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卡拉麦里,他总知道马群在哪里

发布时间:2021-05-12 15:56:33丨来源:新华网丨作者:丨责任编辑:赵明霞

他每天都要开着汽车寻找普氏野马。

新疆北部的卡拉麦里山有蹄类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面积超过1万平方公里,200多匹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普氏野马星散其间。

普氏野马的原生地是蒙古国和我国新疆,受盗猎和环境因素影响,这一物种曾在这些原生地绝迹。2001年,我国从外国引进普氏野马进行繁殖研究十余年后,实施了第一次野放实验。

一匹普氏野马在新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觅食(摄影:侯昭康)

此后,政府、科研以及保护机构的工作人员在卡拉麦里开展了大量野马保护与研究工作。但不论哪项工作,首先要做的都是找马。这时,人们总会说:阿达知道马群在哪里。

阿达是朋友们对哈萨克族管护员阿达比亚特的昵称,他今年40岁,过去20年都在和野马打交道。2005年,由于精通哈汉双语又善驾驶,新疆野马繁殖研究中心的饲养员阿达进入卡拉麦里从事野马监测工作。在卡拉麦里,他每天都要开着汽车寻找普氏野马。

在新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阿达比亚特准备用望远镜观察野马(摄影:丁磊)

卡拉麦里是一片遍布着荒漠植被、地势起伏不平的荒原。那里几乎见不到建筑物,如果无法借助专业设备或者太阳分辨方位,普通人很容易迷失其间。

“一开始,野马总跑不远。”阿达说,野放头几年,野马活动范围局限在水源地附近,找马用不了多少时间,他反倒花去大量精力观察野马。

在新疆野马繁殖研究中心,饲养员会为野马定时供应干净饮水和新鲜牧草。而来到卡拉麦里这种野外环境,尽管阿达和同事们在极端天气到来前会为野马补饲、补水,但更多时候,野马需要自食其力,吃干草、喝雪水。

看到野马艰难适应残酷的自然环境,阿达像一个放手让孩子闯世界的家长,忧心如焚的同时又反复告诫自己,减少对野马的人为干预,降低它对人类的依赖性。

阿达用望远镜、手持GPS和纸笔,观察并记下野马数量、健康状况、栖息地位置以及周边植被分布等信息,这些观测数据统统提供给野马科研机构。同时,他还在日复一日的观测中总结出很多野马采食、饮水的规律,以便更快找到野马。

随着野放野马种群日趋壮大,野马研究与保护工作也愈加深入。不少科学家、博士和硕士研究生直接来到保护区采集样本、搜集数据,但阿达的协助依然不可或缺。

一匹普氏野马在新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觅食(摄影:侯昭康)

阿达说,哈萨克族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生来喜欢马,他对这份工作甘之如饴。阿达对野马的热爱甚至传递到下一代,5岁的大女儿每次到卡拉麦里,都闹着和阿达一起去找马。这让阿达乐坏了,他盼着女儿将来读大学、念动物保护专业,学成后回归卡拉麦里。

除普氏野马外,鹅喉羚和蒙古野驴是卡拉麦里最主要的有蹄类野生动物,它们的种群数量稳定而庞大。科学家2年前的观测数据显示,蒙古野驴已超3000匹,鹅喉羚种群数量更是有近万只。

阿达说,野马的采食距离已明显增加,同时,野马还在向其他两种有蹄类野生动物学习,找马正变得越来越难。

到去年底,卡拉麦里野放野马总数已达到267匹,接近2001年第一次野放总数的10倍。而据科研人员介绍,野马要完全脱离人为干预、真正实现回归自然仍需时日。

“或许到那一天,连我也没法轻松找到马群了。”阿达说,“不过,那才是真正的‘野’马呀!”

(作者:张晓龙、路一凡、侯昭康、丁磊)