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通辽市科左中旗积极探索“民族团结+”工作机制,将民族团结与思想教育、组织建设、服务保障有机结合,有效提升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水平。
“民族团结+思想教育”,坚定理想信念。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各类干部教育培训主体班次,通过“线上+线下”“普遍+兜底”“集中+分散”“3+”培训模式,实现党员干部培训全覆盖。同时,依托基层学习讲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长廊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成果展厅等平台组织开展各类宣传宣讲活动。目前,培训科级以上党员干部600余人次、基层党组织书记500余名、普通党员8000余人次,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宣讲活动1800余场,受众近3万余人次。
“民族团结+组织建设”,强化战斗堡垒。将民族工作纳入网格化管理范畴,选优配齐农村牧区、街道社区网格员,按照“一网格一服务”,明确专职网格员负责民族工作,不断夯实基层基础,确保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到基层有人懂、民族工作在基层有人抓。同时,严格落实党委(党组)书记和班子成员党支部工作联系点制度,每月至少深入联系点1次,结合联系点实际,研究提出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意见建议,帮助联系点理清工作思路、补齐工作短板.目前,处级领导带头建立联系点26个,科级领导建立联系点388个,深入联系点解决问题281个。
“民族团结+志愿活动”,强化服务保障。常态化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制定重点民生项目清单,组织各级党组织建立民族工作“三问”清单108个,提出重点民生事项41个,广泛开展民族政策宣传解读、法律援助、就业咨询等“我帮你”志愿服务活动735次。持续推进“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要求每名领导干部至少与1户困难群众结亲,每月深入结对认亲户开展一次活动。目前,组织91个部门单位与501个嘎查村(社区)结对认亲,带动562名党员领导干部结亲帮扶1314户,现场接访136次,化解问题矛盾91次,解决操心事烦心事39次。(文:斯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