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通辽市扎鲁特旗:奋斗结硕果 再写新篇章

发布时间:2021-10-11 13:45:00丨来源:中国网草原频道丨作者:白敖敏丨责任编辑:苏文彦

内蒙古通辽市扎鲁特旗五年来在畜牧业发展、草原生态保护、脱贫攻坚路上书写了亮丽答卷。

“十三五”期间,内蒙古通辽市扎鲁特旗经济社会建设取得了新成就。五年来,该旗以“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决心,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决守住发展、生态和民生底线,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在畜牧业发展、草原生态保护、脱贫攻坚路上书写了亮丽答卷。

“畜”势勃发 唱响草原新牧歌

初春的扎鲁特草原晴空万里、温暖祥和。扎鲁特旗格日朝鲁苏木格日朝鲁嘎查牧民王毕力格看着自家牛群在山坡上自由自在地吃草。眼前的景象使他想起了这片牧场的夏天美景:嫩草的芬芳弥漫在碧绿的原野,洁白无瑕的云朵与悠闲漫步的牛群相映成趣,如诗如画。这是王毕力格一家调整牲畜结构,走“减羊增牛”道路的成果。

牛群在草地上悠闲漫步(摄影:白敖敏)

“2017年以前,我家的羊一直保持在1000只左右,年收入20万元。但1000只羊加上其它牲畜,仅靠自家900亩草场饲养是远远不够的,于是我又租了1000亩草场。除去草场租金、人工、饲料等成本,一年所剩无几。如果不转型,对畜牧业发展非常不利。”说起变化,王毕力格感触很深。

草原是牧民的命根子。草好,牛羊就壮。

面对草原生态保护和牧民增收的双重压力,为破解草畜矛盾,2016年以来,扎鲁特旗全面落实“减羊增牛、强牛兴牧、提质增效”战略,完善草畜平衡管理制度,制发了《扎鲁特旗草畜平衡和禁牧休牧管理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扎鲁特旗草畜平衡和禁牧舍饲工作的通知》等文件,成立了扎鲁特旗草畜平衡和禁牧休牧工作督导组,督促指导各地落实草畜平衡和禁牧休牧工作,对700多万亩全年禁牧区和1080万亩草畜平衡区严格管理,由各处级领导分四片督促指导。同时,严格执行违规放牧查处工作,向社会公布了禁牧公告,划定了禁牧区域的同时,实行“四级”草畜平衡制度,将禁牧和草畜平衡工作纳入苏木镇场年度考核内容;并通过采取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确保了禁牧和草畜平衡工作落实到位,走出了一条牧民增收、牧业增效、草原增绿的共赢之路。

2020年,扎鲁特旗羊存栏降至200万只以下,牛存栏增至40万头,黄牛冷配19.5万头,畜牧业实现提质提效,草原黄牛养殖成为农牧民脱贫增收主导产业,许多农牧民群众从中受益。

砥砺奋进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在扎鲁特旗的发展年轮上,脱贫攻坚工作留下了一篇灿烂的华章。“十三五”时期,扎鲁特旗把脱贫攻坚工作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紧紧围绕“六个精准、五个一批”工作要求,履行脱贫攻坚主体责任,夯实脱贫攻坚政策基础,精准落实脱贫攻坚各项工作任务,并在脱贫摘帽后坚持做到“四个不摘”,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在扎鲁特旗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扶贫车间”建村口,就业脱贫有奔头(来源:内蒙古通辽扎鲁特旗融媒体中心)

2014年以来,扎鲁特旗通过动态管理信息采集工作,共识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8638户、21654人,认定58个重点贫困嘎查村,并瞄准贫困嘎查村、贫困户,以产业就业为核心、以扶志扶智为重点、以政策兜底为保障,对症下药,做到脱贫攻坚路上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在脱贫攻坚战场上,该旗广大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与贫困群众同吃住、聊家常、搞卫生、做家务,扎鲁特旗派出的58支驻村扶贫工作队日夜奋战在各嘎查村分场的脱贫攻坚主战场。他们舍小家、顾大家,与贫困村、贫困户对接帮扶,与基层群众打成一片,为脱贫找路子谋发展,坚定贫困群众脱贫奔小康的信心,用真心扶真贫,用真情扶真困。

