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通辽开发区:念好“实”字诀 办好为民事

发布时间:2021-07-30 17:05:00丨来源:中国网草原频道丨作者:张晶晶丨责任编辑:苏文彦

内蒙古通辽经济技术开发区把党史学习教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内蒙古通辽经济技术开发区扎实践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总体要求,把党史学习教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各部门结合工作实际,紧盯经济社会发展痛点、难点和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办好群众的身边事、具体事,不断提升辖区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突出问题导向,强化精准服务

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确保实事办在老百姓的心坎上。畅通问题采集渠道,搞好“开门纳谏”,充分利用 “12345”群众服务热线、门户网站、新媒体公众号、信访渠道等方式听取群众意见,了解群众诉求找准服务方向。深入基层找问题,加强调查研究。各级党(工)委、党组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深入基层群众、深入生产一线、深入工作服务对象,通过实地观察、亲身参与、当面访谈等方式,用心用情去发现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累计调研指导90余次。对收集的问题,采取先分类汇总、再具体研判、后分配任务的方法,让每个问题都有最佳解决方案。目前,经梳理汇总收集问题246条,现已完成122条。

找准职责定位,强化责任担当

开发区先后召开2次党工委会议研究部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并将群众反映较多、较集中的问题列为重点民生项目,共列出重点民生项目8个。开发区30个重点单位党组织结合工作实际及开发区重点民生项目,将群众所需、所求、所盼全部纳入重点民生事项清单,确定重点民生实事173项。各级党员干部明确定位、争当表率,累计为民办实事1150余件。

深化志愿服务,助推文明提升

全力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指挥调度系统调度推广工作,开发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第一时间通过线上培训、现场指导等形式开展“北疆新时代”APP注册推广工作。截至目前,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需求管理人注册93人,志愿服务组织参与入驻了92支。通过点派单开展“唱支山歌给党听”文艺汇演、“学党史、颂党恩、跟党走”主题宣讲、优秀志愿者进社区宣讲、“民族团结一家亲”文艺汇演、志愿者为无劳动能力老人打扫卫生等志愿服务182场次,解决群众需求190个。结合创城巩固提升工作,党员干部以志愿者身份深入包联小区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文明行为劝导等各类文明实践活动。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共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200余次,志愿者参与人数3.7万人次,服务群众7.5万人次。

坚持实事求是,打造民生项目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联合通辽市图书馆、新华书店、中华书局启动“悦读吧”示范项目,确定水域蓝湾社区、金泉皇苑社区等5个社区点位。强化物业管理,制定《通辽经济技术开发区物业管理工作规范》,规范辖区内52家物业企业服务标准。实施老旧小区改造,重点实施亲水人家小区一期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主要进行雨污、热电、消防等配套设施改造,完善活动室、停车位、充电桩等公共服务设施。强化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公厕28座,解决群众出行如厕难问题;建设集中充电设施小区67个、充电位4812个,消除“飞线充电”安全隐患。强化“三难”问题解决,已解决京汉新城五期、荣升广场、金都国际及金都购物广场A座、鑫润家园、永茂水岸国际小区二期5个“入住难”项目,先后解决美瑞龙源、金牛广场、万力城一期南区项目等31个“办证难”项目问题。推进清洁取暖改造,推进原煤散烧整治清洁炉灶替代工程项目。加大教育服务力度,通辽第四中学富力分校、辽河第一小学附属幼儿园已开工建设;开通通辽红军小学“学生公交专线”,解决部分学生因交通不便“上学难”问题,涉及小区20个,学生200余人。拓展养老机构购买服务,常态化开展心理疏导、娱乐活动等老年人服务活动,开展活动6场次,服务老年人214人次。加强对困境儿童的关心关爱,开展“大手拉小手”公益活动,链接公益资源,为开发区辽河一小留守、困境儿童捐赠学习生活物资;开展心理辅导、法律维权、亲情陪护等活动53场,服务开发区儿童及家庭达1362人次。

健全督办机制,推动落地落实

建立党工委统筹领导、各单位分头推进的工作机制,按照项目化、清单化要求,对民生实事实行台账管理,明确项目责任人,限定时间节点,确立成效目标。健全督查督办机制,每月调度各责任单位办理情况,有关情况及时通过新闻媒体对外公布,接受社会监督。不断完善社情民意处置工作流程并纳入开发区巡回指导组督查检查范围,推动为群众办实事动真章、见实效,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

办一件实事,暖一片人心,添一分力量。下一步,开发区将继续开展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努力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办到群众心坎上,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文:张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