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额吉”都贵玛:用爱温暖“国家的孩子”

发布时间:2021-09-16 15:11:12丨来源:中国妇女报丨作者:王永钦丨责任编辑:苏文彦

有牛粪烧着的蒙古包不会冷,有爱支撑的日子不会苦。

1959年开始,水、旱、虫、雹等自然灾害席卷我国多地,上海和浙江、安徽、江苏等一些省市的几十个孤儿院里的3000多名孤儿缺乏食品,营养不良,随时面临着疾病和死亡的威胁。

这些孤儿院的领导纷纷向全国妇联主席康克清求助,希望中央能够帮助解决这一困难。康克清把孤儿需要救助的问题直接汇报给周恩来总理。周总理请康克清找乌兰夫商量,看看能否从内蒙古向南方调运一批奶粉,以解燃眉之急。

乌兰夫了解此事后,提出“可以将孤儿接到内蒙古来抚养”。“接一个,活一个,壮一个。”乌兰夫的要求简明果断。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牵头,安排人力、财力,部署接运孩子。凡有接待孩子任务的盟、旗,立即成立保育院,在孩子到来之前做好一切准备工作。

1960年,来自上海、常州等地保育院里的3000多名孤儿坐上一列列北上的火车,跨越山河,来到内蒙古。后来,他们被称作“国家的孩子”。

当时,都贵玛工作的内蒙古乌兰察布盟四子王旗是其中的一个接收地。1961年9月,年仅19岁的都贵玛被分配到乌兰察布盟四子王旗保育院,抚养旗里刚刚接收的28名“国家的孩子”。这个尚未成家的姑娘,经过简单的培训,就成为28名孩子的额吉。

都贵玛(前排左一)与“国家的孩子”合影

都贵玛说:“当时陆续送来的28名孤儿,其中最小的才刚满月,最大的只有6岁。他们就像嗷嗷待哺的小羔羊,当时我的想法就是,党交给我的任务必须完成!”

从来没有带过孩子的都贵玛,从换尿布、喂奶粉学起,养育着这些素不相识的孤儿们,每天都忙得焦头烂额。

由于气候环境、饮食结构的改变,这些孩子肠胃出现了严重不适,都贵玛心急如焚。为了孩子们的健康着想,她从家里拿来酥油、奶豆腐、红糖这些当时在牧区特别珍贵的食材来做饭。

有牛粪烧着的蒙古包不会冷,有爱支撑的日子不会苦。在蒙古包里,都贵玛把孩子们的床摆成圆形,自己睡在中间,这样晚上不论哪个孩子哭,她都能以最快的速度起来哄他们入睡。渐渐地,孩子们爱上了她,都喊她额吉,都贵玛觉得,他们就是自己的儿女。

尽管孤儿们和保育院的“临时妈妈”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但是育婴院毕竟只是一个中转站,孤儿们最终需要的是一个温暖的家。

孩子们被陆续送到牧民家庭抚养的那几个晚上,都贵玛辗转反侧,彻夜难眠,担心孩子们不适应新的环境。直到今天,每每想起当时的情景,都贵玛都会泪湿眼眶。

28名孤儿陆续被领走后,都贵玛的日子回归平淡。她当过妇女干部,也学过接生的技术,迎接过很多新生命的到来。值得欣慰的是,曾经抚养过的孩子们都幸福地生活着,都贵玛也总能了解到孩子们的状况。如今,被领养的孩子们大多过得平凡幸福,草原人民用博大的胸怀,让这些孤儿们获得了新生。

都贵玛现在和女儿旭日一起生活。旭日告诉记者,母亲的一生平凡而伟大,从她记事起,就总有哥哥姐姐们来看望母亲。

年近六旬的孙保卫最近刚刚装修好新家,在家中,他掏出手机给记者翻看小时候的照片。“你看,这是我和养父母小时候的合影,我从上海来内蒙古时,才一岁多,不记事。后来才知道,最初我们20多个孩子是都贵玛额吉在照顾抚养。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们也都老了,在我们的孩子们结婚时,都贵玛额吉都是座上宾。我们都把她视作自己的亲生母亲。”孙保卫动情地说。

2019年9月29日,对于都贵玛来说,注定是极不平凡的一天。在人民大会堂,她接受习近平总书记授予的“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奖章,她激动地说:“这是我一生中最大的幸福,是党和人民给予我的最高荣誉。我将加倍珍惜,继续为家乡、为人民多作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