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中国十大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组图)

发布时间:2021-10-09 15:25:00丨来源:新华网丨作者:丨责任编辑:苏文彦

目前,我国正在开展东北虎豹、祁连山、大熊猫、三江源、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神农架、普达措、钱江源、南山等10处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总面积超过22万平方公里。

目前,我国正在开展东北虎豹、祁连山、大熊猫、三江源、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神农架、普达措、钱江源、南山等10处国家公园体制试点,试点区涉及12个省份,总面积超过22万平方公里,约占中国陆域国土面积的2.3%。

中国实行国家公园体制,目的是保持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安全屏障,给子孙后代留下珍贵的自然资产。

近年来,“国宝”大熊猫受威胁程度从“濒危”降为“易危”;极度濒危物种海南长臂猿喜添“新丁”;在青藏高原,藏羚羊数量大幅增加……这些令人欣喜的消息,是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成就的一个缩影,折射出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了扎实的成效。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选址于吉林、黑龙江两省交界的广大区域,是我国重要的虎豹栖息地之一。

2018年1月19日,东北虎巡护员张鑫(前)和陈建在东北虎豹国家公园黑龙江片区内巡护(摄影:新华社记者 王凯)

2020年7月21日,东北虎豹生物多样性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副主任冯利民在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的森林里检测智能红外相机(摄影:颜麟蕴)

这是架设在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内的远红外相机于2021年9月18日拍摄到的野生东北虎影像(视频截图,国家林草局东北虎豹监测与研究中心供图)

这是架设在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的远红外相机于2021年9月27日拍摄到的野生东北豹影像(视频截图,国家林草局东北虎豹监测与研究中心供图)

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是我国西部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世界高寒种质资源库和野生动物迁徙的重要廊道,范围涉及青海、甘肃两省。试点区森林、草原、荒漠、湿地生态系统均有分布,还是雪豹等珍稀野生动植物的重要栖息地和分布区。

这是2019年6月22日拍摄的祁连山(无人机照片,摄影:新华社记者 吴刚)

这是2021年8月11日拍摄的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的美景(摄影:新华社记者 范培珅)

这是在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青海片区内拍摄的八一冰川一角(2019年4月23日摄,摄影:葛文荣)

这是在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青海片区拍摄的雪豹(2018年4月14日摄,摄影:鲍永清)

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地跨四川、陕西和甘肃三省,是国家生态安全“两屏三带”重要区域。全国野生大熊猫种群数量较集中分布于试点区。大熊猫国家公园的建立,最有力地保护了大熊猫及其栖息地的原真性和完整性。

这是大熊猫国家公园甘肃白水江片区的红外相机拍摄到的野生大熊猫活动画面(资料图片,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供图)

大熊猫国家公园陕西长青管理分局架设的红外相机拍摄到的一对野生大熊猫母子(2020年1月5日摄,大熊猫国家公园长青管理分局供图)

俯瞰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片区大邑区域(2021年8月25日摄,无人机照片,摄影:新华社记者 萧永航)

2019年12月13日,巡护员张雄(右)和许可在大熊猫国家公园甘肃白水江片区观察记录野生大熊猫主要食物之一缺苞箭竹的生长情况(摄影:新华社记者 杜哲宇)

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是我国第一个得到批复的国家公园体制试点,面积12.31万平方公里。

三江源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源头地区。作为“中华水塔”的三江源,是我国重要的淡水供给地,维系着全国乃至亚洲水生态安全命脉,是全球气候变化反应最为敏感的区域之一,也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之一。

2019年10月19日,藏野驴在三江源地区活动(无人机照片,摄影:新华社记者 吴刚)

这是三江源国家公园核心区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县境内的年保玉则风光(2019年7月9日摄,摄影:新华社记者 费茂华)

这是三江源国家公园核心区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县境内的年保玉则风光(2019年5月21日摄,摄影:新华社记者 张宏祥)

2021年4月20日,藏羚羊在三江源可可西里地区活动(摄影:新华社记者 吴刚)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位于海南岛中部山区。海南热带雨林是我国分布最集中、保存最完好的岛屿型热带雨林,资源极其宝贵。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对保护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修复和保育受损生态系统、构建海南岛的生态安全意义重大。

这是2020年9月3日拍摄的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五指山景色(无人机照片,摄影:新华社记者 蒲晓旭)

这是2020年9月4日拍摄的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尖峰岭天池景色(无人机照片,摄影:新华社记者 蒲晓旭)

