与吉日嘎拉共事多年的新毕力格明白他的用意,“里面工整、详细地记录着他在这里所涉及的工作和问题,不仅说明他的牵挂还在,也是给我工作上指明了一个方向。”
高日罕镇是上世纪60年代生产建设兵团的一个团场,这里曾经涌现过知识青年七十二英烈扑火英雄群体,周恩来总理为此做过批示。后改为国营农牧场,2005年转制建镇,复杂的背景使这里历史欠账较多,人员构成复杂,经济发展滞后,而且上访者不断,吉日嘎拉的前两任镇长都因此而退缩。但他在上任不到半年时间里,遍访全镇1348户,并把每一户的详细情况一一记录在工作日记上。当他看到近千户居民和牧户住在土房、危房里,他就先从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入手,立项目、跑资金,陆续为937户完成了危房改造,建设标准化棚圈62处,打机井129眼。
拥有1473平方公里面积的高日罕镇,公路建设一直滞后,遇到雨雪灾情,牧民出栏牲畜、调运饲草、购买生活所需极为不便。吉日嘎拉便把很大一部分精力放在改善牧区的道路交通上。西乌旗交通局有一份2011年以来高日罕镇公路建设的明细表,从中可以看到,吉日嘎拉在任的4年里,该镇新修砂石路、改建水泥路等总里程110多公里,修建过河漫水桥4座,投资总额超过3000万元。通行率由2011年的30%提高到70%以上。
草原深处的无电牧户,是吉日嘎拉心头的一份牵挂。他三天两头去找旗电建公司,争取到风光互补项目,让690户牧户结束了无电历史。即使调任旗农牧业局的第二天,他还跑到电建公司,过问工程情况。“他对工作负责到底的那股子劲头,真是让人钦佩。”电建公司与他接触过的人说。
2012年,由于降水量大,高日罕水库容量超限,先后两次提闸泄水,造成下游大面积水灾。吉日嘎拉带领镇干部连续两个月奔波在救灾一线。看到牧民的羊被冲到网围栏上,他就跳进水里一只只解救;看到牧民家里进水,他就蹚水背送老人和孩子,帮助牧民转移财产。灾后,他又协调蒙东能源公司等责任单位,为受灾牧民争取到870万元补偿款,挨家挨户亲自送到牧民手中。
长期在潮湿环境里奋战,他落下了荨麻疹的病根,由于没有及时治疗,逐渐严重到全身瘙痒,经常无法入睡。同事劝他去看看病,可他根本顾不上,只能靠长期服用含有激素的药物来控制。在高日罕镇工作4年,最让他感到欣慰的是,2014年全镇牧民人均收入达到17486元,比2011年的9485元增长了近一倍。
“初来时还是个身体健康的小伙子,离开时却病痛缠身,瘦了20多斤……”想起朝夕相处的好兄长永远离开了他爱恋的草原,新毕力格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眼泪。(记者 张五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