漫步在广袤的扎鲁特旗草原牧区,平坦宽阔的水泥路通村达户,一排排的储草棚、牲畜棚圈,犹如希望的帆船驶向远方;一群群牛羊和马儿正在草原上悠然吃草……在脱贫攻坚进程中,扎鲁特旗牢牢牵住产业扶贫这个“牛鼻子”,立足本旗畜牧业资源、生态资源等优势,投入产业扶贫资金3.72亿元,通过实施“三到村三到户”、旗本级财政扶持生产流动资金、标准化棚舍建设等产业项目,持续扶持未脱贫户和巩固已脱贫户发展产业,贫困人口年人均增收1700元以上。2015年以来,扎鲁特旗共为444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贷款1.33亿元,贴息462.35万元,扶持了所有有贷款意愿且符合贷款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产业,为发展畜牧业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免费调拨7200吨饲草料,围绕贫困户利益联结这个关键,探索创新出以玛拉沁艾力养牛专业合作社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为蓝本的扶贫模式,构建起“政府扶龙头——龙头建基地——基地连贫困户”为基本框架的紧密多元利益联结模式,促进2000余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有效将贫困户紧密吸附在产业链上。

经过不懈努力,“十三五”期间,扎鲁特旗脱贫攻坚圆满收官,现行标准下农村牧区贫困人口全部脱贫,58个贫困嘎查村全部出列,顺利通过了自治区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并于2019年4月退出自治区级贫困旗序列,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由2014年的2622元增加到2020年的13889元,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日益增强。

人退草进 促进草原生态持续好转

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扎鲁特,守护生态环境,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扎鲁特旗作为通辽市重要生态屏障、水源涵养地,始终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立足特色优势,突破短板瓶颈,奋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坚定不移走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罕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来源:扎鲁特旗融媒体中心)

“现在的草原真的有从前的样子了!”今年46岁的宝音乌日图是扎鲁特旗阿日昆都楞镇百万亩无人无畜封禁保护区温都尔敦吉管护站的一名护林员。他说,几年前,这里虽没有寸草不生那么严重,但也绝没有现在这样花草茂盛。

几年前,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认知不足,环保意识差,为了增收和发展,过度放牧和工业排放导致这里的草枯黄矮小,畜牧业生产效益低下。“以前牲畜多,大家都以为养的牛羊越多,赚的钱就越多,却从来没有考虑过,草场能不能承载得起这么多的牛羊。”宝音乌日图感慨道,由于长期超载放牧,使得草场沙化退化严重、河流断流,草原生态越是遭受破坏,牛羊就越是吃不饱,牧民的收入也就越来越少。

2013年,根据通辽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扎鲁特旗着眼于长远,下定决心在与罕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毗连的阿日昆都楞镇启动“生态移民”工程,对该镇11个嘎查(自然村)789户、2116人进行了“生态移民”,并全面禁牧禁垦。经过几年来的封禁保护和自然修复,阿日昆都楞搬迁区干涸的河流重新流淌,牧草长势一年比一年好,野生动物种类和数量逐年增加,涵养水源功能得到了极大提升,草原生态明显好转。根据有关部门统计,草原植被覆盖度由2012年的50%提高到现在的85%,植被高度由2012年的24厘米增长到现在的39厘米,常见植物数量由2012年的36个增加到现在的54个,牧草亩产量由2012年的60.5公斤增长到现在的101.6公斤。搬迁转移后,阿日昆都楞镇搬迁牧民变为市民,迁出区草原变为打草场,打草收入每年每亩30元左右,禁牧补助每年每亩9.66元,搬迁牧民现在的收入与过去养畜经营收入基本持平,生产生活条件也得到了极大改善,而迁出区草原再次披上绿装,广大牧民群众真切地体会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实现了草原增绿与牧民增收的“双赢”目标。

“人退草进”让这片草原得以休养生息。当生态慢慢恢复时,曾经消失过一段时间的药草植物也“现身”了,连丹顶鹤等动物都频频飞来短暂休憩,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局面。

阿日昆都楞镇80万亩无人无畜封禁保护区,绿草如毯、野花遍地(摄影:白敖敏)

为了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美好,扎鲁特旗持续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有效减轻了生态环境承载压力,逐步恢复了草原、森林植被原貌和生态系统功能。大力实施千万亩草原修复工程,坚持生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对植被盖度在30%以下的退化沙化草原,采取封育、禁牧、免耕补播、飞播等措施,全面完成草原修复50万亩,修复面积达到130万亩以上。实施科尔沁沙地治理工程,综合运用封禁保护、人工造林、封沙育林、退耕还林还草等生态修复治理措施,完成千万亩科尔沁沙地综合治理工程44.8万亩。对扎鲁特旗612.31万亩国家公益林和9.43万亩地方公益林严格加强管护,对扎鲁特旗公益林管护责任区划分、护林员履职、公益林面积消长变化原因及管护站设施毁坏等情况进行专项检查,严格加强扎鲁特旗17处、370.53万亩各级自然保护区的保护管理。跟踪督办11家绿色矿山建设任务,现已完成植树16000株,绿化面积61亩,房屋维修31间,道路维修30公里。绿色矿山建设已累计投入治理资金2.18亿元,完成治理面积1.49万亩。

(作者单位:内蒙古通辽市扎鲁特旗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