这是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霸王岭自然保护区内拍摄的草珊瑚(2019年10月26日摄,摄影:新华社记者 蒲晓旭)

拼版照片:左上图为2021年5月拍摄的海南长臂猿B群幼猿(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供图);右上图为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霸王岭自然保护区内拍摄的海南长臂猿(2019年10月25日新华社记者蒲晓旭摄);左下图为在霸王岭自然保护区内拍摄的姬蛙(2019年10月26日新华社记者蒲晓旭摄);右下图为在霸王岭自然保护区内拍摄的蛇雕(2019年10月26日新华社记者蒲晓旭摄)

武夷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位于福建省北部,整合了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武夷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九曲溪上游保护地带。武夷山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地区,保存了地球同纬度最完整、最典型、面积最大的中亚热带原生性森林生态系统,也是珍稀、特有野生动物的基因库,被誉为“鸟的天堂、蛇的王国、昆虫的世界”。

2021年5月18日,武夷山国家公园桐木村附近群山云雾缭绕(无人机照片,摄影: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2020年12月1日,武夷断裂带峡谷内云雾缭绕,村庄若隐若现(无人机照片,摄影: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2021年3月22日,游客在武夷山国家公园九曲溪乘竹筏游览(摄影: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拼版照片:左上图为在武夷山国家公园生物资源本底调查时发现的福建竹叶青蛇(2021年5月17日摄);右上图为武夷山国家公园桐木村拍摄的蜉蝣(2021年5月17日摄);左下图为在武夷山国家公园内拍摄的两只鸟儿(2021年3月21日摄);右下图为武夷山国家公园两栖爬行类专项科考队员展示在挂墩村附近山林发现的武夷湍蛙(2021年5月16日摄)

神农架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拥有被称为“地球之肺”的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被称为“地球之肾”的泥炭藓湿地生态系统,是世界生物活化石聚集地和古老、珍稀、特有物种避难所,被誉为北纬31°的绿色奇迹。这里有珙桐、红豆杉等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金丝猴、金雕等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神农架国家公园阴峪河大峡谷云海(2018年10月20日摄,摄影:新华社记者 杜华举)

游客在神农架国家公园大九湖游览(2018年5月18日摄,摄影:新华社记者 杜华举)

2021年5月19日,金丝猴在神农架国家公园大龙潭金丝猴野外研究基地山林中活动(摄影: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

2021年5月19日,金丝猴在神农架国家公园大龙潭金丝猴野外研究基地山林中活动(摄影: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

普达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位于滇西北“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中心地带,拥有湖泊湿地、森林草甸、河谷溪流、珍稀动植物等丰富资源。

这是普达措国家公园一景(2019年11月6日摄,无人机照片,摄影:新华社记者 胡超)

这是普达措国家公园一景(2019年11月6日摄,摄影:新华社记者 胡超)

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境内的普达措国家公园属都湖一景(2019年11月6日摄,摄影:新华社记者 胡超)

普达措国家公园内,牲畜在洛茸村民小组附近的草甸上吃草(2019年9月16日摄,摄影:新华社记者 张誉东)

钱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位于浙江省开化县,是钱塘江的发源地,拥有大片原始森林,是中国特有的世界珍稀濒危物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白颈长尾雉、黑麂的主要栖息地,是中国东部重要的天然基因库。

钱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的莲花湖景观(2018年7月17日摄,新华社发)

2018年8月9日,游客在钱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的开化县齐溪镇龙门村一处景点游览(摄影: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这是2018年5月24日在钱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拍摄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颈长尾雉(新华社发)

这是2019年8月26日在钱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拍摄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穿山甲(新华社发)

湖南南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位于湖南省邵阳市城步苗族自治县,是我国南方低山丘陵生态系统及生物多样性的典型代表之一,是重要的鸟类迁徙通道。

这是南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的白云湖国家湿地公园一角(2021年9月23日摄,无人机照片,摄影:新华社记者 陈泽国)

这是南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的草甸峰丛地貌(2021年9月22日摄,摄影:新华社记者 陈泽国)

在南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鹭群在天空中飞舞(2018年9月24日摄,湖南南山国家公园管理局供图)

拼版照片:左上图为南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的白云湖国家湿地公园一角(无人机照片,2021年9月23日新华社记者陈泽国摄);右上图、左下图为2018年7月9日拍摄的南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的中山泥炭藓沼泽湿地(湖南南山国家公园管理局供图);右下图为2020年4月8日拍摄的中山泥炭藓沼泽湿地(湖南南山国家公园管理局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