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光村的“马”上致富经

发布时间:2021-09-15 16:00:00丨来源:内蒙古日报丨作者:张慧玲 黄欣红丨责任编辑:苏文彦

村民依靠养马致富了。今年,红光村又把目光集中到了发挥马文化特色上来——在本地开展赛马活动。

凉风习习,秋色宜人。内蒙古兴安盟科右前旗阿力得尔苏木红光村马产业养殖基地里,膘肥体壮的马儿们在圈舍里潇洒地踱着步,不时地传出一阵阵嘶鸣声。

“什么叫‘穷家难当’?村集体经济要啥没啥,这种‘无米之炊’的日子我们过了好多年。”红光村党支部副书记薛凤凯说,“村集体经济薄弱,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于是,谋出路、寻突破、搞发展就成了红光村“两委”的心头大事。近年来,村“两委”四处奔忙,不是在去取经的路上,就是在学政策、问项目。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凭着这样的韧劲和信念,村集体发展的思路打开了,他们牢牢把握“资源、资金、资产”三要素,通过土地流转、合作社带动等方式,迈开了破茧成蝶、迅猛发展的步伐。

“发展村集体经济,就要打好特色牌。村‘两委’按照‘因地制宜、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认真分析发展方向,综合本地产业特点、资源禀赋、交通区位优势和群众发展意愿后,村里决定发展马产业,带领群众‘马’上致富。” 薛凤凯说。

去年,国家农业农村部印发了《全国马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自治区出台了《关于促进现代马产业发展若干意见》,更为红光村吃下了政策支持的定心丸。

2020年,红光村以村集体作为经营主体,通过京蒙扶贫协作资金、扶持发展壮大嘎查村级集体经济项目资金投入110万元,依托红光村众诚养殖专业合作社养殖场,建立马产业养殖基地。经过学习,了解到轻型温血马养殖成本低、抗病能力强、损失率低,且销售行情好、经济效益可观、有较好的发展前景,于是引进轻型温血母马与血统种公马进行繁育,通过代代杂交,不断改良马匹血统,增加其经济价值。

“为扩大养殖规模,融合个体力量,带动群众致富,我们在村集体主体经营养殖的基础上,为个体‘托管’马匹,他们投入所需费用,我们降低养殖风险。同时,咱们的村民可以通过出力、出草料等方式入股,获取收益。” 薛凤凯说,这套发展方法,老百姓非常认可。

经过标准化舍饲养殖、科学配方饲喂,马儿骨骼健壮、肌肉发达,膘情良好。如今,红光村有繁育母马65匹,种公马2匹。去年,村集体出售10匹,除去人工、草料、疫病防治等费用支出,创收15万元。今年可繁育马驹50匹,按每匹1.2万元计算,纯收入可达35万元。同时,马产业养殖基地可吸纳劳动力就业,为困难群众提供了可持续的收入来源。

不少村民依靠养马致富了。今年,红光村又把目光集中到了发挥马文化特色上来——在本地开展赛马活动,吸引本地、通辽、赤峰、呼伦贝尔等地马产业经营者及马爱好者来红光村参赛,本地特色马产业的名气迅速打响,同时也扩大了本村马产业市场。

如今,红光村的马产业还在马不停蹄地向前发展,圈舍规模不断扩大,标准不断提高,铡草机、粉碎机等机械设备也在逐步完善。下一步,村里会继续依靠马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依靠马文化发展旅游,让群众共享集体经济发展成果,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