牦牛藏羊肉、绿色有机菜籽油、天境青稞、高原冷水鱼、柴达木枸杞、富硒蔬菜、圣域蚕豆、健康藜麦……7月22日,第23届中国·青海绿色发展投资贸易洽谈会、第二届中国(青海)国际生态博览会在青海国际会展中心举行,作为“四地”之一,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展馆展出了青海为打造输出地建设所做的努力与成果,吸引了许多参展商和群众的目光。
2021年以来,青海从高原绿色有机农畜产品大力发展到牦牛藏羊原产地可追溯体系逐步完善,从做强农畜产品特色品牌到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初显成效,从推进农牧业循环发展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再到完善农牧业科技服务体系和智力支撑,浸润千年农牧文明的高原大地,舒展出新的绿色的时代画卷。
源头把控,稳住农牧业的绿色“骨架”
对于地处青藏高原的青海而言,绿色、有机便是最大的竞争力。“2020年我们生产的菜籽油被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7月22日,在青海国际会展中心青海生态馆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的展位内,贵德县永发种植专业合作社法人赵永刚带着合作社生产的绿色有机菜籽油、胡麻油产品来到第23届青洽会、第二届中国(青海)国际生态博览会,希望借助展会平台进一步扩大品牌效应。
赵永刚告诉记者:“去年到今年我们的销售额达到900万元,产品远销江苏、上海、山东等地,这都要得益于绿色有机的招牌。无论是我们自己的油菜籽地还是农牧民的地,用的都是有机肥,保证产品源头上绿色有机。”
在绿色有机的发展链上,源头的掌控是稳住绿色农牧业的“骨架”,把好源头关,绿色发展才能持续,才有韧劲。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的推广,让格尔木市河西农场种植户李海春家的枸杞卖的一年比一年好,低残留、品质好,就是最大的卖点。
绿色有机带来的红利,让农牧民对“双减”行动充满了信任,主动积极投身到绿色生产的行列中来。据了解,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持续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累计实施“双减”项目102.3万亩(6.82万公顷),化肥农药使用量显著减少。
作为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的关键一环,从2019年青海启动化肥农药“两减”行动开始,在全国率先提出并实施化肥农药零使用,青海全省的土地都加入了这场轰轰烈烈的改革中。
如今,化肥农药“两减”行动已初具成效,面积占到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3以上,化肥农药使用量减少40%、30%,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45%,有机生物农药用量同比增长70%,走在了西部地区前列。其中玉树、果洛两州和湟源县基本实现化肥零使用。
同时,秸秆综合利用率、农田残膜回收率、粪污资源化利用率分别达86.9%、90%、82%,分别提高10个百分点、1个百分点和4个百分点。各地积极落实,从源头上保障农畜产品绿色有机。
改良土壤、改善水环境、净化空气,青海从源头上牢牢稳住绿色的基石,“一优两高”战略掷地有声,“青海绿”更加浓郁靓丽。
建好产业“主梁”,盘活农牧“一盘棋”
“这个牦牛里脊取自高原藏牦牛牛背细嫩里脊,肉质细致、口感浓郁,您可以买一块尝尝,如果觉得好,可以到我们线下专卖店来。”7月23日,在青海国际会展中心青海生态馆内,青海省三江集团商品储备有限责任公司业务员郭欢正在为前来看展的省外客商和当地市民介绍公司的产品。
从自有牧场养殖到标准化屠宰,从加工、包装、仓储、配送、一体化呈现到赋溯源码身份识别,三江集团通过“种、养、加”产业链的资源支持形成了极具特色的“高原生态肉食产业链”。并通过向省内外市场建立营销网点、借助互联网+开启新零售销售模式,快速抢占市场,提高品牌知名度,现已入驻京东,天猫,拼多多,盒马鲜生等新零售平台,逐步形成稳固的销售渠道,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打造更安全的高原肉食生态产业链。
从转换资源优势出发,农牧业要高质量发展,就要在农畜产品标准化、绿色化生产上下功夫,产业的融合、产业链的延长是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的中坚力量。
截至目前,青海建设农业产业化联合体40个、培育省级重点龙头企业156家、国家级26家,辐射带动农牧户53.8万户,构建涵盖生产、加工、流通、科技、服务等一体的产业发展格局,延长产业链、优化供应链、提升价值链,主要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2%。
与此同时,青海以标准为样,将其汇入进产业发展的高度里:建成百亩以上蔬菜标准化基地275个。设立国家行业标准5项、地方标准体3项,推广应用重点目录标准57项,进一步加快完善了特色农畜产品标准体系。
而除了藏羊牦牛肉产业链的发展,青海大力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引领作用,枸杞、青稞藜麦等特色农牧产品形成了一个个发展持续且健康的产业链条,这条产业链将一二三产业融合起来,为蓄力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架起了产业“主梁”。
经过多年的发展,青海现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有机畜牧业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春油菜杂交制种基地、全国最大的青稞加工基地、全国最大的冷水鱼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有机枸杞生产基地,是全国第一个部省共建的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也是全国唯一的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这“五个最大、一个第一、一个唯一”,是青海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的底气与自信。
点绿成金,“青”字号招牌越擦越亮
越来越多的绿色有机“青”字号农产品出现在普通消费者的菜篮里和餐桌上,这是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工作成效最直观的反映。
在第23届青洽会、第二届生态博览会上,海西辉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销售负责人介绍,他们公司生榨枸杞汁、沙棘汁和藜麦曲奇深受珠三角地区消费者的喜爱,尤其是藜麦曲奇,一上市就卖断货,这其中除了藜麦健康低脂的产品特点,“青”字号品牌的影响力是最大的卖点。
品牌的打造是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的核心内容,把种得好、养得好作为优质品牌的核心,把卖得好作为最终目的,进一步打造“青”字品牌的知名度。如今,青海全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达到925个,通过开展绿色有机地标认证(登记),一大批优质农牧产品拿到了省外市场的“敲门砖”,一大批特色农牧产业焕发生机。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品牌知名度,在央视及北上广城市发布青海牦牛、柴达木枸杞等16个省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广告。柴达木枸杞入选中欧互认地理标志农产品清单。实施“百佳优品”评选活动,青海特色农产品知名度不断提升,品牌效应显著。
青海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马清德介绍,如果说,青海特色优势农产品是一块天然璞玉,那么,树立“青”字品牌,就是对这块璞玉匠心细磨,精心雕琢。
除了借着每年省内外展会平台的热销,直播带货、互联网电商的日渐火爆也体现了“青”字号出青出海的享誉度。据统计,今年1月至4月,全省实现农产品网络零售额2.85亿元,同比增长48.4%,占实物商品网零的55.9%。越来越多的“青”字号特色农牧产品,走进全国大众的视野。
势在必行,未来可期,青海以天然优势作前提,以重大机遇为契机,以更有扎实的基础为支撑,以“增量、提质、补链、扩输”为路径,以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建设为载体,向着质量高、效益好、竞争力强的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大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